不支持Flash

水木杨扬:差点选修英语 羡慕正常的校园生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1:40  新京报

  

水木杨扬:差点选修英语羡慕正常的校园生活
在众多清华学子中,杨扬只是普通一员,但作为一名奥运冠军,她的大学生活又有着很多与众不同。 图片由杨扬本人提供

  7月,收获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桃芬李芳。与许许多多普通大学生一样,前冬奥会冠军杨扬也穿上学士服、戴上学士帽,拍下象征着学业有成的毕业照。用5年时间,杨扬完成了从奥运冠军到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学士的转型。从运动员到大学生,她有着与普通大学生所不同的心路历程。上周末,杨扬向本报记者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入学与毕业:最初差点选修英语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工商管理专业?

  杨扬:我最初是想像邓亚萍一样,选择英文作为自己的专业。后来老师告诉我,英文只是一个工具,他们建议我还是学一门更实用的课程。由于清华的体育特招生是放在经管学院的,加上自己对管理还挺喜欢的,就选了这个专业。

  新京报:为什么没有选择与体育相关的专业?

  杨扬:清华没有这样的专业。

  新京报:

毕业论文是哪方面的选题?

  杨扬:《初探我国冰场管理市场化》。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

  杨扬:近年来,冬季项目成绩有所下滑,运动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人才比较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项目普及化程度不够,冰场稀缺。冬季项目属于高消费的项目,单纯依靠国家投入也不现实。冰场必须考虑走向市场化,才能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

  新京报:毕业典礼那天感觉如何?

  杨扬:穿上那个袍子(学士服),戴上那个帽子(学士帽)时,比较激动。我记得那天很热,尽管这样,还是舍不得脱下来,帽子也舍不得摘。然后,就是跟很多人照了很多相。

  课程与学习:学校确实给了一些照顾

  新京报:一般本科生都是用4年时间完成学业,为什么你的大学读了5年?

  杨扬:2005年,我又复出了,就休学了一年,后来才把这些课程补上。最近半年,也是一边做论文,一边补课。

  新京报:在学习方面,学校是否给了你特殊照顾?

  杨扬:确实跟正常学生没法比,学校给了我们一些特殊的照顾,有减免的课程。一般本科生毕业大约需要300个学分,我的学分没有那么多。另外,还有一些本来没有的课,也算了我的学分。比如大学语文,学校还专门从师大请来了老师。还有我在美国读的一些课程也算了我的学分。

  新京报:谈谈你在美国读书的情况?都包括哪些课程?

  杨扬:我2002年清华入学之后,第二年有一段时间呆在美国。为了完成学业,在那边继续读书,先去了社区大学,但清华不承认那边的课程。后来,去了犹他州立大学。当时学了多媒体展示、大众演讲等课程,清华后来也都算学分了。

  新京报:你的同班同学也和你一样,都是退役运动员吗?

  杨扬:不是这样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体育特长生。他们都是从高中正常考过来的。

  新京报:刚入学时,是否遇到了很多困难?怎样克服的?

  杨扬:困难确实挺多。刚开始上基础课的时候,看人家记笔记,不知道自己该记什么,也没有学习方法,就是觉得听老师讲课比较过瘾。有的时候,就需要单独找老师补课,头一个学期的成绩差,也头晕脑涨的。

  新京报:你大学时成绩怎么样,有没有挂科的?考试时,老师是否给你网开一面。

  杨扬:考核标准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挂科的倒没有,有重新来一次的。这个我不觉得羞愧,因为确实与正常的大学生有一定差距。如果全都很顺利,反倒有可能是老师给网开一面。

  新京报:你的体育课是不是应该成绩非常好?

  杨扬:我们没有体育课,毕竟和普通学生还是有些不同的,给我们上体育课就是浪费学校的资源,也是浪费我们的时间。

  记忆与遗憾:羡慕正常的校园生活

  新京报:大学时代,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杨扬:一直带我的陈老师,今年七十五六岁,主要负责我这样的学生。从入学、选课,一直到毕业,大事小事全找她。刚入学时,她就说“你什么时候毕业啊,我能不能看到你毕业?看到你工作最开心了。”她那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照顾我,我特别感动。

  新京报:那最遗憾的事呢?

  杨扬:由于不能住校,不能像普通的学生一样,过校园生活。例如选其他的课,在操场上打球,等等,还是很羡慕他们的大学生活。另外就是还有一些课程学得不透,比如跟金融有关的课程,感到有些遗憾。

  本版采写/实习生 张宾

  杨扬第一人称:“我上大学不是为了混个文凭”

  故事要从我的运动生涯开始之前讲起。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一直是前三名。有机会进入省体校时,我比较犹豫,因为这意味着我要抛弃学业,走上专业运动员的道路。

  当时,老师也一直劝我以学业为重。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决定了我的命运。他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而体育只是几年的事”。他的这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暂放学业,走上运动员道路。退役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念书。2002年,我进入清华大学,成为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

  目前,社会上可能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运动员上大学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可我读书绝不是为了混文凭,如果真是那样,我可以直接读研究生的。做运动员时,我曾代表哈尔滨体育学院参加过很多比赛,属于哈体院的一名大学生。不过并没有真正在学校里上过课,所以还是特别想去学校里学一些知识。

  不选择直接读硕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对硕士要求不是特别严格,感觉本科生才更像学生。至于学历,我觉得很多运动员并不需要,本身作为奥运冠军,就已经有足够的资本了。

  关于运动员能否把学习搞好,外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些运动员也不自信。我曾经和很多小运动员交流,他们都反问我,我们去学校能行吗?能跟得上吗?通过我的经验,我可以告诉他们,只要想去大学读书,就一定能学好,因为运动员有自身的优势。

  从小没有多少机会在校园里呆过,我们都是很珍惜大学生活的。另外,运动员读大学的时候,年龄一般偏大,已经见过和经历过很多事情,这样对课程的需要就能更主动。比如,我在学习公共财政时,很多人把这门课当成任务,而我就能比较主动地融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比如讲到美国财政时,我就能把课程与我实际了解到的一些东西联系起来,讲英国或者日本时,也是这样,有很多具体的体会。我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可能是阅历比其他同学更丰富一些吧,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上还是比他们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