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上海地铁“冰火两重天”六种车型造成“众口难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10:22  上海青年报

  同样是轨道交通,在高温日乘坐的感受却有如“冰火两重天”。昨日,记者分别体验了不同线路并根据乘客向地铁服务热线的反馈了解到:1号线高峰时太热、3号线早晚太冷,2号线、4号线冷热适宜。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昨向记者透露:地铁9号线及以后的新进列车将会在设计中实行智能控制,届时,有望实现由列车驾驶员及时调控车厢温度,彻底解决地铁车厢内的过冷过热问题。

  ●现场调查

  【1号线高峰时过热】

  老太捶车门大喊“开空调!”

  昨天,傍晚18点是地铁人流量高峰,记者在1号线陕西南路站踏上了开往共富新村方向的列车。车厢内已是人满为患,而刚挤入车厢的记者几乎没有感觉到车厢内与车厢外存在温差。突然,“砰砰!”,沉闷的敲打声从车门处传来,一位被人群堵在车门口的满头是汗的老太太一边捶击着车门,一边嚷嚷道:“把空调开得低一点,低一点呀!”

  附近的乘客们开始议论纷纷,都觉得地铁1号线的温度调控“不灵光”。而座位上的乘客也不好受,在层层人流的包围下,感觉不到新鲜空气的进入,普遍感觉闷热而有窒息感。乘客们一面尽量减少与邻座的肢体接触,一面努力寻找流通的空气。在到达上海火车站后,庞大的涌入的人潮更是榨干了车内的空间。记者看了下手中的测温计,显示现场温度高达30摄氏度,而乘客们所感觉到的闷热程度应该比实际温度要高很多。一位面色泛白的小姐摇摇晃晃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努力挤到通气口下方,才慢慢缓过来。

  “1号线就是这样,

新车太冷,旧车太热。”常年坐地铁上下班的沈女士向记者念叨起了“乘车经”:“现在是上下班高峰时间,又挤又热是很正常的。而非高峰时间乘车就要碰运气了,运气好,来辆制冷效果好的新车,运气不好只能坐又热又闷的老式直流车。”

  沈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正好乘了一辆直流车,当时车很空,但又闷又热,车子停站开门,靠车门的一些乘客纷纷跳到站台上“降温”后再回来。当时沈女士站在车头的位置,一个老太太站在她的旁边,也许是太热了,那位老太太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举动——狂敲驾驶室的门,并喊道:“驾驶员,怎么空调不开啊!热死了!快开空调!”

  【3号线早晚不胜寒】

  吊带装女生与男友相拥御寒

  “戴眼镜的同志夏天坐3号线要注意啦,小心下车后什么都看不见!”日前,某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激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很多跟帖对3号线早晚过冷的问题进行了调侃。

  昨天一大早,记者也亲自体验了一把3号线“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当时记者乘上了一列开往长江南路的车。因为刚过上班高峰期,车厢内的乘客不是很多,记者站在正对车门的把手位置,头顶上正好有一个出风口,刚上车时热腾腾的感觉很快就被“稀释”了,感觉很惬意。但是这份惬意并没有维持多久,过了两站,便明显感觉有点冷了。

  离开了风口,记者换了个位置,仍然觉得身上凉凉的。环顾周围的乘客,记者才发现需要“御寒”的不止记者一个。连记者对面一位男士都微蹙着眉夹着公文包抱着肩。“冷啊,都发抖了。”一旁两位阿姨也在互相低语。在赤峰路站,上来一对情侣,吊带装的女生可能穿得过于单薄,很快便觉得冷了,竟然和男友以拥抱的方式来共同“御寒”。

  记者留意了一下,发现空调出风口位置很多正对着车厢座椅,与闷热的1号线老车型相比,在早晚光照不强烈的情况下,3号线确实能给人以“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虽然夏天凉快点舒服,但是太冷了也不行啊,我都有点感冒了。”每天一早一晚往来于3号线的陈阿姨随身准备了一个小坎肩,她告诉记者,很多有经验的乘客在早晚乘车的时候都会多带一件衣服。

  【2号线冷暖适宜】

  车厢拥挤仍保持26摄氏度

  相对于过冷或过热的1号线与3号线,地铁2号线则要舒适很多。记者从地铁运营公司了解到,2号线也是乘客满意度最高的一条路线。

  昨天下午4点05分,记者从中山公园站搭乘2号线,车门一打开,冷气就扑面而来,记者很快便感觉非常凉爽。车厢内乘客并不多,一些乘客在舒适地小憩,有的在看报纸。

  过了人民广场站,车厢内的人明显多了很多,车内逐渐拥挤,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感觉闷热,仍然比较舒适。记者看了下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显示车内温度为26摄氏度。记者听见一位刚从1号线换乘过来的乘客跟身边的朋友小声议论:“要是1号线也像2号线这样凉快,现在也不至于衬衫都湿了。”

  ●专家分析

  六种车型造成“众口难调”

  对于乘客反映的地铁温度冷热不均的问题,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目前运营的列车有六种车型,不同类型的列车的空调控制系统、制冷量、通风量等也不尽相同。由于特性不同,也很难“一刀切”,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一些新车,制冷量大,制冷效率高,乘客会感觉到空调很足,而一些型号比较老、运营年限比较长的车会让人觉得很热。

  电脑调温难达“冷热自如”

  乘客感觉冷热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列车的控制系统都不受列车驾驶员的控制,特别是一部分非自动调控列车,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而由于资金、运能等比较紧张,地铁技术上有一定的限定,目前地铁车厢内的空调技术尚达不到“冷热自如”。

  记者从地铁有关技术人员处了解到,虽然目前大部分列车都实现了空调温度自动调节,电脑系统可以根据车厢内的情况和车厢外的具体情况自动调节温度,但实际上在某些特殊阶段还是不能灵活机动地满足乘客的需求。比如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人贴人的情况下电脑系统自动调节出来的温度显然不能满足乘客的需要。而在早晚乘客较少的时候,即使电脑精确地调整了车厢温度,乘客仍可能会觉得冷。

  【典型案例】

  在地铁服务热线中,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3号线空调太冷,特别是在早晚人不是很多的时候。

  记者从相关技术部门了解到,3号线早晚“暴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3号线的空调温度是人工通过电脑设定的,是被动调节的。据了解,3号线在每次运营的前一天晚上,相关车辆都要进行检修,工作人员根据第二天的

天气预报设定好地铁车厢的空调温度。

  记者了解到,由于3号线的温度调节是设在每节车厢的车端,这样一来基本上每天车厢的温度都是相对固定的。

  而实际上一天的温度是变化的,有时候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确,加上3号线是在露天工作,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外环境的影响。比如在日光照射强烈的时段,车厢内就会急剧升温,因此很难做到全天候的温度宜人。

  另外,3号线空调的出风口比较集中,风速比较高,制冷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在出风口下端的乘客会觉得非常冷。

  ●解决方案

  9号线起让驾驶员调节车厢温度

  在采访中,有关人士已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冷热不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地铁列车的温度控制系统不受列车驾驶员的控制,驾驶员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灵活调控。因此,驾驶员能够在驾驶室及时调节列车车厢温度是解决冷热不均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比如空调公交车,就是典型的驾驶员控温,驾驶员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和具体的实际情况调高或调低车厢内的温度,天太热、人太多的时候适当把温度调低,而清晨和夜晚以及人流不多的时候,则可以适当调高温度,是非常人性化的管理。

  现在,这种人性化的温度管理方式有望很快在地铁列车上实现,据有关部门透露,9号线及以后线路的新进车会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列车会在设计中实行智能控制,有望实现由驾驶员灵活调整温度。届时,遇到车厢内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驾驶员就能当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车厢的温度管理也将更加的人性化。

  与此同时,1号线也在加速旧车改造。每节车厢的空调制冷量也从70千瓦提高到80千瓦以上,大大改善了空调的效果。据了解,已有改造好的列车正式上线运营了。而到今年8月底,将完成最后6列“老爷车”的改造,到时候轨交乘客的乘车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