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做好建筑师先学为人 对话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11:02  每日新报
做好建筑师先学为人对话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

李兴钢回到母校天津大学

做好建筑师先学为人对话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

李兴钢近照

  16年前从天津大学毕业、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的李

  兴钢,先后担任了“鸟巢”、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北京兴涛展示接待中心等重大工程的设计任务。此次重返母校,他鼓励新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要励志报国、感恩社会,带着自信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一个好建筑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博学通达、敏感灵慧的人,一个对身边事物和人性能够深切感知、体察的人,一个对文化、社会怀有批判精神和责任感的人,一个始终具备、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直觉的人,一个具有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的人。

  在天津大学昨天举行的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方请到了天津大学的杰出校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李兴钢。

  印象里,建筑设计师应该是严谨而严肃的;实际上,38岁的李兴钢在接受采访时思维严密、谈吐

幽默。他的见解和看法常给人以启示。

  记者: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当初有几十家国内外的设计单位参与竞争,“鸟巢”方案是怎样胜出的?

  李兴钢:2002年年底,瑞士两位著名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出邀请,希望寻求一个熟悉中国文化并在专业上有国际视野的合作者,共同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竞赛设计工作。我们研究院的领导就把中方总设计师这份工作交给了我。“鸟巢”方案的最终胜出还是双方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方案被正式确定为国家体育场的实施方案是2003年4月。

  记者:“鸟巢”成为国家体育场的正式方案经过了几次修改?

  李兴钢:应该说没有任何设计方案是能“一步到位”的。“鸟巢”的方案也在不断的修改当中。如果你是学设计专业的就能理解,不断的修改才能让一个设计更趋于完美。国际奥委会近些年一直提倡不要将奥运会办成奢侈的奥运会、昂贵的奥运会,因

  此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也是本着节俭的原则不断进行修改。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鸟巢”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吗?

  李兴钢:国家体育场正处在后期施工阶段,大部分外观建设工程已经完工,还剩部分外延的建设。现在主要是进行内部的施工,如看台、坐椅等。预计明年年初这项工程将全部完工。

  记者: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要体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在设计上怎样体现北京奥运会倡导的这一理念?

  李兴钢:在科技奥运方面,主要是应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体现“节俭办奥运”的精神,设计师们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用钢量从原来方案设定的5.5万吨减少到4万吨,取消了可开启屋顶,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在绿色奥运方面,比如开放式的结构设计,使体育场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不使用空调设备也一样能保证运动员发挥出在其他比赛场馆发挥出的竞技水平,使观众能更好地观看比赛。在人文奥运方面,比如在看台和坐椅的设计等方面,保证了观众观看开闭幕式和比赛的最佳视角,拉近了观众与运动员的距离。

  经过改进,“鸟巢”国家体育场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将最初设计的10万个座位减少到现在的9.1万个,其中1.1万个是临时座位,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后将保留8万个永久坐席,还可以承担其他重大比赛、常规赛事以及其他综合性服务。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在天津大学上学的?

  李兴钢:我是1991届的学生,1987级,16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才刚刚毕业,然后就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我是河北唐山人,经历过的最大的一件事是唐山大

地震,这件事很考验我的意志力。

  记者:您当时毕业的时候也是今天这样吗?

  李兴钢:没有。

  虽然当时有这样一个体育场,也有一个典礼,但毕业典礼选在刚建成的科学

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只有一些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

  记者:您怎么看待一个人本科阶段的学习?

  李兴钢:一个人的本科生阶段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虽然研究生阶段也很重要,但本科生的学习还是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本科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学识和人格上的“基调”,因此要格外珍惜本科阶段的学习。

  记者:您对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们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吗?

  李兴钢: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有迎接任何挑战的热情和自信心。还有就是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技能,要有完成某一事业的毅力。

  比如,对一个好建筑师来说,也许最后他会发现,所谓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他来说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他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博学通达、敏感灵慧的人,一个对身边事物和人性能够深切感知、体察的人,一个对文化、社会怀有批判精神和责任感的人,一个始终具备、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直觉的人,一个具有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的人, 当然,还应该是一个健康、平和、享受生命快乐的人。归根到底,什么样的人,就会拥有什么的生活和做出什么样的事业。这是我的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也拿来与大家共勉。

  新报记者 贾林娜

  摄影 新报记者 姜宝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