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天堂里有没有银色跑道--记杨扬王濛已故教练孟庆余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22日02: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天堂里有没有银色跑道--记杨扬王濛已故教练孟庆余

孟庆余教练(中)和他的小队员们合影,孟庆余身左为我国短道速滑名将王濛

    资料图片初夏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早已开江的倭肯河水缓缓流淌,欲走还留,像是不愿告别一段记忆。

  七台河体育场西侧那块200平方米的冰场,早已复原为裸露的荒地,冬训时的喧嚣却依稀回荡在耳畔。最醒目的是场地边一副长满铁锈的水箱爬犁,冬日里浇冰场靠的就是它。

  水箱的主人叫孟庆余,国家高级教练、原七台河市体工队队长。一生培育了四位世界冠军,弟子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从1984年七台河市体工队组建至今,经孟庆余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得世界级金牌117枚,10余次打破世界纪录。

  如今水箱还在,老孟却永远不能再推着它浇冰场了。2006年8月2日上午,56岁的孟庆余为了赶一场冰上训练课,在从七台河返回哈尔滨的途中不幸遭遇

车祸,永远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事业。

  冠军梦:就在孩子们身上圆吧

  孟庆余打小爱滑冰。得过哈尔滨小学生速滑比赛第三名和中学组冠军的他,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当全国冠军的梦想。

  1969年,孟庆余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的裹挟下,来到七台河当上了一名采煤工人。在知青队伍中,背包上那副闪亮的冰刀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跪着挖煤,站着做人!”苦难浇灌出的青春之花,绽放着力与美的生命光华。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他对滑冰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冬季,离矿井不远的倭肯河成了他的乐园。

  孟庆余边滑边琢磨,越滑水平越高。这位倭肯河上走出来的选手,多次代表七台河参加地区比赛并夺得冠军。他的才能也引起市体委领导的注意。1973年,在井下挖了4年煤的孟庆余,如愿以偿调任市体校速滑教练。

  从省城哈尔滨到煤城七台河,从采煤工人到速滑教练,命运多舛,孟庆余始终不变心中的冠军梦。每当看到那些稚气未脱的冰上少年时,孟庆余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

  老孟说,冠军梦,自己难圆了,那就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圆吧。

  事业心:激情全年候释放

  孟庆余投身速滑队的所在地,当年是一处田径场,几经变迁,现为一处蔬菜加工厂。

  当年,老孟的办公室和队员们的宿舍就在田径场室内球场看台下的房间里。说是房间,不如说是四面透风的“鸟笼子”,晚上躺在屋里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月亮,冬季因为没有取暖设备,墙上成天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老孟领着孩子们自己动手修房子、盘火炕、办食堂、浇冰场。老孟以队为家,自己家反倒成了“仓库”。没炊具,家里的锅碗瓢盆立即“充公”;缺吃的,他就拿自己的工资买粮、肉和蔬菜;少器材,家里准备打家具的红松板料正好做滑板;连结婚时亲友送的穿衣镜也搬来帮队员们校正姿势……

  最苦的是浇冰场。为了浇出最好的冰场,孟庆余每天凌晨两点就得起床。这是冬季一天中最冷的时刻,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足以冻结任何激情。裹上厚厚的棉大衣,套上牧羊人穿的大毡靴,头脸围得严严实实,再灌满水箱,拉上沉重的铁爬犁,然后绕着冰场一圈圈密密实实地浇。一场冰浇下来,皮手套透湿,手冻得又红又肿,溅湿的衣服袖子早冻成冰盔甲,走起路来哗哗作响。

  第二天清晨,当小队员们在溜光的冰面上开始一天的训练时,可能并没注意,为了把裂缝补平,孟教练天亮时又检查了一遍冰面,并用雪把冰面上的煤灰擦净了,他知道,一次严重的摔伤就可能毁掉运动员的一生……

  1984年起,为提高重点队员训练强度,孟庆余每年都要带孩子们到哈尔滨冰上基地训练,一年有10个月不在家。这种长年在外“飘泊”的训练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头几年,他们在基地附近租用的是只有16平方米的地下室。为了节省经费,他既当教练员,又当采购员、炊事员、辅导员,辛苦不说,往里搭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

  “那时候还小,只觉得孟教练做的饭菜特别香,现在回忆起来,教练为我们付出的的确太多了。”后来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我国著名运动员杨扬,时常回忆起跟随孟庆余在哈尔滨冰上基地训练的那段时光,她说七台河的硬件条件和很多地方都没法比,但以孟教练为代表的这支出色的教练队伍,弥补了硬件的不足。

  2002年,有地方出100万元年薪要把老孟从七台河挖走。但他毫不动摇,他的心已经与七台河的银色跑道紧紧连在一起,一刻也分不开……

  抓训练:“魔鬼教练”敬业更专业

  “脚底下踩严了”,孟庆余训练时最常喊的是这句话。

  在他看来,身体机能是基础,运动技巧是关键。按常规,速滑训练每节课滑冰1万米。经过实践探索,他借鉴游泳等训练方法,总结出了“体能渐进加量法”,在运动员身心不受损伤的情况下,使运动员逐步达到了每节课两万多米的训练高峰,队员的心肺机能大为提高。

  “小时候基础打得好,所以现在能够承受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后来成为世界冠军的王濛笑谈,因为训练苦,当年很多小队员背后都叫孟教练“魔鬼教练”。

  “运动员首先应该是个英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腿不打哆嗦,敢比敢胜!”孟庆余认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体能一样重要。为了给孩子们练胆,他甚至想出“跳桥”的招数。

  当时倭肯河上有一座距河面七八米的拱桥,孩子们不敢跳,他就用激将法,激将法不行,他就亲自做示范。

  经过多年实践和学习,老孟总结出一套“高、精、尖、准、狠、细”的独特训练方法,极大地缩短了运动员的成才周期。

  1993年3月28日是孟庆余终身难忘的日子,他的弟子张杰在北京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打破女子3000米接力世界纪录。喜讯传来,老孟兴奋地跳了起来,他的运动员终于实现了世界大赛冠军的梦想。从此,张杰、杨扬、王濛、王伟……七台河走出了一个个世界冠军,也延续着孟庆余的梦。

  爱队员:铁汉常有柔情时

  “我们要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负责任。”马庆忠对恩师孟庆余的这句话记忆犹新。

  七台河是煤城,速滑运动员大多来自矿山和农村困难户,有很多还出自单亲家庭。老孟知道,这些孩子身上寄托了家庭的全部希望。“虽说不可能每个苗子都成材,但好苗子决不能毁在自己手里。”

  “孟教练把卧室让给我住,一家三口在

客厅里挤着,这一住就是大半年。”当年,15岁的赵小兵把一切看作理所当然。多少年过去,出身贫寒的她才体会到教练的苦心。“孟教练还经常买牛肉、鸡蛋给我补充营养,他自己的孩子那时还小,眼巴巴看着我吃!”

  为了节省经费并让队员们穿着合脚,多年来,老孟都是从厂家订做冰刀和冰鞋,然后根据队员的脚型一只只改。可别小看这磨冰刀、修冰鞋的活计,队员穿上鞋往冰面上一站,老孟就知道这鞋合不合脚,问题在哪里。

  2002年去意大利观摩冬奥会,局里发给老孟200欧元生活费,他自己一分钱没舍得花,全给小队员们买了纪念品和巧克力。

  2005年8月,小队员们不知从哪儿知道了孟教练的生日,你一元、我五角地偷偷为老孟订做了一个大

蛋糕,上写着“教练辛苦了!”当孩子们突然捧着蛋糕、唱着生日祝福歌进屋时,一向感情内敛的老孟一时泪如泉涌。

  12岁的王雁曾在哈尔滨冰上基地接受过孟庆余两年的训练,记者和小姑娘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孟教练那么严厉,你们怎么还说他好呢?”

  “孟教练给我们做好吃的,自己却总是最后吃剩菜剩饭。”小姑娘憋红着脸,好久才挤出这么一句。

  “如果孟教练还在,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孟教练,我们还想让您当教练……”

本报记者 曹红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