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白纸起家编制申奥网络图 日思夜想“梦”出申奥流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09:48  人民日报海外版
白纸起家编制申奥网络图日思夜想“梦”出申奥流程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孙大光居然在梦中看到了排列清晰的网络图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到我国两次申奥,系统工程网络图的成功应用功不可没。它们,均出自孙大光之手。

  “梦”出来的网络流程图

  1989年底,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成立了总体处。将总体的概念和系统科学的应用引入体育界,亚运会尚属首次。“总体”一词,源于国家大型国防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由若干部门、单位协同工作。

  孙大光,1986年由北京体育大学调任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教哲学的他,同很多人一样对总体处这个名字充满好奇,于是申请参加总体处工作。当时,他已是处级干部,可总体处别说处长人选已定,连副职也没有位置了,领导很为难。孙大光却说:“没关系,我就是想去参加亚运会的工作,不是为了去当官。”

  在总体处,孙大光第一次接触系统工程工作,研究如何用网络图的方式规划整体工作,并用系统论、方法论规划工作网络图。如“北京亚运会外来人员迎送工作网络流程图”,亚洲其他代表团、媒体记者、官员等从国外来到中国,经过十几天又离开,这个过程时间短、人员流动大、活动场所集中。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非常关心这一问题,曾说,亚运会赛事我不担心,我最关心的是各个方面的结合点,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管理。

  “那时可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孙大光十分感慨。前期工作进行得很艰难。迎送工作涉及到食宿、交通、通讯……而这些领域都是孙大光完全陌生的。为此,孙大光花了一个月时间跑遍北京,调研、采访:亚运会场馆、运动员村、记者驻地、技术官员驻地和各有关交通路线等在内的每一个点都不放过,把亚运会期间可能与迎送工作发生联系的细节一一记录下来。为搞清楚机场的工作流程,他多次到首都机场召开座谈会,现场勘查。为了计算行李出来的时间,他曾跟着从飞机下来的行李,从传输带入口处钻进去,再跟着行李从出口爬出来。

  一切准备就绪,孙大光发现,所有的节点都分布在纸上,却缺乏一条主线把这些七零八碎的部件有机组装起来,一盘散兵没有统帅。

  7月的北京,酷热难耐。相对于天气,更让他寝食难安的还是缺少主线的网络图。一日,孙大光下班后,照旧在家冥思苦想,工作到夜里12点多仍没有思路,索性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似睡非睡之间,凌乱的网络图像是有了灵性一样自动排成了一排,一幅横向网络图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从来宾抵达机场直到最后离京,11个环节一个不少。孙大光一下子醒了,四周黑洞洞的,什么也没有,再一闭眼,网络图又清晰地浮现眼前。“就是这样子!”孙大光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打开灯,奔到写字台前,一把把写字台上所有的草稿推到地板上,按照脑子里的形式,一气呵成重新画出了草图。“也许是日思夜想这么久,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停止运转,一下子安静下来,思路反倒清晰了。”他自己如是解释。

  第二天恰好组委会领导要他汇报工作进度,胸有成竹的孙大光把网络图在领导面前徐徐展开,一向不轻易表扬人的伍绍祖看后,使劲拍了一下桌子:“非常好!要的就是它!”

  一张白纸起家

  编制申奥网络图

  1991年3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总体规划的任务,毫无悬念地落在孙大光头上。

  “这是一个比亚运会还难得多的任务。”孙大光解释道,举办亚运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肯定会成功的,但是怎样申办奥运会,我们却一点经验都没有。摆在孙大光面前的“资料”只有一张白纸和上面写着的国际奥委会公布的提出申请、《申奥报告》提交、国际奥委会考察、投票等几个时间。没有半点参考,孙大光却要规划出从筹备申请到最后投票的所有事情。

  从1991年3月到1993年9月,在长达30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要为申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孙大光一筹莫展。但是,申奥工作绝不能跟着感觉走,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否则将影响整体进程。同时,这些计划还要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

  孙大光像采访一样请教各个方面专家,翻阅国际奥委会的资料,预测在哪个时间段会有怎样的行动;预计国际上两年间可能发生的所有大事,包括美国总统大选都在其关注范围之内。最后和同事们用手工加电脑完成了“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

  由于条件有限,整幅图是用打印的A3纸一张一张拼凑出来的,需要画的圆圈,也是灵机一动将螺丝帽扣在上面画出来的。孙大光说,1.5米宽、4米多长的整整铺满一面墙的网络图完成时,场景真是蔚为大观。

  网络图宏观上规划了365件大事,能看到从申奥开始到投票结束之后,共30个月的所有工作;微观上将每一件大事分为若干个项目、环节,能清晰地看到哪一天需要完成哪项工作。比如《申奥报告》,国际奥委会规定在1993年2月1日之前必须正式提交,但《申奥报告》撰写过程涉及多个部委、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有很多人参与,需要协调很多方面,而其中每一个步骤,在网络图上都有体现。为了保证网络图顺利执行,孙大光特别配发了一份文字的申奥规划和说明,作为奥申委正式文件下发到各部门。依据网络图的督促、指导,申奥工作有条不紊。

  一次,港台地区的两位记者来采访,奥申委领导允许他们通过网络图了解申奥进展情况,他们看后非常惊讶:“我们采访过世界上很多申奥城市,北京奥申委领导的头脑是最清醒的。最不可思议的是,你们在1991年初就把这两年的工作全部都规划出来了,而且还变成文字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了。你们的管理、规划才能简直太厉害了!”

  后来得知,美国亚特兰大和盐湖城在奥运会申办和筹办中运用了网络图的方法。1992年,孙大光专程去美国考察。他发现,美国人的网络图更注重细节的规划,我们的则是总体的大网络图,更便于宏观指挥、管理,两者各有千秋。

  申奥网络图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专门与国家体委举办了“系统科学与体育”研讨会。1994年,国家体委还成立了系统科学领导小组,孙大光兼任副组长。钱学森同志专门派助手与孙大光一起研究系统科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并给国家体委写信说:“你们把周总理倡导的组织‘两弹一星’的系统科学方法,运用到体育工作中,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网络图”根据申奥工作的特点,在同一个网络图上规划出了两条主线,这是此前的网络图中从未有过的。孙大光和同事以此网络理论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11月,孙大光作为奥申委副秘书长,又领导编制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网络图》,规划了286件申奥大事,为我国申奥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网络图的应用看方法论的重要性

  在孙大光看来,网络图的价值更在于它是哲学方法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意义。“有的人只看见一张图挂在墙上,其实里面的学问是很大的。”网络图是一个矩阵结构,每个点之间都可能有联系,强调的是各个结点之间的关系。

  早在1994年,孙大光就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尝试。当时,孙大光作为学员,参加刚成立的国家行政学院第一期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发言时,他提到亚运会和申奥网络图,将网络图理论用在现代管理方面。

  当时国家行政学院刚刚成立,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孙大光从现代管理角度,结合申奥网络图,对行政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校方非常重视这些建议,学院简报上称这堂课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

  从此,孙大光更加致力于在实践中对系统科学和方法论的研究,“网络图作为系统工程的一种方法运用到社会管理中,使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凭孙悟空怎么跳也跳不出去。”小到一次活动的筹备、一个学校的发展,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都需要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方法不一定能决定成败,但一定影响成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