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苏迪曼杯的三国演义:有钱人帮忙 从田秉义到田秉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0:04  《羽毛球》杂志

  霍先生的秘书是位身材壮硕的中年人,他沉吟了片刻说--

  “要是把所有不动产加在一起,恐怕还是李嘉诚身价高,但是,假如明天就拿来一大笔现金,比如说一亿美金吧,李先生未必拿得出来,霍先生可是没问题……”

  这段对话的真正意义其实不必去深究,我之所以记住这句话,只是因为我太想变成“特别有钱”的那种人了。

  霍英东先生就是一个“特别有钱”的人。他对中国羽毛球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家里成立了一个世界性的羽毛球组织——世界羽毛球联合会。

  那次,霍英东先生曾经亲口跟我讲过这个故事——

  “我们还是感觉到羽毛球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中国当时

乒乓球、羽毛球有很强的实力,但是乒乓球的影响没有羽毛球重要,因为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多华侨,这些地方的羽毛球运动很普及。”

  虽然中国羽毛球水平很高,从体育外交的角度说也很重要,但当时的国际羽联就是不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国际羽联的章程非常奇怪:所有的会员都有投票权,但是每个会员拥有的票数不同,有的三票、有的两票、有的一票,而英国一个国家就有十二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各三票(国际体育界但凡有着浓厚“大英帝国”烙印的组织都有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正常的途径让中国进入国际羽联困难很大。

  于是,霍英东先生决定组织一个新的羽毛球国际组织和国际羽联唱对台戏——

  “在什么地方成立的?最后在家里成立!我让我的儿子震霆跑到泰国,把原来泰国的副总理他威将军请到香港来,当这个新的世界羽联的会长,因为中国当也不好,香港当也不好。当时成立是1978年2月,我们第一届世界羽联主办的比赛在泰国举行,邓小平主席亲自到泰国颁奖……”

  当时的这个“世界羽联“,只有21个成员,其中霍英东先生费了不少心思,专门从非洲拉上了尼日利亚、从美洲拉来了墨西哥,算是把“五大洲”凑齐了。

  “世界羽联”一共举行了两届“世界锦标赛”和一届“世界杯”,中国选手当然大获全胜,并且为了某种不难理解的原因,让泰国等其他国家的选手获得了“世界冠军”,但是坦白地说,由于当时很多羽毛球强国没有参加这项比赛,所以未必这样的“世界冠军”是真正的世界冠军。

  因为“世界羽联”主办的这些比赛,使得一些中国选手因此成为了“世界冠军”,我在这里列举几个和本文主题有关的名字吧:汤仙虎、韩爱萍、韩健、林诗铨……

  了解了上述这两段往事以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中国羽毛球从“无冕之王”变成“有冕之王”,经过了艰难的过程;第二,有一个人对于中国羽毛球变成“有冕之王”发挥过重要作用——苏迪曼。

  换言之,在回顾苏迪曼杯往事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历史,并且通过历史的故事对于那位叫“苏迪曼”的人充满敬意。因为倘若没有他的努力,两个羽毛球组织的合并还会多很多周折。

  第三回 世界冠军倾巢出战 小看对手马失前蹄

  第一届苏迪曼杯的时候,是中国羽毛球队的全盛时期。

  1987年的世界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包揽了全部金牌,加上当时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两项团体世界冠军的奖杯也保留在中国人手里,因此那个时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唯一一次中国羽毛球队拥有所有的世界冠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队再能够获得新创立的苏迪曼杯,则这个“包揽”可就是彻底的“全部包揽”了。

  中国队派出参加首届“苏杯”的,恰好就是1987年世锦赛的全班冠军人马:男子单打杨阳、女子单打韩爱萍、女子双打林瑛/关渭贞、混合双打王朋仁/史方静、男子双打李永波/田秉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半决赛中国队和韩国遭遇——

  第一盘是混合双打,王朋仁和史方静0比2完败给朴柱奉和郑明熙。这个结果属于正常,理由有二:其一,当时的中国羽毛球队是分成男队和女队的,这样一来混合双打的训练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使得当时混双是中国队的弱项;第二,王李组合虽然获得了1987年世锦赛冠军,但是获得冠军的过程有点儿“东道主因素”。

  第二盘和第三盘是女子单打和男子单打,韩爱萍和杨阳顺利战胜对手,中国队胜利在望。

  但是在第四盘形势突变,林瑛和关渭贞0比2输给了韩国的黄惠英和郑素英。这是一场意外,因为韩国队是一对新组合,以前黄惠英的搭档是郑明熙、郑素英的搭档是金练子,中国队的失利,显然是因为对手的临时变阵。

  第五盘是男子双打,中国队输就输在男双上了!

  其中的过程值得娓娓道来,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当年的黄金组合、如今的黄金搭档:李永波和田秉义。

  细说起来,“田秉义”的名字(本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并且一项崇拜“特别有钱”的人,但在这里可没有写错人名——今天在户口本上写着“田秉毅”的这个人打小的名字是“田秉义”——为什么改名?“且听本回分解”。)出现在国际赛场上,比“李永波”出现要早:1982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全英赛,田秉义和关渭贞合作获得混双铜牌,这也是中国羽毛球在混双项目上第一次进入世界前三名;1983年全英赛,田秉义获得男子单打铜牌,冠军是中国选手栾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