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巴黎到底输给谁? 关键先生漂亮先生和大先生(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7:08 全体育

  巴黎输给了伦敦?不,巴黎输给了他们。

  本刊记者/朱春明、谢泽畅、段贝 特约记者/傅晨

  关键先生:塞巴斯蒂安·科

巴黎到底输给谁?关键先生漂亮先生和大先生(图)


  从保守党的失败者到拯救伦敦的英雄,申奥让勋爵塞巴斯蒂安·科成为英国的英雄。与曾经那位被女皇称为丝毫不懂体育政策的失败者相比,在经历了保守党领袖威廉·黑格的精心调教后,现在的科勋爵显然令人刮目相看。科勋爵曾经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把奥运会主办权带给伦敦,这将是我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

  塞巴斯蒂安·科是个战士,早在1980年和1984年,他就获得过包括1500米在内的总共4枚金牌,曾12次改写世界纪录,并被封为勋爵。在那个激烈竞争的年代,他所向无敌,却从没遇见过像巴黎这样难缠的对手。

  当他在去年5月取代芭芭拉·加西丽成为伦敦奥申委主席后,英国在公认的强大竞争对手法国面前,那种不堪一击的窘境就开始出现转机。科勋爵说:“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坚信,一个失败者同样可以反败为胜。”

  从1984年起,科勋爵就已经开始在各类体育组织中任职,并担任过英格兰运动协会的主席和教科文组织委员。在担任英格兰运动协会主席期间,他曾一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兴奋剂检测程序。并因此得到广泛的信任和认可。

  然而,或许是因为与体育联系过于紧密的缘故,一种偏见一直存在,人们认为科勋爵是个愚蠢的功名利禄的忠实追随者。在1997年大罢工之前,他在保守党供职4年,直到2001年之前,他还是保守党主席黑格的得力助手。在人们看来,他就像个脱离赛场却始终“头脑简单”的政客。

  在2000被封为勋爵后,塞巴斯蒂安·科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再一次得到提高。如今,科勋爵是国际体育联合会裁判委员会委员,并被认为是这个拥有201个成员国的庞大组织主席职务的最佳竞争者。

  至此,这个人们眼中稚气未脱的小委员成了如今国际体坛真正的大人物。当年在运动员时期的队友艾伦·帕斯科,如今伦敦奥申委副主席兼Fast Track(拥有全英赛事电视转播权)主席这样评价科勋爵:“我了解他的实力,他将敏感的政治嗅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强烈的上进心融为一身。当你看到他穿过申奥会场时,你甚至感觉他在跑。他和你谈话,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的眼睛,并让你对他印象深刻。”或许女皇对他存有成见,但在国际奥委会,他依然受人尊敬,而他的这种地位最终在申奥投票的关键时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有五个候选城市中,他是唯一一个从体育界出身的竞选委员会主席。虽然最后陈述中,布莱尔没有像希拉克那样慷慨陈词,但伦敦有科勋爵。而与科勋爵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陈词相比,一向善于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希拉克却败下阵来。

  意大利委员帕斯坎迪估计,科勋爵的激情演说最终争得了决定伦敦命运的10%的选票。他说:“科勋爵用他富有体育精神和运动本身特色的陈述内容争得了这10%。”

  在另一位意大利委员布鲁诺·格兰迪看来,伦敦是靠塞巴斯蒂安·科最后的精彩陈述,赢得了属于自己的2012年。格兰迪说:“科勋爵陈述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不是照本宣科地阅读,而是用心在演讲。他曾经在赛场上胜利过,而今他依然以一中属于运动员的方式,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方式取胜。”

  在投票前一天傍晚6点钟,在大会现场,几乎所有人都清楚科勋爵在陈述方面的能力,但没人知道他的这种能力是否足以让伦敦后来胜出。前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乔纳森·爱德华兹说:“我们知道科勋爵的实力,但我们对他的最高期望也仅仅是别在会场上吓到别人而已。”

  人们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对投票结果进行预测,但看来除了莫斯科,似乎每个城市都有可能获胜。奥委会的电子投票系统失去了控制,在头两轮投票中都有人来不及按键,直到第三轮希腊委员拉姆比·尼克劳起身说:“我还没按键就结束了!我们每轮究竟有多少投票的时间”但最终他还是失去了补投的机会。

  莫斯科首轮即遭淘汰,紧接着是纽约,而此前,纽约被认为是对伦敦威胁最大的城市之一。随后是马德里。

  而在马德里出局后,此前科勋爵与前国际奥委会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沟通起了重要作用。二人在投票前承诺将始终互相支持,而提前出局一方,则在随后的投票中变成另一方的支持者。然而,伦敦担心的是如何收集纽约的选票。纽约出局后,他们在这三个实力相当的欧洲国家中选择谁将至关重要。

  投票挫中复杂,结果只有到最后才能水落石出。随着投票的进行,每一轮人们只知道谁被淘汰,而不知道其他城市的得票数。但在马德里被淘汰后,形式开始便得对伦敦有利。

  最后一轮的投票结束,所有人必须等一个小时……难熬的一小时。人们聚集在会场门口,等着最终结果的公布,英国委员克雷格·伊迪在去洗手间的路上被众多记者团团围住,他无奈的说:“我多么希望这一小时早点结束。”

  但是,等到公布仪式开始时,科勋爵竟然因为与布莱尔首相通话而险些错过这紧张的时刻。最终伦敦并没有从马德里那里得到一半以上的选票,而巴黎则是马德里退出的最大受益者,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伦敦54票,巴黎50票……。

  在那里,人们看到了平日里不可能看到的场面,丹尼斯·刘易斯拥抱肯·利文斯顿,大卫·贝克汉姆拥抱基斯·米尔……这就是布莱尔期望的结果,而与之共同分享这份快乐的就是科勋爵。

  大先生:布莱尔

巴黎到底输给谁?关键先生漂亮先生和大先生(图)


  贝克汉姆吸引了新加坡人的眼球,科勋爵赢得了大人们的尊敬,而布莱尔则赢得了2012年的主办权。在狮城,布莱尔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在前往八国首脑会议之前,他把指挥棒交给了科勋爵。至此,科勋爵凝聚了另外两个人的力量。

  那个星期一的下午,在距离最终投票仅有两天时,布莱尔突然驾临第117届国际奥委会会场,而仅仅一天后的周二午夜,他赶回英国参加G8会议。在这短暂的一天时间里,在下榻的思维斯酒店套房里,布莱尔在30次以上的会面中,见了总共60位参加投票的委员。

  在这些效率极高的会面中,伦敦代表团又争取了五位重要的奥委会委员:意大利人马里奥·帕斯坎迪、墨西哥人瓦奎兹·雷纳、德国人托马斯·巴赫、科威特人阿马德·萨巴以及塞内加尔人拉米·戴克。

  周二晚11点30分,也就是他登机离开新加坡前的半小时,布莱尔接见了最后一位客人,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石油部长萨巴,而在这位沃特福德足球俱乐部的忠实球迷手中,紧紧攥着来自亚洲的21张选票。而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的绝对支持者,意大利人马里奥在与布莱尔会面前,并没有将选票投给伦敦的意思。

  澳大利亚委员约翰·库特说:“早在去年5月,塞巴斯蒂安·科成为英国奥申委主席后,许多因素都朝着有利于伦敦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布莱尔首相的到来和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实施,这种倾向更加明显。而在与布莱尔的会面后,几乎每一位委员都承认,首相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会面再简单不过,除了一杯水之外,布莱尔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之举,而这些对于每一位身担重任的委员来说,就是最大的恩赐。在那里,他们有种回家的感觉,一个你不可能置身事外的感觉。

  后来,虽然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参加了两天后的申办陈述,但舆论一致认为,布莱尔的缺席丝毫没有影响选举结果最终倾向伦敦一方。

  英国体育名宿,5枚奥运会划艇金牌得主史蒂夫·雷德格雷夫认为,伦敦最终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首相布莱尔。雷德格雷夫说:“虽然在最后一刻,我们赢了,但在此前的几个月里,伦敦一直因为缺乏政府支持而处于落后地位。但是,他来了,在繁忙的事务中抽出短暂的时间来了,利用他在新加坡的几乎所有时间,凭借一己之力周旋于每一个不同立场的委员之间。

  爱尔兰委员帕特认为,布莱尔先生是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那最后决定胜负的4张选票之所以坚定地投给伦敦,绝对与布莱尔的到来息息相关。假如没有布莱尔,失去这四张选票的伦敦不可能战胜巴黎。”

  加拿大委员迪克·庞德说:“如果布莱尔不来,我想投票后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将是法国人。”

  美国委员詹姆斯·阿斯顿则说:“如果最终陈述没有让你赢得主办权,那么它就是你失败的罪魁祸首。”在詹姆斯看来,巴黎的最终陈述太过拘禁,过多的影像表现和多媒体展示把陈述变得毫无起伏。我想,决定最终结果的只有两个人,布莱尔、和科勋爵。而布莱尔的到来,让那些在前三轮投票中选择另外三座城市的委员,在最后一轮把票投给了伦敦。”

  巴黎失败了,败在伦敦的脚下,而布莱尔又一次在与希拉克总统的较量中获胜。至少在伦敦爆炸事件发生前,布莱尔在G8峰会上引来的依然是嫉妒的目光。在G8会议上希拉克总统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祝愿:“愿好运陪伴伦敦,祝愿英国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希拉克表达这祝福的时候,无法掩饰自己眼神中的失落。

  因为伊拉克战争的缘故,一段时间以来,英国国内对于现任政府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布莱尔首当其冲。但5月时,他所领导的工党在大选中再次获得多数席位,自己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而今年6月,在法国人和荷兰人对欧盟宪法公投失败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经表示“欧盟宪法公投不会影响巴黎申奥”,但是法国体育部长不得不承认:“法国民众在欧盟宪法公投中投出的否决票,对奥委会成员产生了不少的影响。”而布莱尔却果断地推迟了对欧盟宪法的公决,这使他少了不少麻烦,也为申奥减少阻碍。

  漂亮先生——贝克汉姆

巴黎到底输给谁?关键先生漂亮先生和大先生(图)


  谁是英国最有名的人?谁最能代表现代英国的形象?答案不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是首相布莱尔,不是《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就这两个问题做个调查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把票投给贝克汉姆。

  自从黛安娜王妃香销玉陨之后,英国几乎陷入了一种“偶像缺乏”的恐慌之中,不过好在贝克汉姆适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缺。他所到之处,一定少不了狗仔队和镁光灯。这一次在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其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于明星在投票前夕大抢风头很是反感,因此一再强调“明星的到来会给申办城市的形象有所增色,但绝不是左右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话虽如此,但长相漂亮的人谁都喜欢,谁敢断言贝克汉姆的出现不会为伦敦大赚印象分?况且拥有投票权的执委数量有限,其中还存在着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也就是只要贝克汉姆为伦敦争取一票,在最后的较量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乘以2,考虑到最终结果是伦敦以4票的微弱优势胜出,那么不妨假设,如果小贝不来新加坡,笑到最后的很可能就是法国人。

  其实经常批评贝克汉姆的英国媒体不在少数(《世界消息报》两个多月前就因为小贝家的保姆阿比盖尔大爆贝氏夫妇的隐私而与小贝对簿公堂),但在小贝担任伦敦申奥形象大使这一问题上,英国媒体的口径却出奇地一致。

  此时此刻的英国,即使是再吹毛求疵的足球专栏作家也不再对小贝在皇马的前途问题“关心倍至”,即使是再八卦的娱乐版编辑也不会提起“丽贝卡”这个让小贝头疼的名字。此时的贝克汉姆就是一名英俊潇洒、球技出众的运动员。他生于伦敦东区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这里将是2012年奥运会的核心地区。

  金无足赤,贝克汉姆的长相几近完美,但一定要给他挑刺的话,那就是他的嗓音太过柔和,甚至还有一些嘶哑,加上口才不佳,因此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讲者。不过在新加坡,他的每一句话却都充满了睿智,显得掷地有声,又让人倍感亲切,这一点着实出人意料:

  “我在伦敦东区长大,把奥运带到我的故乡,那种感觉一定很特别。奥运将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希望、梦想与目标”;

  “我有一些朋友住在伦敦东区,他们都有孩子。如果伦敦申奥成功,孩子们长大后就能徒步去看奥运会,这种感觉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奥运能为我的国家唤醒很多沉睡已久的东西,伦敦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来到新加坡,我很荣幸。但是我并不是做为一个名人而来到这里,在这里的贝克汉姆只是一个团队中的一员,我要展示的是体育所带给我的热情与灵感”

  ……

  与之相反,很难想象为什么法国人在申办的最后时刻居然如此拖沓。投票当天,同样贵为申奥大使的齐达内和亨利,一个正在海边休假,另一个还在远东推销百事可乐。在新加坡,法国奥申委无法请到这两位法国最著名的运动员为申奥呐喊助威,无论如何都已棋输一招。没错,NBA新科总冠军球队成员托尼·帕克固然是个大牌,但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都缺乏号召力。或许你依稀记得布兰科在1998年世界杯上亲吻法国队守门员巴特斯的经典画面,但是经年之后,让布兰科担任申奥大使对于巴黎的帮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申奥真的是明星对垒的话,那么贝克汉姆VS帕克+布兰科,胜负已然明了。

  悲哉巴黎!20年的申奥努力,居然败给了贝克汉姆的一张脸。没办法,这是“天灾人祸”,谁叫帕克长得没有小贝帅?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