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报》社长郭坦新浪聊天:让我们为2008倒计时(4)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2:20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主持人:您刚才这些活动刚好回答了一位网友问题。 网友:2008奥运是所有中国人关注的事,虽然出了一份奥运报,但是和我们生活关联性不大,怎么样和读者形成更好的互动? 郭坦:这个关联也就是我们这几年核心任务,解开这个口,奥运看起来是一个点上
网友: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我能为2008奥运做些什么,《竞报》会带领我们做些什么? 郭坦:刚才回到第一个问题,开始我们解答,实际上这个城市要去做很多的建设,场馆要建设,运动员要做很多的准备,各方面,政府部门也有很多的工程要做,城市的安全、交通,提到了交通,还有食品,包括赛事的组织、接待等等,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实际上每个人要是围绕奥运会,应该说就是怎么样提升我们个人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的公民的素养,这种素养并不仅仅是说我随地吐痰,不是这些,更多是你是不是自觉成为一个爱好者,这个事情应该说它和奥运会有关联,并且有很重要的关联,奥运会,像国际奥委会专门有一个工作,就是要为了避免小的项目没有观众看,他会在这个城市当中会把这个城市的小学校,会指定一些学校,你是奥林匹克学校,你这个学校你的任务就是要支持一个小的项目,或者支持并没有很多优秀运动员的国家,奥运所倡导的就是重在参与,而要给他们一些支持,给他们传递一种友谊的信号。这些孩子们他们怎么样看这个比赛?他们不了解不能看,首先要经过这四年,奥运会举办周期这四年时间,去了解这种比赛的知识,曲棍球它的规则是什么?我怎么样看这个比赛,这个比赛进展到什么时候我会去叫好,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比赛观赛一些知识,实际上这个思路,国际奥委会通过这些学校仅仅是起一个示范、带动作用,仅仅靠一个学校的学生,不可能支持这个项目,不可能有足够的观众,只是作为一种倡导,而我们作为一份大众媒体,我们有责任把这些理念,把这些观赛的知识传递给公众,大家也应该自觉来掌握学习,体育是一个,应该说不仅仅是一个自身锻炼的工具,更重要的它也是一个我们交流的在载体,为什么体育比赛的时候,很多人把它都理解成为一个节日,自己带着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参加比赛,不仅仅是获得观赛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人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结识更多的朋友和在朋友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所以我们想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你和原来这些朋友之间的,而且将来北京是一个世界化的城市,你会和更多的国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进行交流,应该说比赛给你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的载体,所以我们把它做这么一个理解,你通过体育,怎么样去更好的交流,而交流前提你要有相应的知识,谈话我们要有话题,话题要有知识,相应的准备,一样,同理可证,我们要给公众传播更多的体育的竞赛的知识,以及和这个赛事有关的人文内容,这些都是将来我们和更多的人交朋友的一种话题,一种资源,所以我们把它通俗的表述为这么一个东西。 主持人:接下来有几条网友对《竞报》的一些看法,我来给你念一下。 网友:《竞报》里面能够体现出年轻人的梦想。 网友:《竞报》的阳光新闻较多,里面有一种凝聚的精神。 主持人:《竞报》诞生六个多月了,这六个多月以来你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郭坦:我们这次奥运会有一个口号,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非常好的口号。这个口号之前我印象当中还有一个口号,叫做“点燃心中梦想”,我觉得这句口号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们每个人,我们一生的工作也好,一生的时间也好,总会有一些东西会点燃你,让你不仅仅是激动一时,同时能够把它变成一种持续的动力,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动力,它点燃我们心中的灵感和梦想。我觉得《竞报》的诞生,就是被奥林匹克之火所点燃的。它是通过和奥林匹克有关的一些灵感,而产生出要创办这么一份报纸。这半年来,通过一个灵感,而产生了一个产品。能不能被公众所接受,能不能推广,这是我们内心从开始拥有的灵感,到通过办报实践,到不断被社会认可、接受,而把它变成持续的动力。并且我们现在希望用这种动力,这种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点燃更多人心中的梦想,变成同一个梦想,这是这半年我的最深的感受。通过奥运会把我们报人心中的梦想点燃,我们办了一份媒体,办了一份《竞报》,办了一份与奥运密切相关的报纸。通过这半年实践,我们发现它能够感染更多的人,我们现在把它变成我们的使命,真正要去点燃更多人心中的梦想。 主持人:接下来《竞报》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 网友:我也是《竞报》的一位读者,在《竞报》之前已经有了类似的很多报纸,不知道郭社长在以后发展中想以什么为突破点来超越其它报纸?我们这个报纸的特色在哪里? 郭坦:这个特色更多是读者所认可的、读者所接受的,所以我想我们提出大型图片日报,作为我们报纸一个形态的标志,同时我们会把奥运、体育,会把生活方式作为我们这个报纸当中一些核心的价值,向公众去传播。我们的手段是创造更多的能够吸引公众参与进来的竞赛,能够让大家更有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开展生活中的竞赛,实现公平竞争,实现这些“竞”文化的传播,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一个方向。具体的工作我们近期要开展的“奥林匹克知识超级大赛”,还有我们准备开展的“山地纵走”大赛,一百多公里山路请你来走,北京现在长期的登山族有160多万人,平时很多人喜欢散步,那么我们给你来一个极限性的挑战,一百公里,现在有很多人报名,当然这个活动还没有启动,我们现在和登山协会一起,已经有很多人表示要参与,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同时我们也会搞一些社区的足球比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进来,这是下一步要搞的一些活动。当然我们还会围绕奥运会,围绕筹办奥运会搞一些推荐。比如我们最近搞的“打开奥运问号”,就是把百年的奥运史和中国关联起来,很多人都不断的引述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的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派一人参加奥运会,何时派一队参加奥运会,同时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这是很多人回顾奥运的时候提出来的。这本《天津青年》在哪,这句话是谁先说的?这些问题本身有很强的趣味强,有人文性、故事性,所以我们记者费尽千辛万苦,去寻找这些线索,寻找这些答案,后来《天津青年》这本杂志在美国图书馆里面被发现,在国内找不到。类似这样的奥运问号,1902年巴黎奥运会给当时清政府发来邀请,邀请中国参加第二届奥运会,邀请函到底当时怎么说的,中国当时为什么没去?在宫廷内围绕这个开了什么会,或者大家围绕这个有一个什么争论,这个实际上是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体育的一种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