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报》社长郭坦新浪聊天:让我们为2008倒计时(3)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2:20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主持人:有的时候一张图片让我们看到非常有震撼力。 郭坦:它要传递一种概念以外的信息、情绪上的信息,特别是我们面向广大的年轻人而创办的这样一份报纸,能不能调动起年轻人的情绪?能不能感染他们?我们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我们目标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年龄阶段在35岁以下,是吗? 郭坦:对于一份报纸来说,我们认为它还是要面向大众。但是由于这份报纸为奥运而创办,我们要更多的围绕志愿者、体育爱好者设置我们的话题,增加报纸的活力。并不是我们有年龄段的限制,相反很多人的活力体现在各个年龄段。我们这份报纸不仅年轻人非常喜爱,现在很多中年人、老年人同样对图片的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我们会有一些担心,比如一些年龄大的人士会不会对于文字量少、图片多,和传统的报纸相比,阅读起来他感觉到内容不多。但是经过这半年之后,我们刚做的读者调查显示,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对这种形式也是非常接受。也就是说他们普遍的认为图片丰富,更便于他们来阅读这个新闻,同时有一些年龄更大的一些人,他们眼睛也受不了每天要看那么多文字,他们反而对这种形式更加表示欢迎。当然同时我们也想,和网友们、和读者做一个交流,我们这个报纸提出图片报这个概念,并不等于它全是图片,实际上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文字和内容,只不过它会更把图片、把这些因素进一步来强调,它主体的表述仍然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图片是它的一个增值。 主持人:如何在大量图片之外的这些比较少的文字里面,提高内涵,让更多的人去喜欢这份报纸,我想也是咱们平时都会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 郭坦:实际上我们提出来要做人性化的报道,人本主义的新闻,这种新闻的核心要更多的关注人,关注人本身。一个是我们会有更多的人物报道,作为一份传统的报纸,更多的可能是对事件,对于发生的一个所谓的新闻进行报道。但是在新闻当中的人的因素相对来说关注的要少。我们看很多的新闻报道当中,可能具体到事件的主体,这个事件当中提供消息这些人,对他们本身的关注要少一些,这点我们在报道当中会加以改善,更强调人物的报道和挖掘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价值、行为,挖掘这些因素进行报道。 网友:《竞报》从来不掩饰自身的体育色彩,体育特色对报纸的经营会不会有负面影响?又有什么样积极作用? 郭坦:他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本来我想主持人你也好,我们其他的网友也好,很多人可能都是你问他你喜欢体育吗?你平时会从事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可能都说出一两样,我打羽毛球、游泳、我做瑜珈等等,都会有一个爱好。大家有这种爱好,为什么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体育色彩浓会影响你的阅读,会影响公众接受你,我想这就是大家对体育的一个认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然的体育爱好者,这是我们的天性、人性所决定的。我们喜欢运动,喜欢有活力来平衡工作的压力。但是我们却并不把这些看成是一种体育,而我们仅仅认为可能只有比赛是体育。这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所以我们希望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公众认识到:你本人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你本身每天从事体育运动的时间可能是半个小时、可能是一个小时,甚至更多,每天这是你像睡觉一样必须要有的一项工作,要有的一项活动。而你自身已经成为一个体育爱好者,这个特点你有没有认识到?所以我们想:《竞报》为什么要明确的把体育作为我们报纸的一个特色,我们认为首先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体育无处不在,绝不仅是只有比赛才是体育。第二由于2008的带动,体育会成为我们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体育公民的时代马上会到来,也就是说大家从现在的这种自发的,个人投入的,但并没意识到经过这一段的时间、这些年,特别是奥运的这些理念的导入,他会认识到自身就是一个体育公民,每天就是在从事和体育有关的生活方式。有这种意识以后,他会在体育实践、体育消费中有更多自觉地行为,这就是整个社会的体育产业,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我们知道:北京现在提出目标,叫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现在已经实现小康,北京这个城市已经实现小康,很多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的这么一个收入阶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化解到经济学上的指标,就是人均GDP达到六千美元,现在北京是多少?北京是四千多美元,我们研究全世界社会发展的数字,表明从三千到六千,这个跨越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除了这个社会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它的精神面貌会发生一个很重要的改观。具体的说就是读者的口味、受众的口味会发生变化,会更多关注物质和文化之间的区域,也就是说可能在三千美元以下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消费,比如我们做媒体,我们过去,每年都会搞一些报道,叫“我们家的几大件”,比如“各个时代的几大件”,从最早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后来的电脑、汽车,现在是住房、手机等等,我们会不断在各个时代,我们会强调一些物质上的变化。从三千到六千,这个区域我们会发现人们更多关注文化方面的内涵,会关注一些价值,关注一些体育运动,这是这个时代,这个阶段人们会发生的一些变化。所以我们核心是希望抓住这个阶段,城市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会出现这些新的变化,我们来提供这样的资讯,来帮助读者更好的生活。 主持人:如果涉及到具体运作上,跟综合类的报纸相比较,会不会有一些分析?比如广告商的投入之类的? 郭坦: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实际上我想我把我们的工作,宁可把它表述成为我们是在通过体育来营销这份报纸。我们知道报纸可以有很多种营销手段,比如如果我们仅仅是作为一个报纸,上次我给有些人也算了广告的。北京市一年一共有多少广告额,所谓你推广自己,所有的广播、电视、户外、报纸、网络等等,加起来应该是2500亿一年,每天平均就是六千多万到七千万,要有这么大广告的份额,也就是说你要让自己把自己宣传出去,让自己在这个城市有影响,每天达到六七千万这样一个水准,才能让所有人知道,铺天盖地。实际上对于一个中等企业来说,每年推广的预算恐怕也就是一千万左右。一千万左右,集中到一天投入,也只能产生1/7、1/6的效果。我们一个报社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怎么样让社会、让大家认识,你们新浪是通过网际来传播的,也是经过了几年的时间。一个品牌怎么样进行传播,刚才在广告资金上做了一个测算,也就是说假设我们把它换算成资金,你要说把你传播、推广的预算把它变成人们的注意,需要什么?我想仅仅靠这些资金进行推广的话,谁也不会拿出这么多资金,一天七千万资金宣传自己,没有这个实力。要靠创意、靠你的定位、靠你的传播的途径。所以从这点来说,每个企业、每个报社都会找到营销自己的一种手段。对于我们来说,有奥运会这么好的一个大的社会背景,怎么样把奥运会这种背景转化成你营销的工具,转化成你营销的策略,我们认为体育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也就是说让人们在每天身处体育氛围之中,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很自觉发现自己是体育爱好者。自己每天都在做体育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个概念给它点出来,通过体育营销这份报纸,实现我们报纸的传播。我感到它对于我们是非常的有帮助,而且是非常有人缘的这么一个措施。虽然现在创刊只有半年,我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日报,是周五刊,每周出五期,六、日没有报纸,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达到二十万的发行量,很多公众、很多读者对这份报纸,对体育进行营销的方式,表示出了积极的赞同。最近我们搞的《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叫超级联赛。把一个很抽象、现在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的一个知识竞赛,选择题,考试都考腻了的模式,把它变成一种超级联赛,让不同的人进行竞赛、打擂台,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普及奥林匹克的知识和体育知识,同时我们还设计一些活动,比如我们将要进行的“山地纵走”的比赛,还有一些公众参与的写字楼的足球联赛等等这些活动,是非常有人缘、有感召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