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秀对于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但60年前为国人耳熟能详。1954年4月,中国青年足球队远赴匈牙利,他们肩负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重担,被称为中国足球追梦的起点。这支队伍中的很多人之后成为了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为中国足球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其中的一员,张俊秀成为中国第一个掌握鱼跃扑球的守门员。60年如白驹过隙,当老人带着记者翻起那些泛黄的照片,当年的留洋轶事和追梦足迹仿若再次浮现。
京华时报记者郑楠
坐13天火车到匈牙利
张俊秀生于天津,从小喜欢踢球,高中二年级因为家里困难,放弃学业去工厂工作,1953年入选天津青年队参加全国比赛。后被选入中国青年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在第一批留洋学习的队伍中有年维泗、陈成达、谢鸿钧、方纫秋等在之后30年间对于中国足球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俊秀告诉记者,当年知道自己要去匈牙利除了兴奋就是兴奋。
京华时报: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促成了那次留学?
张俊秀:那时候刚刚建国,国家一穷二白,各个方面都挺落后的。当时匈牙利的足球和游泳不管是从设备、教学和生活条件上都是最好的,当时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也不错,他们就邀请中国队去匈牙利训练,从1954年4月到1955年10月,一年半的时间。
京华时报:第一批去的人是怎么选出来的?
张俊秀:通过一个全国青年锦标赛来选拔的,规定年龄是20岁以下。我当时在工厂里面工作,因全国比赛都是临时性的,所以在上海参加完比赛之后就回工厂了,没多久厂领导就找我谈话,说接到国家体委的调令,调我到匈牙利去学习,问我愿意不愿意去,我说愿意。
京华时报:第一次出国肯定特别兴奋吧?会紧张吗?
张俊秀:那时候也小,19岁觉得能出国学习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没有紧张的感觉,就是兴奋,特别兴奋。
京华时报:怎么过去的?
张俊秀:我们当时坐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9天9夜,从莫斯科再坐火车到匈牙利又是4天。
京华时报:这一路上都干什么?
张俊秀:每到车站一停的时候就下来做做操,活动活动,在路上也有打扑克的,不过更多时候是组织大家学习,那时候出国之前有出国纪律和注意事项,学习抓得紧,各个方面要求都挺高的。
刚去踢不过食堂大师傅
初到匈牙利,张俊秀就被那里的足球氛围震撼到了,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数不胜数的足球场。
京华时报:能描绘一下您当时看到的匈牙利吗?
张俊秀:一到匈牙利就感觉人家特别富有、城市特别漂亮,多瑙河里面有划船的;另一个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足球场特别多,从我们下了火车到住的饭店这一路上,就看这边一个足球场,那边一个足球场,人家告诉我们仅首都布达佩斯就有140个有草皮的足球场。
京华时报:听说一开始都是跟餐厅的服务员踢?
张俊秀:我们第一批一共15个队员,匈牙利教练觉得一个球队最少也得20个人,后来又从国内调来10个队员。这批人里面有的颠球颠三个就掉了,就这种水平,这些人组织起来跟匈牙利食堂做饭的大师傅、管场地的工人,还有临时在那儿训练的一些人踢,这还都输给人家。
京华时报:还记得第一堂训练课吗?
张俊秀:第一堂课的地点就是一个网球场,球场两边有钢架子,匈牙利教练拿个足球搁在架子上,他又拿个球退到10米以外,说我用这个球把架子上的球打掉用不了三脚,当时咱们的水平很低,就是拿手扔你也打不掉那个球,结果他第一脚一踢就把球打掉,这一下把队员都给震住了。
京华时报:在那边有生活费吗?
张俊秀:我们在匈牙利训练的时候,中国政府出钱,每月给我们生活费400福林(匈牙利货币),相当于训练基地那个工作人员打扫卫生的一个月工资,我们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
京华时报:买了什么纪念品吗?
张俊秀:我们在那儿钱都存起来了,最后回国的时候有的人买照相机,买手风琴,买手表,我买了个小的相机。
走时能赢欧洲二流球队
一年半的训练让这支球队有了质的飞跃,匈牙利先进的足球技术让这批年轻人受益匪浅,张俊秀告诉记者,在走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踢过欧洲的二流球队,被当时的中国媒体称为“划时代的进步”。
京华时报:日常的训练是什么样子的?
张俊秀:在匈牙利的训练完全是科学化的,不像咱们早晨出早操,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因为中国队员球感、身体接触球的能力都很差,所以他们就用网式足球训练我们,网球场一边三个队员,球只可以落地一次,你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控制球,控制多少次都没关系,就是两边比赛。上午两个小时网式足球训练对队员身体各个部位控球的感觉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后米卢带国家队的时候也用这种网式足球。下午训练战术,谁来接应、谁怎么跑、谁怎么插,这是战术配合。
京华时报:除了训练比赛多吗?
张俊秀:一个礼拜起码有两场比赛,我们在匈牙利一年半时间,打了83场比赛,相当于一年有五六十场比赛。我想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的球队一年40场比赛都打不了。
京华时报:这一年半的训练进步很大吧?
张俊秀:我们刚刚到匈牙利的时候,我们比赛对象都是业余的,通过训练以后,我们把三级的都打胜了,就跟相当于咱们国内一级队的比赛都是互有输赢。到我们训练了一年半后回国的时候,我们的水平相当于欧洲甲级队的水平,提高得特别快。那时候的媒体看到我们踢球,说是划时代的进步。
京华时报:进步在哪些方面?
张俊秀:我们刚出去的时候,比赛就是踢大脚,又高又远,看着就好。从匈牙利学习回来的时候,就讲究传递,当时教我们叫三角短传,回国以后就访问印度,我们第一场8比1大胜。因为什么呢?一个是我们个人技术一年多提高得特别快,讲究传球配合,个人控球能力提高很快,第二个就是战术的变化,当时匈牙利的战术就是类似424的,我夸张地说,这8个球不是射进去的,都是传进去的,如入无人之境。
□人物
张俊秀于1934年1月生于天津,七岁开始学习踢球,是中国最伟大的守门员之一,并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球员”之一。
1954年张俊秀随中国青年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1955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被评为最佳守门员,得到“攻不破的万里长城”的美称。1957年,张俊秀作为中国队成员参加世界足球赛预选赛,同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8年,他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1965年,张俊秀因伤退役后担任教练工作,辅佐年维泗执教中国国家队。1978年,张俊秀任中国国家队副领队兼教练,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
故地重游见老友
去年6月,张俊秀和上海队前主教练张水浩应邀再次重游匈牙利。60年后旧地重游,老人们感慨万千,最让张俊秀开心的是见到了当年指导过他并一同训练的匈牙利门将格罗斯基。张俊秀给记者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当年他们一起训练的合照,一张是60年后再次重逢的合影。
京华时报:这次回去都去了哪些地方?
张俊秀:这次我们到匈牙利又安排我们住60年前的那个宾馆。多瑙河当中有一个岛,叫玛格丽特岛,那个岛锻炼跑步的人,从早到晚都不停。围着岛有塔灯,生活水平相当高,人家完全就是一个体育国家。
京华时报:当年训练的地方也去看了看?
张俊秀:对,当时达达训练营的绿茵场上。
京华时报:还有您相熟的人吗?
张俊秀:就一个了,是当时匈牙利最好的守门员,叫格罗斯基,87岁了。
京华时报:他还记得您么?
张俊秀:记得。我们有一张照片,年轻时训练的照片,他曾经指导过我们。
京华时报:再次相见什么感觉?
张俊秀:能够见到格罗斯基是我这一次出来旅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算圆了我的梦想。过去在匈牙利学习时,他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球星,他来帮助我,给我的印象没有一点大球星的架子。他已经87岁了,身体还不好,能够出来见我真是特别感动。
■寄语今朝
三年出成绩就是好教练
当年这批年轻人带着国家的期望来到匈牙利学习取经,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张俊秀依然关注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张俊秀告诉记者,我们缺踢球的孩子,更缺好教练。
京华时报:您觉得踢球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少?
张俊秀: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天津踢球的地方很多,天津话叫空洼的地方,学校里面操场踢球打篮球,放了学回到家,在路上、在胡同里面,都可以玩。但现在就拿北京讲,想找个地方踢球,你到体育场还花钱,根本没地方,有草皮也不让你踢。你说人家50年代的布达佩斯就140块草坪场,咱们呢?
京华时报:除了场地的问题呢?
张俊秀: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小孩踢球受伤了,家长索赔50万。体育老师现在也不敢练,跳箱子也不敢,操场也不能用,一到放学的时候都给赶走了。在学校里面摔个跟头,擦破一层皮,家长就找来了。我们那个年代如果有家长不让你踢球,是怕把鞋给踢破了,现在家长怕孩子耽误学习、怕孩子受伤。
京华时报:足球人口基数小是中国足球最主要的问题吗?
张俊秀:对,这是一个。另外我觉得现在教练有一个误区,选队员第一就是看身高多少。这个完全错了,足球场上高水平的队员不一定身材高大,又不是选篮球运动员。你看世界上的球王、球星,马拉多纳一米六多。当时匈牙利最好的一个球员,顶多就一米七,而且还有小啤酒肚。
京华时报:您也是从小球员走过来的,您觉得咱们在青训上有哪些问题?
张俊秀:我老说这个,别管什么体制,最后都落实到教练水平上。一个球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练,队员是浪费了。我们在匈牙利参观一个五十多年历史的俱乐部,人家说一个教练带一个球队,三年出成绩是好教练。我们现在认识不到这一点,咱们现在请的教练,3场比赛出不来成绩就换教练,甚至于一个球队一年换了好几个教练。
京华时报:现在也有很多青训体系会送孩子去留洋
张俊秀:比方说现在派出的小孩到巴西学习,学了几年回来,他们要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队,就有希望。但这些孩子学了五年八年回来,一分散就完了,一个人能起什么作用?形不成一个拳头。
京华时报:您还在关注中国足球么?
张俊秀:有球还是会看看的,恒大、国安什么的,不过我更喜欢看恒大。
■背景
中国足球留学匈牙利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足球的水平很低,第一支出访外国的解放军足球队竟以1比17输给捷克斯洛伐克队。还有一次是1954年匈牙利三队来华,国家队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与他们比赛,输了个1比8。
为了尽快摆脱落后面貌,中国决定派一些年轻球员去足球水平很高的东欧学习,这是邓小平和贺龙同志特批的。先是想去苏联,苏联足球机构答复说,尚没有接受过这么多球员长时间地学习,于是中国队又转向匈牙利。匈牙利不像“老大哥”那样吞吞吐吐,而是很快给予了干脆的答复:我们小小的匈牙利能为大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足球运动员,感到很高兴。
1954年4月,中国派出了由足球和游泳运动员组成的两支队伍到当时的体育强国匈牙利学习。其中足球队以柯轮为领队,年维泗等共计15名球员开赴匈牙利。当年8月,中国又选派了曾雪麟等第二批10名队员赴匈牙利,这样25名青年人组成了中国足球第一批留洋人员,他们成为新中国足球的发展基础。
1955年年底,这批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回国以后,无论是在比赛经验上还是个人技术与能力上都提高了一大截。1957年,以这批球员为班底的中国足球队,参加了1958年世界杯的预选赛,最终因为净胜球少而被印度尼西亚队淘汰出局。
在此后的50年间,25名球员当中的不少人走上教练岗位,继续为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圆梦。陈成达、孙宝荣、年维泗、陈家亮等人先后在中国足协任职,年维泗、张宏根、张俊秀、曾雪麟等还先后出任过国家队的领队和主教练的职务。年维泗任职时间最长,曾先后5次出任国家队教练,并多年担任中国足协主席。陈成达曾担任亚洲足联第一副主席和技术委员会主任,并在1994年获得国际足联特殊贡献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足联所获最高荣誉。
>>1954年赴匈牙利学习25名球员名单
年维泗、张宏根、张俊秀、陈成达、方纫秋、谢鸿钧、王陆、孙宝荣、崔曾石、成文宽、曾雪麟、王金丰、朴万福、王克斌、丛者余、孙元云、张京天、陈山虎、张水浩、陈家亮、崔豪均、金昌吉、金仁杰、朴曾哲、李元魁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