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十几年前的霍顿将4-4-2体系扎根于中国足球,通过其“平行站位”与“菱形站位”的详实区分,我们充分感受了国际足联技术讲师的细腻;然而,当霍顿率领印度以4-4-2阵型出现在2011亚洲杯时,无论是媒体的报导还是受众的感知,第一时间都有相视一笑的戏谑感。世界足坛不乏终其一生操守于固定阵型的名帅,也不乏因此成功的球队,但足球本身的复杂与发展,终究不是某一种阵型就可当作完美答案的。国家队更是如此,中国国家队尤其如此。
高洪波接管中国队教鞭来,4-2-3-1的阵型顺畅成为主旋律,相应战术的设定与用人选拔均遵循着这一框架。亚洲杯小组赛3场比赛,不管首战科威特早早迎来以多打少的局面,还是次战对东道主卡塔尔时的困境,以及面对乌兹别克斯坦时必须拼进攻的绝境氛围,国足的应对思路始终坚持着4-2-3-1。当最终于小组赛折戟沉沙,国足的阵型、坚守如此阵型的态度,显然也就是必须反思的内容。与乌兹别克斯坦一战的后段,国足事实上也已派出了郜林、杨旭双前锋,这已是说明:坚守固定阵型是并不合适的,在错综万变的足球场上,特定的情况下,主旋律是理应随之变化调整的。
国足4-2-3-1阵型的确立,关键环节显然在于中间的“2-3”。从初衷上理解,可以说这是由中国足球现状决定的,首先国足4后卫体系并不保险,当前无论是后卫个人能力还是整体配合素养,欲在亚洲舞台上迎八面来客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在后卫线前安排两个活动范围较大、防守能力出色的后腰,就是最通畅的解决思路。这也同国内联赛涌现出多个相对出色的后腰球员有关,即储备较为丰富,理应多加使用。三前腰设置,又以两个边前卫为主,高洪波上任来多次表示过“边路是中国足球的相对优势所在”,过往的中国足球也确有两翼追求齐飞的传统,给两个边前卫较大的空间,正与防守反击的思路相合拍。
从理论上看,4-2-3-1阵型于当前中国队确有很大合理性,尤其是在力求稳固防守、于边路快速进攻的主旨上。但同样也是在理论上,这一阵型的相应操作难度也一目了然,首先当然就是锋线单箭头。突出于单兵特色,这阵型需要单箭头具备绝对冲击力、较好的控球护球以及在快速运动战中的传递配合素质,至于射术、速度与体能等常规环节的要求更不在话下。可德罗巴只有一个,多年来全世界都在寻找第二个魔兽而苦寻不至。受中国足球发展水平限制,中国队更显难以攻克这一课题。
亚洲杯之前,韩鹏与郜林的主次之分形成了长时间争议,郜林因其相应特点似是更被推崇,这确实突出了讲求阵型所需、球员实际的客观性,但在另一方面,多年联赛来由实际能力证明为“国内第一锋”的韩鹏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队的锋线首选,这本身已是背离了最根本的客观规律。也就体现了不能先设定阵型再选择球员、而应根据球员特点来制定战术的最大矛盾所在。韩鹏因伤无缘亚洲杯,但事实上单箭头的人选问题并没有解决,郜林因状态与更习惯于边路活动的个人特点,并没有真正地与国家队、阵型所需合拍。杨旭在实战中虽不乏亮色更不乏拼劲,但显然也没能解决单箭头的课题。
无法解决单箭头课题,事实上已是直接影响了4-2-3-1的实战效果。类似的情况也在前腰位置上体现着,邓卓翔特色亮色很是鲜明,也确是当前国家队备选名单中位居前列的,但3场小组赛说明,邓卓翔距离支撑起单前腰位置从而盘活中前场的繁重课题,还有一定差距。汪嵩在对乌兹别克斯坦一战被委以重任,也确实给出了较好发挥,不过他更多的是在证明——当前国足球员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3场小组赛更是说明了,以双后腰增补后防线的阵型初衷,也没有实现。穆塔瓦、塞巴斯蒂安与海因里希,中国队在对小组赛不同对手时,都感受到了来自对手强点的直接压力,在个人防守难以有效对峙时,国足的协防效果同样不理想。卡塔尔与乌兹别克斯坦两队的前场整体冲击,更成为了中国队防线无法承受之重,在卡塔尔于中国队防线前屡屡形成乱战,在乌兹别克斯坦利用熟练配合屡屡制造前插威胁时,中国队的双后腰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增补、保护防线的作用。卡塔尔与乌兹别克斯坦还不是我们理解中的亚洲一流,那么在面对更强对手在世界杯预选赛这难度更大的赛事中,我们的双后腰又能给出多少保险系数呢?
阵型的设定,终究是攻防两方面的内部权衡,即要在尽可能实现进攻效果同时尽可能稳固防守。阵型的设定,也终究是要根据现有球员的能力特点来完成。巴萨体系称霸着当今足坛,日本也确实在阵型多年固定中独步着亚洲,但这些样板的终极美妙都不是阵型,而是球员个体、球队整体的实力,是球员与相应阵型的相得益彰。况且从理论上分析,各种阵型在尽说其妙时也均有各自的妙处,双前锋或是5后卫,能力所及处均可体现各自的优点。国足在对乌兹别克斯坦一战后段改为双前锋,这种变阵就是应不同情况所给出的正常反应,国足更理应杜绝由这一变阵所产生的被动感,否则只能说明我们过于盲目地投入到了提前设定4-2-3-1为救世良药的谜局中。
本届亚洲杯3场小组赛,国足缺少有特色个体的状况,本身已成为了国足的一大特色。而就看2010赛季中超联赛,如陈志钊、于大宝以及闹出“改龄门”的冯仁亮,均有着醒目的个人特点,这说明我们的联赛还是能够涌现、培养出特色球员的。如此对照来,因人制宜地组建国家队,在设定某种阵型为主线、积极变化应对不同情况,这理应是国足的建设发展思路。如果再出现因某种阵型或者球员某方面技术环节的欠缺就主动扼杀了优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球员,那也就是自我束缚了手脚,是在自我封闭着进步空间。
(木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