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赵震见证实录:朱广沪与国家队 两年零六个月的误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09:45  足球-劲体育

  赵震的见证实录

  迷茫的战术打法、单薄的执教资历、善于周旋却弄巧成拙的人际关系、过分迷信海归……关于朱家军的失败原因,在中国队内回荡着种种叹息声。无论外界怎样评价和描绘他,最直接和真实的声音永远来自他手下的这支带着失败结束使命的球队。

  7月19日马来西亚沙阿南体育场,朱广沪治下的中国队0比3输给乌兹别克,亚洲杯小组没有出线,朱广沪终于结束了自己近两年半的国家队主教练生涯。而作为一名自他上任第一天就跟队的记者而言,我更愿意将朱广沪与国家队过去两年半的时间看作是一场错误。虽然朱广沪多次表明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带领国家队打世界杯,但事实证明他并没有为这份职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中挣扎。

  一名战术迷惘者的漂移

  我至今记得朱指导上任第一次在清远组织国家队集训的细节。在看完第一天训练之后,我给朱指导打过一个电话,和后来他一贯的风格一样,当时他没有接听,他很快打了回来。在电话里除了简单的寒暄之外,朱指导主要问了我对他训练的看法。得到国家队主教练询问专业感受,于当时的我多少有点受宠若惊。

  但很快我就发现,朱广沪在国家队的两年半执教生涯里,一直处于一种战术的漂移期,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听了太多的建议与意见,而作为球队战术的决策者,他却一直在各种互相矛盾的战术里游移,始终确定不下来一个明确的打法。

  你能告诉我两年半的时间里,朱广沪给他的国家队确定下来了什么战术阵型和战术目标吗?这恐怕是一个朱广沪自己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霍顿是坚定不移的442,米卢也继承了这一阵型,只是改为菱形站位,阿里·汉继续短暂的试验期过后,也将阵型确定为442的菱形站位。甚至沈祥福、高丰文、徐根宝都有着自己成熟完整的战术思想和阵型打法。但是朱广沪呢?

  上任之初他提出的“疯狗精神”是一种类似于喊口号似的虚化精神,而这也成为了朱广沪此后三年的一个笑柄。在国家队的第一年他为中国队打造的是352阵型,以防守为主,这也是他在深圳队取得成功的阵型与战术打法。如果能够坚持这套他最熟悉的打法,最后中国队很可能不会在亚洲杯上都无法出线。2005年是朱广沪在国家队成绩最好的一年,与他一直使用自己这套最熟悉的打法不无关系。

  但自2006年开始,朱广沪开始不停地在战术上玩漂移,而漂移的原因在于中国足协的高层领导对于他的保守打法不满。在这个问题上朱广沪显得很不职业。一支球队究竟应该是由领导还是由主教练来决定战术打法?2006年442,2007年451,在亚洲杯开打前又一度要回到352。

  2006年主场打伊拉克,所有人都吃惊朱广沪在对方罚角球时完成一次换人,而伊拉克人就是利用这次角球进了球。定位球攻防,特别是防守时不换人,是一名普通职业教练都知晓的常识,朱广沪本人在执教俱乐部的时候也多次强调过这一点,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回到刚刚结束的亚洲杯,最后一场与乌兹别克的生死战里,朱广沪又犯下了让前锋韩鹏防守对方前锋沙斯基赫的致命失误。在比赛失利后的那个夜晚,几名国家队的后卫聚在房间里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朱广沪没有让杜威去盯沙斯基赫?而朱广沪在第二天也对自己下半时过了20分钟而没有进行调整感到后悔。

  一连串的战术指挥失误说明了什么?只说明了一件事。在国家队战术不断地变换当中,朱广沪已经失去了一名教练对战术的感觉,也失去了临场指挥的把握。就像一名棋手失去了棋感一样,朱广沪已经失去了一名主教练对比赛的感觉。亚洲杯三场比赛换人都出现了疑问手,最终一把好牌打砸在了自己的手里,朱广沪又能埋怨谁呢?

  一名资历欠缺者的挣扎

  2002年的英国

利物浦,当时朱广沪还是深圳队的主教练,那一次他前往埃弗顿俱乐部考察。我前往酒店看望他,当时正好一家英超的技术分析公司向他介绍一种软件,是用来详细分析录像带的。当时朱广沪就对此爱不释手,但过高报价让他无法问津。3年后,在国家队主教练的任上,他终于用上了上海一家公司的分析软件。

  对于比赛录像带,对于对手资料,朱广沪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房间里都是录像带,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比赛。”这几乎成为了朱广沪个人生活的一个写照———一个足球的清教徒。就在输给乌兹别克的当晚,朱广沪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躲在房间里看录像,他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国家队教练生涯。

  我至今还记得朱广沪在2006年2月广州主场战胜巴勒斯坦队之后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他毫不避讳地公开点名表扬国内一家报纸的记者,原因是给他提供了比赛的资料和录像带。这样的主教练赛后发言可能足以载入世界足球的史册。

  一个缠绕我许久的问题是,几盘录像带,或者是几页球员资料,对于一支球队的备战真的会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吗?有时候仅仅为观看对手一场比赛就长途飞行10几个小时,甚至丢下球队的训练不管真的值得吗?朱广沪真的从录像带里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吗?中国队在亚洲杯上输给乌兹别克似乎是最好的讽刺。就在2007年的4月,朱广沪曾经专门赶赴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为的就是观看乌兹别克的一场热身赛。当时就有人质疑,乌兹别克是中国队小组赛里的最后一个对手,此时搜集情报没有任何意义。最后的事实证明提前3个月就侦察对手的中国队最后反而是最大的输家。

  过度重视对手情报有的时候反而害了朱广沪和他的国家队。去年亚洲杯客战伊拉克,朱广沪通过伊拉克第一战与新加坡的比赛发现对手打343,为了针对性防守,朱广沪突然在赛前将阵型换成532,让中卫张耀坤改打右后卫,为的就是防守对方的左边锋。但伊拉克人临战的阵型却是361,那个左边锋成了左前卫,张耀坤助攻不灵,中国队全场攻势瘫痪,最终输给了伊拉克人。在那场比赛之后,一位国脚对我说:“咱们中国队也是亚洲强队,用得着和每个对手交锋都要针对对手改变阵型吗?”就在这次亚洲杯与伊朗队的比赛之前,老朱险些把第一场成功的451阵型放弃,改打352。如果那样可能中国队的本次亚洲杯的危机将提前爆发。

  当你看见一名教练几十遍地翻看同一场比赛的录像带,当你看见一名教练为了一场热身赛都要亲自出马去搜集对手的情报,你不由得要怀疑这样做的真实动机。

  我在此要当一回小人,以小人之心测一下朱指导的君子之腹,否则我无法解释朱广沪对于录像带的痴迷。朱广沪是中国国家队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国脚经历甚至没有职业球员经历的主教练,与高丰文、徐根宝、沈祥福这些教练相比,朱广沪是从底层的体校教练经过自己不断打拼才成功的。对于他来说,他要想与那些职业球员出身的教练对比,他只能另辟蹊径。看录像最初是一场朱广沪的个人秀,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到了后来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心理依赖甚至是一种心理寄托,我相信只有当他坐在录像机前一遍遍观看比赛录像时,才能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至于那是否对比赛有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还记得朱广沪为什么那么推崇切尔西,推崇莫里尼奥吗?因为莫里尼奥几乎有着与他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经历。老朱希望能从这个同类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共同点,只可惜莫里尼奥并不会一天几十遍地看录像,相反他自己总说:“对我来讲,我的家人总是最重要的,我更希望与他们待在一起。”这样的话是不是听起来正常得多?

  一位人际推手者的玩火

  吉隆坡中国队那个告别的日子,朱广沪在王子酒店里接受最后一次专访。我作为一名闯入者参与了那次采访,那次采访中一个问题让老朱自己都很感兴趣:为什么像郑智和李玮锋这样的核心球员在这样关键的比赛里会失控?对于朱广沪来说,人际关系成为了他在国家队期间始终纠缠不清的死结。

  两年半以前,力主由朱广沪出任国家队主教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带过多届国青、国少包括深圳

健力宝队,他对国内球员了解,他与很多球员关系良好,他拥有深厚的人脉资源。但两年半之后,朱广沪曾经的人脉关系土崩瓦解。

  朱广沪性格当中一个很大的弱点是承诺太多,但实现太少,大事当前,明哲保身。当人们因为他的高承诺而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时,矛盾已经种下,等到最后无法实现时,巨大的落差难免会导致关系的崩盘。

  霍顿似乎是一个好例子。自2005年的年中开始,得知足协要请外籍顾问之后,朱广沪就开始力推当年自己的搭档霍顿。他自己通过谢强也与霍顿有过联系,甚至作出过只要你等几个月,这个位置肯定是你的承诺。性格朴实的霍顿为了老朱的这个承诺甚至推掉了乌兹别克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但苦等几个月之后朱广沪这边再无回声。在这个问题上朱广沪确实提出来过,但足协内部有人稍有反对意见之后,他就不再坚持。同样的事情也曾经在国作金身上出现,这位他上任之初就力主出任自己助手的国作金直到大半年之后才到国家队报到,而最后又莫名其妙地离开,其中朱广沪的作用很微妙。

  李金羽的落选让所有的人都不理解,相比于入选了最后23人名单的王鹏、朱挺等人,李金羽的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一名国脚给我讲述过一件小事,那是国家队在济南集训期间,一次全队的战术会议上,李金羽毫无顾忌地批评起了朱广沪在上一场比赛的战术安排,而此时谢亚龙、南勇等足协领导全部在座,场面非常尴尬。在最后确定亚洲杯报名名单时,当足协领导以李金羽留在队里打替补不利于保持队内气氛,而要求拿掉他时,朱广沪没有为这名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再坚持一下。李金羽就此出局!如此用人,你怎么让人服气?

  曲波的事情能不提吗?因为老朱自己对于亚洲杯规则研究的失误,导致中国队的报名名单上只有两名门将。这又是一个低级失误,朱广沪以为受伤门将可以随时更换的规则可以钻个小空子。但是他忘记了如果门将出现

红黄牌怎么办?如果门将出现小伤病怎么办?李雷雷打伊朗受了伤,如果按照原方案,中国与乌兹别克的比赛中国队将没有替补门将。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他只能安排曲波以受伤的名义退出。曲波为什么要“受伤”?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想体面出局。错了,根据亚足联的规定,23人名单一旦上报,只有有球员受伤才能更换,如果曲波不“受伤”中国队将无法完成换人。

  让队员在大赛之前以“诈伤”的名义退出已经非常残酷,更为残酷的是为了曲波被要求留在吉隆坡的球队里。大赛重伤球员不回国养伤而留在队里,世界足球史上罕见。为了配合受伤的“效果”,曲波被要求不能外出,不能参加训练,在中国队外出训练的空隙里,曲波只能偷偷地在酒店的健身房跑步,因为回国之后他还要打联赛。7月15日是曲波26岁的生日,但在这一天他仍然滞留在吉隆坡,这一天中国队打平了伊朗,但一切与曲波无关,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冰冷的生日。当你可以如此不尊重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球员时,你是否还能获得来自他们同样的尊重?

  正所谓干大事者不可惜身,过于爱惜自己羽毛的老朱在真正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身后很空虚。

  一个洋务运动者的失败

  还是回到王子酒店那最后一次的采访,老朱对我说:“这次亚洲杯上,我们之所以前两场打得不错,主要是人员齐整,海外球员都回来了。”然后他又像以往多次提到海外球员时那样加了一句:“我觉得如果有更多的球员能够出国踢球,我们国家队的比赛就好踢了。”

  “留洋球员”几乎是朱家军时期的一个特殊商标,自2002年起中国的球员出国踢球开始成为趋势,在朱广沪执教期间达到了一种高峰!2005至2007年,中国球员有过或正在留洋的球员达到了11人之多。朱广沪对于留洋球员也是异常重视,但恰恰是他这种对于留洋球员不正常的依赖性,打破了球队内部的关系平衡,最终也带来了亚洲杯失利的恶果。

  朱广沪上任之后,史无前例地两次欧巡,拜访留洋球员所在俱乐部的主教练,与留洋球员深入交流,而在国内鲜有听见他与国内俱乐部主教练沟通的事迹。而与国外这些大牌俱乐部主教练沟通带来了什么呢?弗格森推荐小董打右前卫已经成为了类似沟通的经典笑话,这样的沟通意义又有多大?

  朱广沪对于留洋球员的看重还在于,只要是出国踢球的球员,一只脚基本上就踏进了国家队,留洋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进入国家队的捷径。石俊是最好的例子,我并没有看轻他的意思,他在瑞士也进行着非常艰苦的努力。但当他在重庆力帆踢球时,他只在朱广沪的国家队里昙花一现,但在他打了瑞超之后,朱广沪马上把他从欧洲叫回来。在不知道他状态如何的同时,在客场打伊拉克时将他与董方卓两人排在首发出场。那场比赛失利,这一冒失的排兵布阵也是原因之一。

  即使在亚洲杯之前,朱广沪也仍然在死打自己的留洋牌。于海只因为在年初去了荷兰联赛,朱广沪对其大有好感,亚洲杯之前在不知道于海状态如何的情况下就将他列入到了30人名单当中,如果不是国奥队的人士提醒,于海肯定将出现在亚洲杯的大名单当中。

  而在每次失利后,只要留洋球员没有归队,朱广沪言必说:“这不是我们的最强阵容,海外球员还没有回来。”在中国队失利之后,我们几名记者坐在吉隆坡希尔顿酒店的咖啡厅里聊天,北京电视台的老大哥赵迎军一语中的:“老朱这么讲,你让人家那些上场比赛的球员怎么想?”足球比赛是11个人,中国的留洋军团毕竟只是少数,朱广沪人为地将球队分为海归和本土球员的做法,等于是自己割裂了球队。

  在中、伊之战里,孙继海与王栋因防守位置发生了争执,这本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局面了。但两分钟过后,朱广沪马上用赵旭日换下了王栋,下一场比赛里,王栋又失去了首发的位置。在与乌兹别克队的比赛里,上半场朱广沪换下毛剑卿的时候,所有场边的记者都不理解。在首发的两名边前卫里,显然董方卓的表现更差。为什么被替换的不是董方卓?除了他的留洋球员身份之外,我们还会有其他的解释吗?

  对于朱广沪而言,留洋球员更多地是他镶嵌在自己阵容当中的装饰品。很多场无关紧要的热身赛他都要叫回留洋球员助阵,东亚运动会这样的非A级比赛都让当时留洋的杜威归队,如果对比一下亚洲杯上日本、韩国两队让自己在欧洲的留洋球员休息的做法,我们会有所启发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