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朱广沪回顾中日战台前幕后 坦言核心郑智缺席影响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0:41 《足球·劲体育》

  记者姬宇阳韩国大田报道 3日晚的韩国大田球场,朱广沪抱着双手,有些惆怅地抬头看了一眼高处的比分牌。“很遗憾,这场比赛的遗憾要超过上一场。”几分钟之后,走出休息室的朱广沪,在平静的表情背后,难以掩饰的却是内心深处对于比赛最终结果的失望。

  从2比0到2比2,从上半时连进两球,到下半时连丢两球,特别让人惋惜的是,第二个丢球竟然是在第86分钟,中国队在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却让她在瞬间化为无影
无踪。

  3日整个上午,大多数队员都在睡觉,球队内部并没有什么安排,下午继续睡觉,直到下午5点30分,全队开始进入比赛前的倒计时。

  在简单地吃完点心之后,大约在傍晚6点左右,中国队的赛前准备会在酒店会议室举行。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准备会,朱广沪主教练首先宣布了中国队抗日首发11人名单,这个名单,和人们赛前的预想出现了一些偏差。“我让大羽和徐云龙上,是看重他们这几天的状态,和日本队的比赛,对全队的体能都是一个考验,相比之其他队员,大羽和大龙的状态和特点更适合这场比赛。”朱广沪向记者解释说。

  赛前几天,朱广沪并没有给全队安排专门的录像课,但就在准备会进行的时候,朱广沪拿出了他精心编辑过的一个录像短片,开始给队员一边播,一边讲解。这段录像是选自上一场日本队和朝鲜队的比赛,并不是朝鲜队进球的录像,相反,这段录像的主角是日本队的进攻队员,包括几名前卫和前锋,也包括他们在边路的一些配合套路,朱广沪圈出了日本队几名锋线重点人物,包括27号和9号,这段录像已经向队员暗示了教练组赛前一个重要的精神:和日本队的比赛,中国队首先必须做好防守,其次才是进攻。

  “在全场范围内,主动去逼抢对方,通过压迫干扰他们的进攻,通过压迫,为我们获得进攻反击的机会。”朱广沪看了看队员,继续说:“这对大家的体能是个考验,今天天气可能比较闷,但是天气对双方都是公平的。”

  在准备会即将结束时,朱广沪说到了队员们都很关心的一件事:“今天日本队可能要用替补阵容打我们,我想提醒你们的是,不管对方上的是主力阵容还是替补阵容,我们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就算上的是替补,我们也要把他们当主力打,不能因为他们的阵容变化,就开始放松或者轻敌。”

  济科没有骗人,他果然在首发阵容中,派上了很多第一场比赛没有上场的队员,但是在前锋线上,中国队重点研究的27号还是上场了。“你觉得他们的替补很差吗?”当全场比赛结束之后,在中国队休息室门前,朱广沪忽然问记者。

  准备会之后,全队从儒城酒店出发,前往赛场,被停赛两场的队长李伟锋,仍然和全队一起出发前往球场。“虽然上不了场,但是作为队长,我还是要为球队加油鼓劲。”

  同样被停赛一场的助理教练徐涛也照样和球队一起出现在比赛场地,比赛之前中国队的热身训练仍然由徐涛带队。“规则并没有规定我不能带赛前训练,我被禁赛只限于比赛的90分钟。”徐涛想了想,又对记者说,“他们真要来找我,那可真是麻烦了,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助理教练,如果我被撵下去,那赛前热身都没人带了。”

  赛前热身,朱广沪没有出现在球场上,这是一场没有韩国队的比赛,因此,能坐40000多观众的大田世界杯体育场里显得有些空空荡荡,队员在场下和教练之间的对话,在看台上清晰可闻。当地时间晚上8点20分,比赛终于开始了,当中国队的队员们排着队走进场地的时候,神色安详的朱广沪缓步走进了教练席,人们注意到了一个变化:和上一场与韩国队比赛相比,朱广沪身上的黑色衬衣换成了一件白色衬衣,有人说,朱广沪对于黑色衬衣有些迷信,但是今天的装扮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或许,朱广沪也想通过自己的这个举动,给队员一些暗示。

  “我早就给队员说过,日本队这些替补们的表现,可能会比主力更好。”在比赛开始的最初阶段,日本队的表现,证明了朱广沪赛前的判断。

  “虽然不是主力阵容,但是这些队员的配合,特别是在进攻的组织和配合熟练程度上,的确比我们高出一筹。”比赛结束之后,中国队的最高长官杨一民在回忆上半时比赛时,对记者感叹说,“但是好在我们对于比赛的准备是充分的,朱指导的要求是全场压迫式打法,这个打法,对全队的体能是个考验。”

  上一场还没触到球便被罚了下去的郜林,这场比赛终于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他的第一次拿球就显示出很强的自信。“郜林的表现的确不错,你注意看,他带球突破的时候,向前的意识很强烈,这是信心的体现。”这名小将的初次亮相,让他获得了杨一民的阵阵赞许。

  感觉不出日本队派上的是替补阵容,这是大多数人在观看上半时比赛时的最直接印象,从后场拿球开始到前场组织进攻,日本队的球员体现出了他们一贯的娴熟和自信,连续几次,日本队在中国队半场创造了一些有威胁的攻势,但是他们的前锋却在一次次挥霍着机会,中国队的守门员李雷雷,成为上半时中国队最忙碌的队员。

  “李雷雷很稳,这是我用他的主要依据。”回忆起比赛中那些惊险的画面,朱广沪对于李雷雷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除了在出击方面稍微欠缺之外,李雷雷在其他环节上的表现都很出色,即便在面对强队时,他也很少有失误。”

  中国队并没有全线缩在后场,相反,日本队的前锋经常落入中国队的越位陷阱。“不仅仅是为了造越位,我们现在的打法就是主动压迫对方,这就要求阵型必须向上压。”一位球员赛后对记者说:“上半时虽然他们越位很多,但是我们的边路也被他们打穿了几次,好在他们今天上半时射门不好,而且,我们的防守也盯得比较紧。”

  上半时双方都有机会,但是中国队却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机会中,把握住了其中的两次,李金羽为中国队打进了第一个进球,这个进球是一次典型的边路传中包抄,李金羽几乎是用一个类似凌空的动作,将球顶进了大门。“这个守门员,和川口能活的差距很明显。”

  这个进球多少有些出乎朱广沪的预料,甚至也出乎大多数中国队队员的预料。“赛前准备会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防守,教练并没有说一定要赢下这场比赛。”一位主力前卫赛后对记者说,“没想到我们竟然先进球了,真的没想到。”

  惊喜还在继续!没过多久,中国队的第二个进球就来了,这是一次任意球配合,为中国队创造了这个机会的是左前卫孙祥,而主罚这次任意球的,是首次被安排首发的右前卫王亮。

  “毕竟,我和王亮以前都是辽宁队的队友,对于王亮的任意球线路和落点,我还是很熟悉的。”张永海赛后和记者谈到了这个进球,“在辽宁队的时候,记得我也接王亮的任意球进过球,能取得自己在国家队的第一个进球,我很高兴。”

  张永海的这次头球破门,又一次点燃了看台上中国球迷的热情,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很有气势,在上半时中国队场面比较被动的时候,这些球迷开始高唱那首著名的《歌唱祖国》,在略显空旷的球场上,歌声显得异常嘹亮。

  2比0,一个梦幻般的开局,一个梦幻般的上半场,虽然球迷都在喊“3比0!3比0!”,但是在阵容不算最强的日本队面前,2比0,应该能让中国队占据相当的心理优势,有些奇怪,当中国队每一次取得进球的时候,站起来大声喝彩和鼓掌的,不仅仅有中国球迷,还有当地的韩国球迷,甚至包括韩国组委会的工作人员。

  济科的表情充满焦虑,在中场休息退场的时候,他甚至都想对裁判说些什么,这场比赛的主裁判来自韩国,日本队第一场和朝鲜队的比赛,这名韩国裁判是第四官员,他和济科,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面。

  如果说上半场是美梦成真,那么下半时,只能用“一场噩梦”来形容,还好,噩梦在2比2时终结,一场平局,勉强可以接受。

  所有人都对下半时的两次失球有些难以接受,比赛结束后,在等待上大巴之前,中国队队员们还在激烈地讨论着那两个丢球,李雷雷在手上的那本比赛秩序册上不断地用手比划着当时的情景。“第一个任意球,我扑出去的时候,球应该还没进门,否则边裁肯定吹哨了。”谈到第二个球,李雷雷不知道怎么说才好,“那小子停球立刻就打门,我的视线被挡了,所以没法做出什么判断。”

  “现在说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比如第一个球,如果雷雷当时把球往左边扑,而不是右边,那可能对方就没有补射机会了,但这并不是怪雷雷,要不是他,我们这场比赛不会只丢2个球。”

  场下的朱广沪,对于下半时的两个丢球,有着比队员还要深的切肤之痛。“两场比赛,我们丢了三个球,竟然有两个是任意球。”朱广沪捋了捋额前的头发,对记者继续说,“我们前场还是缺乏一个核心,一个能拿球能组织的核心,大智的受伤对国家队的进攻是个很大损失,这场比赛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比如说,在领先之后,如何来控制比赛节奏,在领先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把球倒一倒,可能情况会主动一些。”

  比赛最后阶段队员的注意力分散,也引发了朱广沪的深思。“我在想,是不是体力下降,所以也导致注意力的下降?下半时我们只有大羽和郜林出现抽筋,应该说,全队的体力还在正常范围内。”

  当日本队球员在混合区侃侃而谈的时候,中国队队员已经匆匆登上大巴离去,当日本队回到酒店的时候,中国队已经在餐厅就餐了,距离胜利就差那么一点点,每个人的心情都有些失落,大多数人都选择早早回到房间。

  朱广沪匆匆上楼,他似乎放弃了吃晚饭的打算。“我想再看看比赛录像,看看那两个球到底是怎么丢的。”在朱广沪身后,杨一民坚定地对记者说:“对于这支队伍的未来,我充满信心,现在的国家队,只是有了一些朱指导的影子,大家都很清楚,这支球队距离朱指导心目中的理想模样还有一段距离,这支国家队的风格打法最终成熟定型是需要时间的。”


  爱问(iAsk.com)朱广沪 相关网页约828,548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