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一夜暴富幻想让“彩民”变“赌徒”

2013年06月04日09:46  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彩票是什么?彩民是什么?他们和赌徒又有什么区别。今日,财经类媒体《上海证券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彩票仅是一个“极小概率”发财的游戏,但对一夜暴富的幻想,让很多人由“彩民”变成了“赌徒”。

  主角:职业彩民  彩龄:不等

  经验谈:基本面、技术面、黑天鹅、市场情绪……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错综复杂,即便功课做得再深的投资人,也很难洞察市场每一刻的风吹草动。从这种意义上说,投资亦是一种“概率游戏”——在大概率时积极,在小概率时回避。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幻想一夜暴富 “彩民”变“赌徒”

  在财富管理的视野中,“彩民”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人。由于门槛低、奖注大,彩票本是一项最具群众基础、并有极小理论可能暴富的公益项目。只是,当这一博彩项目被异化为“一夜暴富”的工具,“彩民”也就变成了“赌徒”。

  他们生活于社会底层,却幻想一夜暴富;他们本钱不多,却敢于押注豪赌;他们每日研究概率,却最终输在“小概率”赚钱的规则上……造成职业彩民这种扭曲心理的背后,则是对概率游戏和人性弱点的无知与回避。

  前年冬天,身为乡镇中学教师的老张,就险些走上“职业股民”歧途。起初,买彩票只是因为工作不顺,“年年提拔没有咱,怎么运气这么差?”于是他就想买张彩票试试运气,没想到还真中了个小奖。

  最初,老张只是觉得好玩,偶尔买下彩票碰碰运气,中与不中并不在意。渐渐地,喜欢钻研的老张就开始对其中的概率感了些兴趣,偶尔还会上某双色球论坛发表些个人观点,没想到竟得到了不少坛友的追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快,老张就尝试将自己在论坛中广受追捧的理论,运用到自己买彩票事业中,后来的故事几乎与大多数投资败局案例相同——起初小有斩获,然后偏执重仓,亏钱后试图捞回,直到血本无归。

  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位远在外地的高中同学接到老张的电话,称需要借几万块钱,此时的老张已并非这位同学印象中的那个人,而是一个让贪婪与赌性慢慢吞噬掉他曾经青春豪情万丈的十足“赌徒”。

  “彩票”,这一在旁人看来大多数注定奉献、只有少数人赚钱、极少数发财的“小概率”游戏,缘何让无数像老张一样身心健康、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上瘾痴迷,最终走火入魔而难以自拔?

  概率游戏与赌徒困境

  走进遍布城乡的彩票站,总能看到不足十平方米的狭小房间内,经常拥挤着几个、十几个人比划着墙上“布朗运动”的曲线,从他们偶尔兴奋、但多数失望的眼神中,我们或许能稍微感觉到,这些职业、半职业的彩民们内心对财富的憧憬和对失败的恐惧。

  媒体对于彩票和彩民的“关照”,总停留在何地何人中了大奖上,却甚少关照彩民的身心健康。彩民们也总是乐于谈论,今天哪又产生了几千万、几个亿的大奖,却不愿正视规则已经注定——这仅是一个“极小概率”发财的游戏。

  “彩民群体不是我们所关注的人群,不过任何投资者在投资之前都需要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理财观。”某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认为,如果没有积极的理财观,即便职业彩民中了几千万的大奖,也可能因为不会理财而挥霍一空。

  尽管身处金融行业的人,不愿意将“彩票”归为财富管理的范畴,但他们中确有不少人是抱着投资盈利的愿望进入这一领域的,其中身兼股民与彩民身份的人更为常见。比如风险控制、收益率、心态等投资上的术语,也同样适用于彩票。

  一位热衷炒短线的股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买彩票,炒股赚钱的时候会买,亏就亏了,炒股亏钱的时候也去买,兴许还能找找手感。在他看来,炒股也好,彩票也好,或者其他游戏也好,尽管都有技巧和技术可言,但都有很多运气因素,而试探自己的运气和手感是他最乐此不疲的动力。

  “三十岁前,最大的爱好是麻将和扑克等金钱益智游戏,而在麻将尘封和股票被套的岁月中,我却悟出了两者的十大雷同,其中之一即对人性无以复加的摧残。”最近在股吧流行的一篇帖子引起了不少投资人的共鸣。

  这位网友发现,麻桌上有一个很奇妙的规律——一般主动张罗打牌的人80%要输,而那些半推半就的往往成为赢家。在股市中,凡是抵抗不住诱惑进场大都遭到了无情打击,反而犹豫不决下单,甚至下错单的,有时候却会带来意外收获。

  基本面、技术面、黑天鹅、市场情绪……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错综复杂,即便功课再深的投资人,也很难洞察市场每一刻的风吹草动,从这种意义上说,投资亦是一种“概率游戏”——在大概率时积极,在小概率时回避。

  尽管“概率游戏”的道理十分浅显,但为何在“大概率亏钱、小概率盈利”的环境下,身处“赌徒困境”的投资者仍对亏钱的风险视而不见,却对成为“小概率”胜利者心存幻想?这值得每一位涉及概率交易的投资人深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