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人一起“玩”NBA 夏松:中国篮球根基还很薄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9:57 《足球·劲体育》 | |||||||||
十月底的北京,夏松匆忙的脚步依旧。中国大饭店的大堂里,夏松接受采访时,电话还一直不停地响着。夏松好像比以前更忙了,但也许一两年后他就不再做经纪人了。“经纪人是我职业生涯中很难割舍的一部分,用那么多的时间,做了那多事,打下坚实的根基后,要割舍确实是很难。”夏松说,“不过我以后或正在做的事情,都不会和这些事情脱钩。” 很多人知道夏松,是因为他是个很出色的NBA经纪人,2002年,当巴特尔也登上去往美国、去往NBA的飞机时,夏松已被视为中国乃至亚洲篮球运动员去往NBA的一道桥梁。但是事实上目
“怎样做NBA的经纪人,应该每个人的方法方式都不一样,基本上,做这一行不需要什么资格和条件,只要你有签约球员,然后在球员工会注册,只要交1000多美金的年费就可以开始了。”夏松说。 但是夏松并没有在球员工会注册,他是用在美国当地的律师事务所代表他注册并且来处理美国方面的业务,而他自己的主要精力则放在国内,由于时差关系,夏松通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所以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早上10点以前甭找他。夏松的成功是靠和球员、俱乐部、篮协、NBA方面长期积累起来的关系,也包括对中国的体育管理体系与美国的篮球运动规则的深刻理解。如果没有他,王治郅迟早也会去NBA打球,但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走上这条路,也有必然性的。1989年,夏松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讲,在学校里混了五年(休学一年),只有两样东西始终没有放弃:篮球和英语。而这两样东西对他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毕业时,他对NBA体制的研究获得了学校优秀毕业论文。大学毕业后,夏松当了三年体育教师。这三年,和北京回民区牛街的学生一起生活,让夏松明白了自己是个什么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此后夏松进入耐克公司打工,其间他看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后来,他决心要自己开公司,当时并没有和任何球员签约,但他还是做了,也做成了。 帮助王治郅进入小牛队让夏松一夜成名。随后,夏松又一手策划了巴特尔与薛玉洋先后加盟并接触NBA。巴特尔在与多伦多猛龙签约后表示,“夏松功劳最大”;而薛玉洋能够被小牛摘取后转到掘金队更被认为是依靠了夏松的能量。他似乎便成了中国篮球与NBA这座篮球殿堂的纽带。 而在从前整个CBA的外援市场据说也有近三分之一是通过夏松引进的,这让他更多了几分强势的色彩。 做经纪人是夏松最惊心动魄的一段经历,就像打篮球一样,从跳球开始,场上比分交错,波澜起伏。有时莫名其妙的你投进了一个球,却赢得了整场比赛;有时你本来有机会却还是输掉了。输了怎么办?这不过是一场比赛,生活还得继续,还有下一场比赛等着你。就是这么刺激!从王治郅开始,夏松就开始了他的NBA经纪人生涯。 当初运作王治郅去NBA,有一个原因是有位美国人的一句话刺激了夏松:“让中国球员去NBA……你必须去乞求(begging)美国经纪人,通过美国经纪人,让某支NBA球队选择一名可能不会成功的中国球员,这才会给中国篮球一个发展机会。”这话让夏松感觉很恼火。“谁说只有美国人能玩NBA,中国人也能玩,我就玩给你们看。” 这一玩,果然让他玩出了花样。不论是最初的王治郅,还是后来运作巴特尔去NBA以及薛玉洋的NBA选秀,都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谈判。谈判主要是斡旋各种关系和平衡各方利益。其中的酸甜苦辣,夏松说,只是工作中出现的必然的结果。 对于球员,只有去了NBA,才有下一步发展;对于篮协,必须获得承诺,否则球员出不去。要让各方全都得到想要的、大家都满意是不现实的。而如果因为不了解游戏规则或是不切实际,甚至带有盲目狭隘的看法和要求,都可能导致NBA最终放弃中国球员,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所以,我要在其中做更多更细致的技术交流,使得各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作出牺牲和让步,最终达成共识。但是也有个别时候不得不为了球员的前途作出几近冒险的决定。虽然这中间有这样那样的说法……其中不少人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自己办成了这件事,这就够了。 现在中国篮球由于姚明和国家队,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夏松提醒,这只是面上的事情,中国篮球的根基还很薄弱。“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到NBA,是中国篮球赶上时候了,一下出现了这样的3个天才,但是别忘了,在塞黑、立陶宛、美国,这样的球员每年都会出现。”夏松说。 中国有三点八亿的篮球人口,但是总的高质量的“产品”却没有拿出来。“基础不够丰满,盘子小,赞助额度低,推广水平低,媒体的报道力度不够,所以产业质量低。”夏松说,“现在大家面对的情况是,体育产业结构过于分散,大市场支离破碎,没有真正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行业收入水平不高,这一切和目前中国篮球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潜力是不相匹配的,而且还要面对NBA的进入市场带来的挑战,2008年奥运会以后,除了奥运会金牌以外是否能给中国体育留下可长期发展财富等等问题,谁要以为现在篮球产业好做,那就是错误的,但要是不从现在就去做一些该做的事,那将会失去机会,没有后悔药的。” 按照夏松的说法,只有中国的篮球人才基础更强大了,有了足够的资本规模性地运转,才能在三点八亿的篮球人口的基础上制造出“优质产品”,才能不断有7个姚明8个王治郅9个巴特尔10个薛玉洋出来。体育产业,特别是篮球这样的所谓“国际性职业体育项目”,是国际认可的“需要社会性的大投入,才能大产出”的产业,这样才会让中国篮球甚至整个体育产业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的“大市场”,而不再是小本经营,赔本赚吆喝,但是这需要更多的人能理解我们所面对的机会、困难和挑战,因为中国篮球市场的大发展和中国篮球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夏松的篮球思维依旧在颠覆着人们对篮球概念的思维。下一步,不知道夏松还会给篮球带来什么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