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超联赛大幕落下,来自南京大学的李俊给了中超联赛一个巨大的惊喜。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李俊从去年的中超铜哨走到了今年金哨这个最高领奖台,成为了中超第一个夺得金哨的国家级裁判员。“裁判永远都不应该成为比赛的主角,而应该让大家忘记裁判的存在,这才是裁判的成功。”李俊感言。
评选改革
数据支持李俊拿金哨
2013赛季,对于中超裁判来说,是挑战巨大的一年,李俊告诉记者:“在恒大的带领之下,各支俱乐部都加大投入,希望得到最好的成绩,所以这就要求裁判不能犯一点原则性错误,给各家俱乐部带来意外的损失,所以,裁判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今年中超的最佳裁判争夺,成为了一大看点。入选的五名裁判中,有范琦和谭海两名国际级,另外三名候选人是国家级的李俊、王津和黄烨军。最终,李俊由去年的铜哨荣升为金哨。裁委会这样评价:“李俊、黄烨军虽然是国家级裁判,但他们经过锻炼水平明显提升。”
而且,本次最佳裁判的评选也不同以往。以往多个赛季,中国足协评选职业联赛最佳裁判员、助理裁判员的依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裁判监督给裁判员的即时打分,二是裁委会专家评议组的测评意见,不过由于人为因素主导评比带有明显主观倾向,为确保裁判员评比公正。裁委会本赛季修改了评比细则,首次将科学数据作为评比主要依据。裁委会人士解释称,数据主要体现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比如跑动距离、跑位合理性、鸣哨果断性等等,数据由中超各赛区引进的AMISCO设备产生。结果,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李俊、黄烨军和范琦。在最重要的数据“判距”(裁判与犯规地点之间的距离)的评选中,李俊也排名第一,让竞争对手心服口服。
对于金哨的荣誉,李俊表示,感谢足协和裁委会领导的关心爱护,也感谢裁判兄弟们的支持。尤其还要感谢南京大学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希望中国足球明天会更美好,未来会更精彩。
执法20年
收入不错拒做黑哨
在中国裁判界,李俊是为数不多的从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元年以来一直执法到现在的常青树。李俊说,他算是中国职业足球的“同龄人”,从他的视角,他也感受到了中国足球的起起伏伏,“这两年中国足球的氛围真的很好,球迷们又回到了赛场,这就是足球应该做出的贡献。”
1994年,年仅24岁的李俊刚刚大学毕业不久,他就在当时的甲B联赛中完成了处子秀。“我那场是边裁,对阵双方应该是天津对武汉。”李俊回忆说,2002年他终于以主裁身份执法职业联赛,2008年开始吹罚中超。虽然年龄并不大,但李俊的头发有些少年白,因此比赛中他的银色短发造型也很抢眼,但他说自己执法是“以德服人”。根据李俊自己的统计,2013赛季他一共执法了12场中超比赛,另外还有4场中甲、4场足协杯以及4场中乙比赛,共出示了46张黄牌和1张红牌,唯一的红牌给了国脚刘健。
从1994年执法至今,李俊的不少同行都因为钱而锒铛入狱。万达集团出巨资赞助中国足球后,其中有一项就是对裁判实施“高薪养廉”举措。对此,李俊认为确有效果。早在去年,当接受本报记者汤敏采访时,李俊就直言:“如今足协给裁判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加上在南大当老师的收入,你说即使有人给我十多万吹黑哨,我会干吗?”
作为足球场上的黑衣法官,李俊有自己心中的评判:“总的来说,我的执法风格还是比较稳重,哨子没有那么紧,但只要你违背了规则,我肯定要判罚。”
用平常心
执法粤京足协杯次回合
不久前的广州恒大[微博]与北京国安[微博]的足协杯半决赛第一回合比赛中,足协指派一名国家级裁判执法。对此,坊间有传闻称,是因为多名国际级裁判都不愿意在工体执法,最终才有了钟俊与另外两名“嫩哨”亮相工体。而那场比赛的主裁钟俊在赛后也遭遇了来自外界的指责,这也为明天双方第二回合的比赛制造了更大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科金哨李俊将执法这场比赛,这对新的金哨来说也是考验。
对此,李俊告诉记者:“的确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调整好心态,把它看成一场普通的比赛就行了,千万不能在比赛前想得太多。比赛中,就要尊重事实,依据规则,赛前的通气会我也会告诉双方,作为裁判,我的任务是执行规则,并不是我要罚谁,我会做到一视同仁。”
作为裁判,李俊也能从自己的角度给中国足球找出不足。“国内的比赛踢得不够连贯,还有队员常会来找裁判理论,所以比赛不够紧凑被打断的次数多。但到了国际赛场,没有那么多中断,很多国内球员就跟不上节奏,以至于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在中超,每场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只有50几分钟,韩国联赛达到了60分钟,而欧冠能够打到67分钟还多。”李俊也提到了这两年中国足球的进步,“中超联赛这两年越来越精彩,比赛也更加激烈,就好比今年我吹的上海申花[微博]对广州恒大的比赛,水平就非常高,节奏也快,从这些地方就能看出中国足球的进步。”
在平日工作单位南京大学,有些喜欢当裁判的学生会经常找李俊请教,实际上,距离“退休年龄”并不远的李俊也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裁判。按照规定,中国的裁判可以执法到45岁,李俊说“停哨”后他的方向是担任某些比赛的比赛监督或者裁判长等,也希望可以通过学习班等方式,将自己的执法经验传授给后来人。(扬子晚报记者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