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媒批足协请洋哨转移压力 某韩裁判K联赛都没吹过

2013年08月27日08:10  新闻晨报

  北京国安[微博]与大连阿尔滨[微博]的比赛,当值泰国籍主裁查亚的几次判罚引发了阿尔滨的不满,赛后足协也表示京连大战“昏哨”严重错判,点球误判影响赛果,这已经不是“洋哨”第一次引发争议了。“洋哨”出现错漏判再次引发人们对于中国足协在中超联赛中大量启用外籍裁判现场的思考。从现实情况看,足协请来的一些外籍裁判水平并不高,但却挤掉了中国裁判的锻炼机会,这样的模式固然可以让足协在出现问题时免于俱乐部和舆论的批判,可这对于中国裁判的成长却伤害不小。

  上周末的中超联赛中,北京国安在工体以4:0横扫大连阿尔滨,从比分看国安是完胜阿尔滨,但阿尔滨并不服气,在他们看来,他们并不是输给了国安,而是输给了裁判。执法本场比赛的裁判是来自泰国的查亚。他的多次判罚引发了大连阿尔滨的极大不满,其中最大的一次争议发生在第70分钟。当时,格隆突破至阿尔滨队禁区线左侧外沿地带,被赵和靖[微博]铲倒在地,由于格隆完成过人后将直接面对门将,根据判罚规则,赵和靖理应被红牌罚下,但是查亚只是向赵和靖出示了黄牌。更令人不解的是,电视图像清晰地显示赵和靖犯规动作在禁区外,但查亚却将手指指向点球点,张稀哲[微博]打进这粒点球,这彻底打击了阿尔滨的信心。这次误判引起了阿尔滨主教练克鲁尼奇强烈不满,后者也因表达不满而被罚离球场。赛后有足协内部人士分析认为,查亚的判罚实际是错上加错,他的误判直接影响了比赛结果,应该属于严重错判。

  在执法中超联赛的洋哨中,像查亚这样的“昏哨”并非只此一个。2013年中超联赛每轮至少有两场比赛由“洋哨”执法。按照此原则,不管好坏,足协每轮都必须邀请两名“洋哨”。亚洲各国绝大多数执行着国际级裁判主导本国顶级联赛的规则,因此到中超执法的大都是“嫩哨”或者“国际级嫩哨”。据统计,中超前20轮比赛,邀请的“洋哨”当中,国际级为10人、非国际级18人,也就是说国际级“洋哨”占比不到40%。更为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某韩国裁判甚至是连K联赛都没执法过的人,这样的裁判的执法水平不得不让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然而中国足协却将这些“洋嫩哨”当座上宾,这很大程度是为了转移压力。一旦中国裁判出现错判、误判,就有可能被俱乐部和舆论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足协也会连带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但是“洋哨”出现问题的话,足协受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足协虽然通过请“洋哨”减了压,但由于部分“洋哨”的水平并不高,出现错漏判,使得比赛的公平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洋哨”的到来,国内裁判的执法机会被严重压缩。按照足协规定的“每轮至少两场比赛由‘洋哨’执法”的原则,到赛季结束将至少达到62场,超过全部比赛场数的1/4,因而留给中国本土裁判的执法场次不到3/4,也令中国国际裁判员水平逐渐下降。而非国际级的本土裁判看上去有了更多执法的机会,但是,少了高水平国际级裁判员的带动,非国际级裁判员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有限,依然处在“昏哨”、“嫩哨”的混沌中,出现诸如足协杯上杭州绿城[微博]的“门线事件”、裁判员比赛中哨子掉到地上的尴尬、场上一方竟然有12个人比赛、比赛被吹得七零八落导致有效比赛时间太少等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量外籍裁判的入侵,让5年便可以打造一个成熟、有能力的裁判的历程,或许将会被延长到8年甚至更长。而“洋哨”们历经中超的各种磨练之后,本该5年达到一流水准的他们,可能会被缩短到3年甚至更短,中超俨然成了一个他国裁判的免费培训基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竞彩:英超双雄会!曼联PK切尔西] [活动:送31部iphon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