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岩峰:恒大刺激国企管理层思考 舜天成为新楷模

2012年10月29日09:45  足球

  卫冕冠军,只是恒大[微博]的一个新起点,而恒大模式才是核心问题,它在哪些方面成功了,它的成功能不能复制,它的负面影响在哪里?恒大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一一厘清。本报记者发回的这组文章,其内容来自于一线采访,代表了有关俱乐部的声音,其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仅供中超[微博]俱乐部参考,恒大俱乐部思考。

  恒大刺激国企求生

  □贾岩峰[微博]

  有人说恒大的出现对中国职业联赛是一种推动,也有人说恒大出现是加速了中超泡沫市场的形成,球员普遍支持恒大的出现,因为他们提高了持续走低的薪金市场;一些多年希望压缩成本的俱乐部则埋怨恒大让他们被动增加了成本。在这些众说纷纭的意见中我们不能看出恒大的出现其实最大的一点就是引发了中超投资成本的革命,同时也抬高了中超入门企业的门槛。有了恒大之后,再也看不到像昔日王珀那种拎着皮包公司也能接手一支职业队靠打假球和赌球为生的俱乐部出现在中超平台上了,增加的是像阿尔滨、武汉卓尔[微博]这样有着远大追求的富有私企了。

  在国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年代,山东鲁能[微博]几乎是所有运动员心目中的天堂。能够成为山东鲁能队的一名替补,也要好过很多小俱乐部的主力的命运,收入高俱乐部资金投入稳定曾经让这些国企俱乐部稳坐老大位置引以为傲。以天津泰达[微博]为例,昔日天津泰达能够从康师傅每年获得近400万美元的赞助款加上开发区5000万的投入时,球队几乎是年年保级,成绩丝毫不见起色;如今泰达从康师傅处获得的赞助款只有鼎盛时期一半且在汇率大幅下降的今天,开发区还是维持着5000万的投入成本,可是去年泰达却获得了联赛第二,足协杯冠军,这并不是说投钱少了就对了,而是说钱少了,但是外界运营成本高了,这只能逼迫原来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的国企俱乐部负责人需要用更精明的头脑去跟私企老板们不计成本的重金进行博弈了。虽然说偶尔会四两拨千斤,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前两年是泰达,近两年是舜天,但无论是泰达还是舜天,看他们谁能熬过两年,在第三个赛季还能凭借小成本运营抗衡恒大。恒大让国企俱乐部们不敢再花小钱不用脑了,不仅迫使像山东鲁能、北京国安[微博]这样的传统俱乐部加大了投入成本,同时也考验了这些国企俱乐部投入时的成本运作合理性,这点上,江苏舜天[微博]无疑是国企投资的楷模和最成功的一个。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