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于根伟对话天津女排丁红莹: 我的西班牙语是最好的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12:16 《北方网》
(于根伟与丁红莹) 他们,曾经是天津体坛的希望之星;他们,曾经是各自球队的绝对核心; 他们,曾经是天津两支最受关注球队的一队之长; 他们,不约而同地在2006年选择结束运动生涯; 他们,是我们天津的城市英雄;他们,就是于根伟、丁红莹。 2003年,早已熟知彼此辉煌的他们在一次庆功大会上相遇。第一次相遇,两位熟悉的陌生人就相约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尽管此后的几次偶遇让他们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但那个约定一拖就是5年。原因不用赘述,南征北战、任务繁重的他们实在是太忙了。 2007年的最后一周或许是他们这一年中工作压力最小、自由时间最为宽裕的一周,本报负责泰达和女排采访的随队记者借“新球刊”复刊之际向读者呈现两位城市英雄的退役生活,向他们征求意见的时候,他们欣然接受,并高兴地告诉我们,“正好,我们俩一直没机会好好坐坐。”场下的于根伟像场上的他一样充满男人气,“咱找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吃个饭吧,我请客,边吃边聊。” 2007年12月27日晚,于根伟、丁红莹和我们敞开心扉拉家常,畅所欲言谈生活。今天,当大家和我们一起回味那天的小聚时,他们已经分别在昆明和浙江嘉善县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紧张工作。 丁指堵车大家久等老友聚会红酒助兴 于根伟:丁大姐终于来了。有日子不见啦! 丁红莹: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让你们等了这么长时间。 于根伟:听他们说了,你训练完才能过来,正是马路上堵的时候。今天开车了吗? 丁红莹:没开,我要自己开,来得估计还得晚。你呢?是开俱乐部的车还是开自己的车来的? 于根伟:我现在必须得开俱乐部的车,不过今天没开,他们不让我开,说老朋友见面怎么也得喝点酒啊。你车开得怎么样了?听说你要换车。 丁红莹:别提了,今儿又撞了,换车的事回头再说吧,手还太潮。 于根伟:车就是代步工具,尤其你要是总不开,又是女同志,尽量先尽着一辆车开,开熟了再说。 丁红莹:没错,我先练练再说吧。 记者:前几天在大队还看见你擦车,怎么不去外边擦? 丁红莹:就那一天让你碰见了,其实我才懒呢。我就是拿干布随便擦擦,擦不下去的拿湿布随便抹抹。 于根伟:这车就得老擦,我就爱擦车,车干净人都显得精神。 丁红莹:我喜欢去那种电脑擦车的地方,觉得那样擦得干净。 记者:你们两人喝点什么?是白的,还是红酒? 丁红莹:酒我很少喝,大家如果都喝白的,我就陪大家喝一点点。 于根伟:我不喝白的,中国人吃饭习惯不好,一上来不吃什么就咣咣喝好几个白的,对身体特不好,就是后边吃菜,胃口也早就受刺激了,我现在胃口就不好,和这有很大关系,今天咱还是喝点红的吧。 记者:果仁来了,于总特意点的吧? 于根伟:生果仁养胃,还得带皮吃。 丁红莹:那我今天多吃点。 女排事宜于总门儿清于总进球女排榜样 记者:你们俩第一次见是什么时候? 于根伟:我记得是她们第一次夺冠军的时候,是2003年初吧? 丁红莹:对、对。 于根伟:好么,当时看你们队员真跟电视里不一样,都那么高。你在里面还真不显高。 丁红莹:李珊、张平、李娟她们都1米87,我当然不显高了。 于根伟:你就比一般女的高点,我看着还不太眼晕。这次转到咱天津队的那个队员可真高,名字我记得不太清,是薛明吗? 丁红莹:对,她1米92,你对排球还挺了解。 于根伟:中国女排现在最高的是赵蕊蕊吧,她的伤怎么样了?奥运会能打吗? 丁红莹:现在不好说,要看这次集训前两个月她的情况了。 记者:看来于总还很关心女排。 于根伟:当然了,国家队还差点儿,主要是关心咱们天津队。前几年她们刚拿冠军时,我只要有时间肯定场场必看,不过说实话,这几年差着了。不是说官话,她们刚拿冠军那两年确实振奋人心。而且她们不是单项,是三大球集体项目,我们都是干集体项目的,能在全国拿冠军很难。尤其我觉得她们出成绩前几年才是最不容易的。 丁红莹:你还知道我们前几年拿冠军的情况? 于根伟:你别不信。我那时从国外做完手术回来在大队恢复训练,在田径场看你们跑圈练体能,真不容易。 记者:最近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于根伟:最近一次见是去年(2006年),中间还见过几次。虽然都是干体育的,但毕竟项目不一样,还是挺想找个机会坐坐。 丁红莹:一直都太忙,这不今天才能踏实坐一起说会儿话嘛。 于根伟:足球跟排球都是咱天津人关注的项目。这几年足球成绩基本稳定在前6,女排人家问鼎了,说服力太强了。人家不是一个冠军,那天看你们记者,人家都拿10个冠军了,吓了我一跳。这几年就丢了一个联赛冠军和一个大奖赛冠军吧,王指导(王宝泉)执教绝对有水平。 丁红莹:你记得还挺清楚。你去现场看过我们比赛吗? 于根伟:没敢去,怕到那儿拿我当反面典型。回来球迷跟我喊,足球队员来了,你们看看人家排球的成绩,不行赶紧改排球吧。 丁红莹:决赛时,你应该带着队伍去现场看。 记者:丁指,去过现场看泰达队吗? 丁红莹:没去过。 记者:丁指,肯定看了2001年于总一锤定音,将中国队踢进世界杯的那场比赛吧? 丁红莹:当然看了。 于根伟:我记得那阵还给她们寄过那场比赛的录像带,那时她们成绩还一般呢,她们还以我们为榜样呢! 记者:十运会女排夺冠那场,于总你看了吗? 于根伟:我忘了因为什么事了,当时走不开没看成。但我知道她们那天拿了冠军。 学外语招儿有别 记者:于总,你总跟外教、外援打交道,又总出国,我看你现在有时跟雅帅他们直接用英语交流,英语现在不错了吧? 于根伟:我主要是听还行,我这几次出国考察,就是一个“特务”,他们谈工作,我在边上装着听不懂。但说上费点劲,足球上的术语还行,谈合同什么的就不行了。另外,我们老头(雅帅)英语口音比较重,我现在适应他了,倒不适应标准的了。我去年(2006年)整整一年在外院上英语课,听美音,倍儿舒服,今年(2007年)跟老头待了俩月,整不明白了!他的英语就是中国式英语。 于根伟:老头这么多年去过很多国家执教,其他语言他也会点,多种语言不可能都标准啊。再者说,英语就是沟通手段,语法对于我们不是最重要的,能听懂就行了。有时我跟老头交流,就一两个单词,然后点点头、摆摆手就都明白了。 记者:我们记得你是不是还会西班牙语? 于根伟:我其实西班牙语最好,那年想去乌拉圭踢球,我学西班牙语速度快极了,而且还有点上瘾,那阵儿也年轻,才24岁,记东西特快。我跟当时的教练内尔松对话,那叫沟通无极限。我在乌拉圭治伤时,天天一个人,你都不用刻意学,语言环境在那儿摆着呢。 记者:丁指也学英语吗? 丁红莹:正开始学,我请了个家教。我挺喜欢会说英语的人,像郎平多厉害! 身材不变 不想复出 于根伟:你们俩(指着记者),多吃点,你看你们俩这么瘦。 丁红莹:我就羡慕他们这身材。 于根伟:想胖吃“运动伙”啊。 丁红莹:没错,我小时是个瘦人,就是吃“运动伙”吃的,现在瘦不下来了。 记者:你们现在都退役了,身材也没怎么变啊。 丁红莹:我胖不了,我天天还跟着训练呢。来之前我还跟着练了将近仨小时呢。 于根伟:我说给你打电话没人接呢,刚才我在会馆游泳,想等你一块过来,你没接电话,我看自己先过来吧。 丁红莹:我训练呢,没带电话。 记者:你们身材保持得这么好,是不是为复出做准备啊? 于根伟:明天,明天告你结果。 丁红莹:没、没、没考虑过。 于根伟:刚才是开玩笑。要说遗憾,肯定是有的,不过,肯定不会复出了。毕竟从10岁开始练球,到31岁退役,21年周而复始,训练、比赛,一下就断了。有时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就像干部退休一样,干部退下来生活规律就改变了。我好在哪呢?刚宣布退役,就接到俱乐部的任命,中间没有一个闲的时候。我理想的休息时间是3个月,3个月之内把想做的事做了,身体也缓过来了,如果闲的时间超过3个月,再让我工作我恐怕就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了。 丁红莹:是啊,人要是忙着忙着突然闲下来了也不好过。 于根伟:我记得大年初八第一天上班,去的那些记者啊!好么,跟看猩猩一样看我怎么上班! 丁红莹:那段时间你是够忙的,记得天天电视报纸都能看见你。 记者:现在有时看场上那么些机会就是打不进去…… 于根伟:着急是肯定的,我在下边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但讲是一方面,此外还需要自己努力,另外确实需要一些天赋。 奥运时各忙各 去国外愿不同 记者:你们有去现场看北京奥运会的计划吗? 丁红莹:如果去,也是队里组织大家去看看排球比赛。 于根伟:我估计悬,奥运那会儿我们很可能要去外面拉练。 丁红莹:好像明年中超赛程一直没定吧。 于根伟:嗯,原来初步定的是3月初开始,最近又听说要改到3月底了。我们海外拉练的事因为这事一直都没定下来。你们呢? 丁红莹:因为奥运,我们去欧洲拉练的时间也定不下来。你去国外看过哪国联赛? 于根伟:前些日子去了保加利亚。 记者:女排好像还没去过东欧吧? 丁红莹:我们一般都是去西欧,2007年去的北欧。 于根伟:你们除了拉练,还经常有国际比赛任务吧,2008年有吗? 丁红莹:6月去越南打亚俱杯。 于根伟:越南也有好玩的地儿。 记者:她们都去过两次了。 丁红莹:嗯,那个地方能去的抽空都去过了。 记者:你们出国工作之余喜欢做点什么? 于根伟:空闲时间很少,今年(2007年)去米兰考察那次,我忙得都没上街。就是有点时间,我也很少购物,都是泡在饭馆里。因为忙了一天之后,到晚上找个环境好的餐馆好好吃顿饭、享受享受感觉挺好的。 丁红莹:我们出去以后队员都特想购物,可教练就想着训练比赛。这两年好点了,每次出去教练都安排时间让我们购物。我们这身高在国内衣服和鞋都不好买,到了欧洲还得买小号的,另外就是狂买化妆品。 记者:化妆品你们队员都在哪买? 丁红莹:主要在机场,总是最后买得行李超重,罚钱呗!这次去北欧就差点回不来了,结果我们跟办登机牌的通融半天,大伙又都拿出好些行李手提才上了飞机。 记者:于总,你总出国,是不是每次都给夫人带化妆品? 于根伟:还真不是,她用化妆品都自己买,而且还不追求世界名牌。我几乎每次都带几瓶葡萄酒回来,我喜欢存酒,为了这个,特意买了一个“冰霸”放家里,就是为了存酒。 丁红莹:那不会不给夫人带礼物吧? 于根伟:带得不多,衣服就得亲自试,才能看适合不适合。有几次给她买的衣服,我看着很好,但回来她一穿并不是特可心,我也就不敢带了。不过,今年(2007年)我给她买的那件皮毛上衣特成功,穿上倍儿漂亮。 于总女儿 继承天赋 千金未来 顺其自然 丁红莹:听说你闺女特可爱。 于根伟:对我天天早送晚接,早晨送我上班走,晚上在门口接我回家。还有时,我从家走之前,她不愿意让我上班去,就对我说,“爸爸今天别上班去了,陪我在家玩一天吧。”今天咱一起吃饭把我逗孩子的时间都给占了,要不这点儿正和她玩呢! 记者:发现孩子有运动天赋吗? 于根伟:其实从她两岁时,我就发现这孩子有点随我,给她个球,她不拿手抓,直接上脚踢,我一看郁闷了好几天,我心说,闺女你好上嘛也别好上这个啊!人家女孩都喜欢娃娃什么的,我们家闺女整天拿个球,那天跑我跟前来说,“爸爸,陪我踢会儿球吧。”当时给我吓坏了! 记者:肯定有运动天赋,你夫人又那么高,不踢足球打排球不更好吗!要不,再大点就送丁指那儿去吧。 丁红莹:我们练得可苦啊,他舍得让千金跟我们吃苦吗? 于根伟:舍不得啊!我这么多年可知道练体育有多苦,说实话,我是不想让她练体育,但这还得顺其自然,她要是非得干这行我也拦不住。 记者:圣诞节带孩子去哪玩了? 于根伟:我们三口本来想去吃西餐,打电话一问,凯悦、喜来登全客满,而且太贵了,1000多一位!结果找了一家日本料理。 丁红莹:你吃饭净去高档场所吧。 于根伟:不是这么回事,其实我还就爱吃大排档。但咱毕竟在球迷当中人缘不错,一在大排档式的地方吃饭,就怕有人过来敬我酒,我本来就很少喝酒,又不能喝,有的人一过来就要跟我干,弄得我很为难,不喝说我耍大牌,喝了我身体难受。出来吃饭初衷是为了放松,遇到这样的事就有些不愉快了。我踢球时,假期喜欢去澳洲,退了以后去过三亚和香港,这些地方很少有人认出我,我到那儿真是做到了彻底放松。 记者:就没被认出来过吗?我们可听说,2006年底在欧洲因为在机场为球迷签名航班都改签了! 于根伟:哪壶不开提哪壶,多没面子。当时在机场碰上留学生,他们拉着我签名合影,我问他们航班的事,他们也没弄清楚,告我错了,结果我的航班给耽误了。还有一次在澳洲休假时和当地人踢球,有人认出我又都不相信,我听他们说,“这是国家队的于根伟吗?”“不可能,就是长得像,于根伟能跟咱在这儿踢球吗?” 丁红莹:哈哈,幸福来得太突然吧! 于根伟:在香港也是,每次我带我老婆必去时代广场附近一家最火的牛杂店,那家店牛肉丸特好吃。我每次去都住中环,那里购物方便,有时白天跟老婆买完衣服,打车去那吃大排档,感觉特别好。那才是真正的放松,真正回到自我。 丁指还是“丁姐”于总爱听“根伟哥” 记者:你们互相怎么称呼,也像我们这样叫丁指、于总吗? 于根伟:我有时叫她丁指,有时叫她大姐。 丁红莹:怎么叫都对,我确实比他大。 记者:第一次见面时,彼此怎么称呼的? 于根伟:就叫丁队、于队,当时都是队长嘛。 记者:现在队员都叫你于总吗? 于根伟:有一部分叫于总。今年慢慢改口的多了,我慢慢习惯了。刚退下来那阵原先天天打头碰脸的再见面就叫于总,显得特生,我听着也别扭。这么多年,我还是觉得喊根伟哥最顺耳,什么于队、于总都不舒服。 丁红莹:你这名字挺有特色的。 于根伟:现在在网上查还没有重名的呢,我名字是根据家谱起的。 记者:女排队员叫你丁指还是丁姐? 丁红莹:也就你们记者叫我丁指,队里从上到下几乎还都叫我丁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