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洋教练催化泰达新人量产 十年经历两次提拔高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12:53  《球迷》报

  如果按照主教练人选来划分天津足球的话,十年间曾经有过两次提拔新人的高潮。

  第一次是在2002赛季,当时的主教练内尔松一下从预备队上调了7名小将,这次大规模的“输血”立即让天津队变得青春起来,但是这些小队员大多数时候还是坐在场下看着老大哥们的表现,偶尔才获得出场机会;另一次“输血”则发生在内尔松的继任者马特拉奇执教的时代,尽管意大利人只从预备队调上了何杨、冯扬和魏仲虎三名小将,但他在赛场上起用新人的力度却要远远强过内尔松,曹阳、刘巍、卢彦等上赛季只是替补球员的小将们却在老马手下得到了重用,一跃成为球队的主力,这也是当初俱乐部聘请马特拉奇的初衷,希望他能够为天津足球培养出自己的希望之星。

  外界对于内尔松以及马特拉奇的执教水平向来褒贬不一,他们自身当然有着被诟病的弱点,但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球迷脑海中挥之不去正是因为这两名洋教练给天津队补充了足够的新鲜血液,而这些队员在未来的几年中也逐渐构成了天津队征战中超的班底,这一点无论如何是值得认可的,也是两位洋教头给天津队留下的最宝贵的资本。如今,在捷克老帅雅拉宾斯基续约未定的情况下,天津队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输血”。近日,从预备队上调了4名小将跟随一队在团泊洼基地进行训练,算上早些时候进入一队的李星灿和范柏群,这次纳新的规模也达到了6人之多,仅次于内尔松时代。

  看似巧合的事情往往都存在着必然的原因。三次“输血”全部发生在洋教练执教期间,这不得不说明外教对于年轻队员的提拔有着强烈的欲望,另外,俱乐部在近几年考察外教的时候往往也把“培养年轻球员”列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马特拉奇如此、雅拉宾斯基也是如此。如果他们不具备挖掘年轻新秀的能力的话,那么恐怕也很难拿到执教天津队的合同,正是因为如此,洋帅们在上任之后总是希望能够从预备队中发现“瑰宝”。

  实际上,洋帅的到来对预备队中的新人而言本身就是一针催化剂,不仅是天津队如此,中超当中很多球队都有着这种不成文的新陈代谢规律。山东队在图巴执教期间涌现出了崔鹏、周海滨、王晓龙、李微等新人;涅波执教

申花的时候,也培养出了王珂、毛剑卿和郜林等新秀。当然,对于一名教练而言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往往与培养新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2003年的末代甲A,马特拉奇正是为“培养新人”而付出了代价,险些酿成了降级的恶果。显然,单纯的只为培养新人是极大的冒险,但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又是俱乐部高层所不愿看到的,洋教练在提拔年轻队员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承受着极大的双重压力。雅拉宾斯基执教的第一年在培养新人方面既没有内尔松当年的大刀阔斧,也没有马特拉奇的不计后果,也许他正在寻找着一条风险最低的道路。

  13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