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家伟:这笔破账谁能算清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0:38 足球周报 | ||||||||
每到年底,商家都要核算核算一年来的盈赚与亏蚀,这很正常,符合经济规律,商家术语叫“盘点”。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中的年关,但绝非商家“盘点”的档期,算一算过去的一年是怎么过来的。再算一算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年应该怎么过得好,那是中国大多数百姓过日子的方式。
在这个时候为中国足球“盘点”,未必是最佳档期,因为中国足球脱离中国老百姓算计着过日子的方式已经许久了,他们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已经超过了不下十个年头。 十年来,我们所有的“盘点”都是中国国家队的得与失,中超(甲A)又诞生了哪几颗老少咸宜的明星。当然,近几年更流行算计假球黑哨官哨对于中国足球公信力的危害程度。我们一直热衷于教练、球员一年能挣多少大钱,却从来没有人(包括在2004年底诞生的投资人)在意足球本身赚了多少钱,赔了多少钱。 当这个问题被公开化地抬到桌面上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了中国足球是一笔怎样的糊涂账。 其实,远在十多年前,也就是中国足球尚未开展起来的年代,在某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和牛群就将德国人施拉普纳的一根头发拍卖到了天文数字。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那可能就是中国足球的第一笔糊涂账。 西门子的退出,使我们知道了足协的财务报表与实际收入之间还有着一块不算小的差额,在新赛季很难找到主赞助商的前提下,我们也知道了中国足球倒驴不倒架的底价。至少,在这个问题上,G7们算的账与足协算的账有些南辕北辙。 听说前两天李玮峰与深圳健力宝俱乐部闹得非常不愉快。这与朱广沪上调国家队出任主帅、迟尚斌入主健力宝无关,是因为在新赛季里俱乐部要给他全面降低薪酬达50%,而他坚定不移地表示,如果那样,宁肯一年不踢球了,也要捍卫自己的身份。 在这起李玮峰与健力宝俱乐部的劳资纠纷前,申思、祁宏等也与上海国际俱乐部闹过关于俱乐部不兑现报酬的劳资纠纷,其中孰是孰非,本文不想对此做出任何评断,因为一切都应该由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的合同为依据,自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这些事情的发生说明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偏差。所以,在新赛季的转会市场启动时,出现了诸多俱乐部将大批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超高价”甩卖的怪现象,更有甚者,像张效瑞这样已经两个赛季没打联赛的球员也被标上了400万(后来勉强降为200万)的身价,张效瑞个人都只好自认倒霉,再有一年踢不着球,就只能选择挂靴了。 在上赛季张恩华转会天津康师傅队时,实德俱乐部就为他开出了令他本人和泰达俱乐部都难以接受的天价,我曾经用“澳洲超市里的鸡蛋”来评价这件事。在澳大利亚,超市里的鸡蛋是看它的新鲜程度,而不是时间越长价格越贵。中国足球则相反,不管球员的年龄多大、状态如何,俱乐部一味哄抬球员的身价,宁肯砸掉球员的饭碗,也不肯给出合理的市场价位。一副酒越陈越香,姜越老越辣的自我膨胀心态,全然不顾市场越来越萎缩、公信力越来越降低的现实。 唉,中国足球的账,究竟谁能算得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