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空赛高宝璟首轮71杆 连续29轮红字平索姐纪录

2015年04月03日09:21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全日空赛高宝璟首轮71杆全日空赛高宝璟首轮71杆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4月3日,加利福尼亚州时间星期四,新西兰17岁姑娘高宝璟在全日空高尔夫锦标赛上打出71杆,低于标准杆1杆,追平了索伦斯坦创造的连续29轮红字美国LPGA巡回赛纪录。

  她并非一帆风顺,实际上她一度陷入麻烦。当比赛还剩下3个洞的时候,高宝璟的成绩为平标准杆,而她的球落到了第七洞球道左边五棵大树之后。“那是一个相当艰险的位置,”高宝璟说。

  要躲避麻烦,女子世界第一需要打出一个低飞的大左曲。而她做到了。小球蹦蹦跳跳上了果岭,停在了右边,与旗杆平行的位置上,距洞大约25英尺。

  “我说:‘我要打出一个最大的左曲,’”高宝璟说,“在镜头中,那个挥杆瞧上去也许相当糟糕,可是结果却是OK的……我必须要打得足够低,必须要打出一个低飞的左曲球,这样我才不会进沙坑。”

  高宝璟两推保帕,然后在第八洞,158码,三杆洞,6号铁开球,将小球敲到了18英寸处,这让她抓到了急需的小鸟。而最后一个洞,九号洞,五杆洞,她顺利保帕,追平了索伦斯坦的纪录。

  高宝璟与卫冕冠军莱克西-汤普森(Lexi Thompson)同组,后者觉得这个小朋友在七号洞遇到了大麻烦。

  “那是难以置信的一杆,” 莱克西-汤普森说,“我不知道她能打出那样一个球,因为她处于上坡。我不知道她能将小球保持在树木下方。”

  高宝璟的纪录开始于上个赛季的收官之战美国LPGA巡回锦标赛第一轮。她最终赢得了那场赛事。高宝璟全世界的连续红字轮数为32轮,包括今年她在新西兰女子公开赛(女子欧巡)上夺冠的三轮。

  索伦斯坦2004年创造了美国LPGA巡回赛的纪录。

  “我同她聊过几次,”高宝璟谈到索伦斯坦时说,“我希望有一天与她一道打球。那真的很酷。”

  高宝璟今年同时赢得了澳大利亚女子公开赛,她在结束全日空锦标赛第一轮之后,处于落后状态,不过就位于领先榜前列。

  她是上午出发,迎战使命丘的。从后九洞开球,她开门第一洞就推入14英尺小鸟推,而当她在12号洞推入8英尺推杆的时候,成绩变为了低于标准杆2杆。她在13号洞,四杆洞,吞下柏忌,因为她开球进入了前方的沙坑,给自己留下了25英尺的保帕推杆。

  “你通常估计下午的时候风会大一些,可不,风在开始的几个洞挺强的。那让比赛肯定很难。”高宝璟说。

  14号洞,莱克西-汤普森面对25到30英里/小时的风,将球击入果岭前方的水障碍之后,高宝璟将球击到与旗杆平行的位置,放在洞杯右边,随后推入了15英尺小鸟。“面对风,我不得不加12码,因此我选了大一号,或者一号半的球杆。”高宝璟说。

  高宝璟在随后四个洞吞下3个柏忌,转场的时候,成绩为高于标准杆1杆。

  15号洞,四杆洞,她面对从右到左的侧顶风,将球开到了球道左侧沙坑的前方。小球距离沙坑边缘半英尺,她将球切了30码回球道,而后第三杆打6号铁,将球送到35英尺处。

  16号洞,四杆洞,她开球开到了左边,小球停在沙坑前边的长草中。小球在她脚的下方,她使用球道木处理,最终小球没有上果岭,进入左边长草。而第三杆,她打剩下20英尺。

  18号洞,五杆洞,她很幸运只是掉了一杆。在从右边长草到左边长草之后,她第三杆打穿了果岭。高宝璟随后一杆打了一个高抛球,小球撞到棕榈树之后,停在了果岭边缘。她的下坡推杆冲过洞15英尺,可是她回推推进了。

  “我绝没有想到我会击中树,那在我的目标右边3码,那可不好。可是我推入了一个好推,也许那是转折点。”高宝璟说。

  高宝璟在二号洞,五杆洞,回到了平标准杆,那个洞,她切杆切到一英尺处。她另外在五号洞,三杆洞,切球切到一英尺。那个洞,她开球偏到了果岭左边。

  新西兰人太忙于救球,还没有顾及纪录的事情。“当你处于那样的位置上,纪录是你最后牵挂的事情,”高宝璟说。

  不过到最后,她就追平了历史。

  (小风)

文章关键词: 高宝璟汤普森纪录LPGA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无锡副书记跳塔自杀 前一天开会表情正常
  • 体育中国赛-丁俊晖5-2金左手 八强战希金斯
  • 娱乐伊能静婚宴图要修过却遭好友晒原图
  • 财经河北多地现中小开发商钱紧停工 政府介入
  • 科技京东回应“刷单”:正内部核查
  • 博客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多少才合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宠物店虐猫致死 称就是学这专业的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