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尔夫学校是否真的不堪?

另一条路另一条路

  在高等学历教育容易导致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微妙情况下,基础的职业教育或许能打开另一个缺口。教育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民办的高尔夫[微博]学校是否真的那么不堪?高尔夫教育是一块蛋糕,现在举起来的有90多把刀……

  民办=骗钱?

  甲鱼——这是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的特产,声名远播。但很显然,我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购买食材,而是到一个传说中的学校一探究竟。传说中的学校打出的宣传语是:未来5年,高尔夫专业人才缺口70万。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我怕它不像外界渲染的那样,是一个敛财的工具;但我更怕,外面的传言是真的。

  未进校门,就能看见学校的运动场。这是一个拥有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一侧有看台,中间是足球场。不过足球在这样一所学校是没有任何发展空间的,草坪是学生们练习挥杆的场所。尽管是周六,早上7点半仍有不少勤奋的同学前来练习。沿着左侧的路走到尽头,一个类似码头的建筑出现在左前方,走近一看,门匾上写着“水上高尔夫练习场”,名字很新鲜!进去一瞧,除了练习场的负责人,就只有三四个学生在练球。既然是水上练习场,球自然是往水里打。这几个学生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脸上稚气未脱。当被问到为何到此求学时,他们的答案惊人的相似——“学这个出路比较好”。这让我愈发相信这个学校比较会推销自己。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水上练习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水上练习场

  一年学费8000,住宿费1200,加上零碎的开销,一年1万多块。这是我从同学们口中得到的第一个信息。因为是新生,他们对学校招生的信息最了解,对高尔夫就知之甚少了。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考来的。大家从网上了解到信息,知道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机会比较多,而且待遇优厚。

  在校期间,购买球具费用由学生自理,打球费用也是如此。在练习场打一筐球8块钱,花1980元可以全年畅打。这一点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校方给大一学生每周安排两节实操课,他们能得到教练的亲自指导。其余时间是靠自觉练球。

  随着话题的深入,新生的不足慢慢展现出来。他们中90%以上的人入学前从未接触过高尔夫,对这项运动知之甚少。有的同学志向是毕业后去观澜湖[微博]工作,却不知道观澜湖位于何处;有的同学说要买球杆,却不知道泰勒梅、卡拉威是其中的名牌。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他们的球技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两个同学的击球一点都不像才学了一个多月的新手。问过才知道,学校高尔夫专业的新生都是体育特长生,都接受过正规的体育训练。非体育生不能报考该校的高尔夫专业,但可以先报考其他系别,然后在第二年转系。

  练习场出来没多远就是教学楼。因为是周末,教室都锁着门,楼道里格外安静。教学楼的装修很普通,墙壁上除了一些学生自己绘制的活动海报,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楼道也很整洁,会给人以身处中学教学楼的错觉。

  教学楼没人,我回到操场上去看看。刚才的那几个同学还在。他们的身边多了一个教练。后来我了解到,这位老师因为家远回不去,于是就利用周末时间,给平日关系不错的学生“开小灶”。他讲的基本内容是

  上下肢的协调,他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下肢稳固,上半身放松。老师一系列的比喻和示范过后,同学自己拿起球杆慢慢体会着。在这练习的都是大二的学生,动作看起来比新生漂亮不少。这也是他们在校的最后一年,三年学制的他们,在第三年将要到球场去实习,毕业后可以拿到大专文凭。那些想在球技教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同学,正在抓紧这宝贵的时间练球。

  还有一部分同学,早在大一一入学就到学校所属的9洞球场去做兼职。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球场当前台或是球童,较早地体会实际工作的感受。球场离学校很近,步行5分钟就到。表明来意后,前台给我安排了一位实习学生带我下场转转。

  这位同学表达能力很强,嘴从始至终就没停过。我惊讶于她的“业务能力”,我所有的问题她都能一一解答,还能给我延展出一些信息。学校的球场不大,只有9洞,全长3600码,而且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9洞,1、4、7,2、5、8和3、6、9号洞分别共用发球台,也就是说打一场球需要在球场里走三圈。球场给学生们的定价是一场球40元。

  一个细节让我很受触动。在带我巡场的过程中,这位同学时不时地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中。如此简单的举动,我极少在其他球场同级别员工的身上看到过。她做得很自然,让我在钦佩的同时有了一丝汗颜。加上她优秀的口才,我相信她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业人员。

  从球场出来,我又返回校园。到了午饭时间,正好去参观一下食堂。食堂很高很大,像是仓库或车间改造成的。食堂菜品也算丰富,和其他高校没什么两样。你可以吃两三块钱一份的大锅菜,也可以点10元左右的小炒;有南方同学喜欢的米饭、米线,也有适合北方人的面食。菜的口味符合当地饮食习惯。因为学校周围没有任何餐饮场所,大部分同学都在食堂吃饭。

  食堂后面是一排日常用品和食品饮料零售店。这里是大部分同学生活费的最终归宿。其中一家球具商店引起了我的注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到30平米的店里摆放着各式球具。二手球两元一颗,球包和球杆都是市场价,不过仿佛无人问津。因为有同学告诉过我,每学期都会有卖球杆的人来学校推销产品,大家一起购买会比市面上便宜。而另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学弟学妹向已毕业的学长求购球杆,这些杆通常很便宜,性价比比较高,作为练习用杆绰绰有余。货架上的手套不贵,一只卡拉威的手套只要30或40元。

  最后,我来到了同学们的宿舍楼,敲开了一间宿舍的房门。眼前的一切,让我顿时回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他们并不介意我的加入,我庆幸能跟他们有共同语言,至少高尔夫算一个。他们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都有固定的时间练球,中午的时间一般用来休闲娱乐。隔壁同学听到我们的谈话也过来凑热闹,颇有“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的感觉。打开他们的球包,几乎全部是名牌,连二手杆也是。地板上,是球杆击打后留下的斑驳痕迹,密密麻麻。衣柜门上,是各种偶像的照片,我看到了崔罗莲[微博],还有凯莉-韦伯。床上,是仿佛从未叠过的被子……

  学校有个18洞

  后山上的球场

  10月中旬的铁岭已经有了冬的寒意。树上发黄的树叶、人们身上渐渐多出来的冬装,以及窗外时不时吹起的呼呼大风提示着人们,这一年的冬天又要来了。

铁岭龙山铁岭龙山

  铁岭在沈阳以北,距离沈阳一个小时车程。说起铁岭,很多人带出的前缀是“大城市”。真实的铁岭并不大,它只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小城。赵本山在春晚上的“忽悠”,让这座城市多了许多知名度,也被玩笑式地冠上了“大城市”的称呼。

  辽宁职业学院就坐落在这座“ 大城市”。在铁岭,提起辽宁职业学院,人们总会夸赞它的历史。这所1956年成立的老牌公立职业院校(最初隶属于辽宁农村经济委员会),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铁岭的整个发展过程。2005年,这所学校以新的变化,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年,辽宁职业学院多了一个新专业——高尔夫学院。

  至今,铁岭的一些出租车司机都分不清高尔夫和保龄球的区别。他们把“龙山国际高尔夫球场”称做“那个打保龄球的地方”。

  龙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坐落在辽宁职业学院内。这所学校开办高尔夫专业,与这座球场直接相关。

  龙山国际高尔夫球场2007年正式对外营业,球场的建造和规划早在2005年时就已经开始。出资建造球场的是一家韩国企业。直到现在,球场内的不少标志都以中文和韩文标志,暗示着这座球场的韩国血统。最初,韩国人手里有资金,但是没地。在地方不大的铁岭,能一下拿到2000亩地去建一座球场,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市政府的牵头下,韩国企业找到了辽宁职业学院。

  辽宁职业学院总占地3678亩,除去14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剩余的土地一部分出租给了农民,其余的基本闲置。由于是市政府支持的项目,双方很快谈妥,球场马上就开始了施工和建造。两年时间,一座18洞球就出现在了辽宁职业学院的后山腰上。

  这座球场的建造除了政府的支持外,学校也有自己的考虑。当时学校内的闲置土地部分出租给了农民,租金每年5万。在原来学校的后山下面,学生可以看到一大片的玉米地。每到秋收的时候,一片金黄。

  但对于学校来讲,每年5万的租金根本起不了太大作用。建一座球场,换一种方式来经营这块土地,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球场建好后,开设一个高尔夫专业的设想就变得顺理成章,也相对容易实现。

  设想归设想,要实现起来的难度还是不小。在球场建造的同时,学校招生筹备工作也在进行。想要开设一个专业,三个难题摆在了魏忠发的面前。

  魏忠发是高尔夫学院的院长。2005年前,他在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工作。后来两校合并,魏忠发来到了新成立的高尔夫学院。半路出家,又是新成立的专业,魏忠发面临的三个问题让他头痛不已:专业设置、场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

  这三个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容易解决。等球场成立后,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专业设置上,考虑到学校的性质,第一届辽宁职业学院高尔夫专业只设置了一个专业——高尔夫球场与管理,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球童。之后的几年,高尔夫学院才陆续增加了其他几个专业。

  专业设置完毕、课程定好,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这些课由谁来教?公共课好说,技术课老师怎么办?去哪儿找这么一位老师?几经周折,高尔夫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老师终于来了!她叫牛晓丽,是刚成立的高尔夫学院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技术老师。在现在26人的师资队伍组建完成之前,牛晓丽曾“孤军奋战”一年。

  2007年球场正式营业,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好的练习平台。按照当初学校与球场签订的协议,高尔夫专业的学生下场打球9洞30元,18洞60元。练习场完全免费。学校和球场还有一个关于收入分成的协议:前半年,双方各顾各。之后,学校将学费的三分之一交给球场,而球场会将营业额的十分之一返还给学校。从这方面看,球场以及这个专业的成立,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

  牛老师,牛!

  2005年10月19日,牛晓丽来到辽宁职业学院报到,成为这个学校高尔夫专业的第一个技术老师,也是当时的惟一一个。

牛晓丽(中)与学生合影牛晓丽(中)与学生合影

  来之前牛晓丽并不知道自己是“光杆司令”。当学校的车专门开到沈阳接她的时候,她有些诧异:学校原来在铁岭啊。毫无准备的她,背着一个背包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报到时是她第一次到铁岭。去了之后牛晓丽发现,刚刚成立的高尔夫学院,原来就只有她一个技术老师!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甚至更长的时间里,80多个学生将跟着她一个人学习高尔夫技术。

  那一年,牛晓丽22岁,班里最大的学生都比她大几个月。如果把她混到学生里,没人能认出她是老师。辽宁职业学院的教学楼旁边会准备两条路,一条老师走,另一条学生走。老师的专用通道上会有学生站在路口监督。有一次,牛晓丽去教学楼上课,她心安理得地走在教师通道上,但没一会,负责监督的学生出现了。他告诉牛晓丽“同学”要遵守秩序,要走另一条通道,而不应该在“教师通道”上晃悠。牛晓丽解释说:“我是老师。”学生不信。到最后,事情闹到了学生处。

  通过朋友寄过来的教材书,牛晓丽完成了新学期的教学备案。尽管已经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新学期的课还是让她有些吃惊。很多时候,自己备了三页纸的教案,最后只能讲完一页!那时候,她才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学生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课只能慢慢上。她从最基本的握杆、场地、礼仪、高尔夫的发源和发展讲起,对学生做最基本的普及。即便如此,学生不时冒出来的、在她看来有些难以想象的问题,还是会让她挠头不已。有学生问她:“球进了沙坑为什么还要继续打?”还有学生问她:“果岭上为什么插个旗子?”诸如此类。这让她觉得很累。当然,最后的那种成就感也是其他工作无法比拟的。她开始觉得,老师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2005年年底,有领导来学校检查。牛晓丽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了操场,学生手里拿着球杆站成几个纵列,在统一的口令下,做出了统一的挥杆动作。看到学生完成这些动作,牛晓丽心里挺自豪:“看,我教的学生。”她也在领导眼里看到了欣喜和一丝惊讶,他们中的不少人,大概是第一次看到完整的高尔夫挥杆动作。

  牛晓丽认真想过自己要不要继续教下去。这个工作她并不真正喜欢,而且太累,压力太大。但“小检阅”之后,她决定让自己继续教下去。她说自己看到了希望。如果她放弃了,这些刚刚培养起兴趣的学生就真的没人教了,那就太可惜了。

  私底下,学生叫牛晓丽“丽姐”。下课后,他们会去“丽姐”的宿舍做饭,或者蹭饭吃。“丽姐”上课很有一套,但也有孩子气的一面。有一年她给学生上球童课,一位年龄不大的学生一直在下面说话。牛晓丽实在受不了了,对学生喊道:“你给我出去。”学生不服气,两人吵了起来,她被学生气得在那儿直哭。后来,电话打到了班主任那儿,班主任来了把学生狠狠训了一顿。不久之后,牛晓丽收到了学生的道歉信,写了1000多字。看完之后,牛晓丽的气全都消了。那封信她至今还保存着。

  2006年年底,球场的练习场已经可以打球了。作为当时惟一一个技术老师,学生们的球都是牛晓丽教的。在练习场上课的时候,她会站在一边督促,看到动作不标准、球打不好的学生,她就走过去,说:“靠边,我来。”接过学生手里的球杆,站在打位上,牛晓丽打出了一个臭球。旁边的学生哈哈大笑,然后安慰她说:“老师,你不用紧张,我们知道那是意外。”

  2008年之后,牛晓丽逐渐离开了教学岗位,转做练习场的经理。她觉得压力太大,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继续带好,“当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不想耽误了那些孩子。”

  现在,牛晓丽的主要工作在练习场。当老师的经历让她落下了“职业病”。学生每次在练习场二楼上课的时候,看见有不那么上道的同学,牛老师还是喜欢给他们指点指点。上课的老师也很配合:“来,请牛总给大家讲两句。”

  当年毕业的学生现在不少都成了她的员工,时不时还跟她开玩笑:“丽姐,你的球包上都是灰啊,什么时候拿出来晒晒太阳啊?明天六点我给你打电话呗,你给我背包。”牛晓丽哈哈笑着说:“不行,老了,起不来了。”

  小大人左岳

  左岳今年20岁,已经从高尔夫学院毕业4年。从上学到毕业,他在这个学校待了7年,这里是他的另一个家。

  左岳是练习场的名人。他会跟见到的每个熟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开各式各样的玩笑。看得出来,大家很喜欢这个年龄不大的家伙。遇到向他请教球技的,他也会让别人比划两下,然后尽自己所能,找出别人毛病所在。

  2005年,13岁的左岳来到辽宁职业学院,成了高尔夫学院第一届的学生。高尔夫学院第一届有80名学生,左岳是最小的,最大的大他7岁。左岳小学毕业后,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辽宁职业学院,学起了高尔夫。像他们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一样,之前左岳没有接触过高尔夫。接触之后,他觉得很好玩。

  虽然好玩,但左岳也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和打球上。课上经常看不到他的身影,练球时也找不到人。牛晓丽对他很不满,经常训他。左岳脾气很倔,看到老师训他,索性连课他都不去上了。

  2006年的冬天,练习场还没有完全建好。练习场旁边有一块空地,刚刚下完的雪还没有融化,一片片地堆在上面。雪地里,有一个孩子拿着球杆打球。他手里只有两颗球,打完一颗,打另一颗。两颗都打完后,出去把球捡回来,接着打。

  这个孩子就是左岳,也就是那次偶遇之后,牛晓丽开始觉得,这孩子还有点希望。于是,她开始不断地督促左岳练球:“你文化课跟得不紧,现在又还小,不练球你能干啥呢?”

  2007年,左岳开始在练习场实习。在这段实习期,左岳正式拜师学艺,跟着练习场的一个教练学球。毕业之后,左岳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走向球童岗位,而是留在了龙山国际的练习场,成了练习场的一名员工。留在龙山,左岳看重的是这儿方便的练球机会:没客人的时候随便打;有客人时,把客人服务好了,也可以打。

  左岳现在应该是练习场的第一高手。但本职的球童专业,他也没有忘掉。去年在海南练球期间,为了赚一些生活费,左岳干起了老本行。不过,让左岳有些不高兴的是,球童服务竟然也有地区差异。有一次他下场为客人服务,在其中的某一洞,客人打完球后带起了一块草皮。左岳想都没想,快步走上前,把草皮捡回来放在打痕上,然后铺上了一层沙子。巡场看见了他的整个处理过程,走过来罚了他100块钱。罚完之后,他看着有些莫名其妙的左岳,然后告诉他:“你应该把打起的草皮捡回来,放进你的沙袋里,填上沙就可以了。而不是把草皮也放回去。”左岳心说:“你们又没告诉俺,在俺们东北,俺就是这么修打痕的。”

  左岳去海南练球是为了准备今年的职业球员考试。在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后,他最终还是没去成烟台。左手出现的一些小毛病让他放弃了今年参加比赛的想法。但听到打80几杆的也获得了职业身份的时候,他又有些惋惜:“要是去就好了,去了俺也能考上。”

  毕业后,左岳的同学里留在龙山国际的有10个左右。但现在,还剩下他一个。他有点不理解,球童的收入挺好的,为什么都不当了?“可能是有点累。”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答案。

  尽管现在的收入比当球童少很多,但他还是打算先在练习场干着,“还没想着挣钱,还不到赚钱的年龄。”前些日子,左岳听到了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参加一场比赛时,被裁判取消了比赛资格。比赛时,出发员还没念到他朋友的名字,那个哥们已经完成了开球。于是, 裁判取消了他的参赛资格。左岳听完觉得挺有意思,他在想自己会不会也犯这样的错误?为了避免错误,左岳希望多出去打比赛。当然,条件一定得允许。

  (文/本刊记者 梁悟非 卢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