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崔志强:从高尔夫运动到文化的理性回归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21日09:45  新浪体育微博
伍兹的咆哮(资料图)伍兹的咆哮(资料图)

  新浪体育讯 2008年5月31日,在北京CBD高尔夫俱乐部举办了一场既普通又特别的高尔夫球比赛。说其普通,是因为这是例行的会员月例赛,说其特别,是因为比赛是在以往从没认真执行过的比赛条件下进行的。那就是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比赛,球员之间互相记分,必须击球入洞。每个组还有一名球员负责监督规则的实施,同时为同组球员解释有关规则的问题。

  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上,宣布鸿华/CBD高尔夫俱乐部会员球队成立,并以球队的名义向俱乐部全体会员发出倡议。

  “倡议书”中呼吁两个俱乐部的会员要“注重高尔夫礼仪,遵守时间”,“注意安全、礼让”,“爱护球场”,“注意打球速度”,“遵守规则,诚信、公平”,“诚实记分,比杆赛推球必须入洞”,等等。球队的发起队员每个人都庄重地在倡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三十年前的1978年,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为穷困的逼迫,万般无奈下做出一个在当时堪称“大逆不道”的决定:包产到户。秋夜里昏黄的灯光下,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血手印。正是这一石破天惊的壮举,使小岗村结束了祖祖辈辈唱花鼓逃荒要饭的历史,也为中国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杀出一条“血路”,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

  小岗村的农民兄弟们是因为饥饿和贫困才万般无奈签订了那份血书,谱写出中国农村改革的壮丽序曲,鸿华和CBD的会员们则是因为无法忍受虚假恶俗的高尔夫陋习才发起了“回归高尔夫精神”的倡议,而这个倡议也可能成为中国高尔夫球从运动向文化理性回归的发轫。

  在新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业余高尔夫球之“乱”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严重问题:业余活动的日益奢靡;业余比赛成绩的严重弄虚作假;业余球员的极度“业余”和没有规矩;甚至曾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太多的人仅仅将高尔夫作为“追球散步”的运动项目,无视高尔夫球运动的精神的教育作用,也很少有人认真体味高尔夫球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少有人深刻领会高尔夫作为文化的教育、教化意义。

  这些对球场恶习有切肤之痛的有识之士终于按捺不住挺身而出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将“运动”的高尔夫回归到“文化”的高尔夫,完成了理性的自觉唤醒。

  文化是有力量的,具有感染力、规劝力和约束力,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场”,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文化对人的教化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是无影无形的渗透。“化性迁善莫善于礼。”“礼”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化上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真心期待着,以这份倡议为发端,高尔夫会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

  如今小岗村那张带着18个鲜红手印的字据已经作为珍贵的历史见证永久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如果有一天中国将建立自己的高尔夫球博物馆的话,这份倡议书和在倡议书上签下的23个名字也一定会有自己一席位置,我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崔志强(微博):作者系新浪高尔夫频道专栏作家,曾任中高协秘书长、副主席,现为北京泛华新兴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更多专栏内容)

崔志强:不想把球打进水塘 就不用想那么多(图)(12/8 10:16)
崔志强:打高尔夫就是找乐子 常思一二不念八九(11/23 10:21)
崔志强:高尔夫短打很重要 长在短处才能赢 (11/8 08:45)
崔志强:帮助球员是高尔夫裁判的职责(9/29 09:56)
崔志强:为了快乐 而非为了生气才打高尔夫球(8/30 10:19)
崔志强:想学好高尔夫 必须找真正懂行的人教(7/26 10:14)
崔志强:高尔夫场上不要教我诈 靠蒙骗获胜不光彩(7/19 10:35)
崔志强:城市是否发达看下水道 球场是否优质看排水(6/24 11:33)
崔志强:学习打高尔夫球也需要天分(6/13 14:27)
崔志强:青少年学打高尔夫应以享受快乐为基础(5/24 10:27)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0中国高尔夫报道专题   崔志强专栏

更多关于 崔志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