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小艾伯特·戈尔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异常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并组织20个国家多达1500名专家起草了一份宏篇科学报告。报告序篇的《给决策者摘要》中,第一次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主流理论提出,并随着后来《京都议定书》限制碳排放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得到确认。
然而,关于这一理论的主要支点却一直受到广泛的质疑。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美国气象预报专家沃茨致力于调查原始温度数据采集点的质量问题。截至2009年底,他们已经实地调查了534个气象站。按照美国官方的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象站标准,他们发现已经调查的气象站中,有56%是严重不合格的(误差高于5摄氏度);87%的气象站是不合格的(误差高于1摄氏度)。而这些不合格的气象站的测量数据多数是偏向暖化一边的。
此外,美国最权威的飓风预报专家威廉·格雷也在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演讲时公开表示,“全球变暖”有数据操控的嫌疑。
除了原始数据,得出“全球变暖”结论的电脑模型获得了更多的怀疑之声。在IPCC的报告中,年轻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曼绘制的新的温度分布图荣登首页的重要位置,这就是著名的“曲棍球棒”图表。因为从该图表上看,在过去1000年中,气温变化几乎是一条平线,随后在末端上升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推翻了许多前人科学家关于“过去的全球气温比20世纪末高”的结论。
曼的“曲棍球棒”图表正是IPCC所希望获得的结果。但接着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曼和他的图表产生了怀疑:由资深统计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统计学委员会主席瓦格曼领头的3个统计学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曼的去中心方法在数学上根本是不正确的。如果不用这种运算法则,再度显示的图表与以往一样,可以看出中世纪比今天还要热。而曼对此的辩解竟然是:方法不正确没有关系,结论对就行了。
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专家于飞也表达了同样的怀疑。 “工业革命以来的变暖是属实,但是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样的变暖很平常。”于飞说,他最近参与一个重大项目的数据整理,调查整理了中国一千年主要气候特征的变化:“根据史书、树轮、岩层反推,平均气温是很容易得到的,大约在汉朝时期比现在更暖。”
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塞斯更是支持并发起“俄勒冈宣言”,收集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真实签名。“俄勒冈宣言”签署者同意: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温室气体造成地球的灾难式变暖。至今,已经有31072人签名,其中有9021名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签名者,甚至包括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费里曼·戴森。
“戈尔们的赢利模式相当清晰,作为最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和倡导遏制全球变暖的教父,戈尔在这一角色上获得了远远超过副总统和参议员的成就……”
阴谋论 “气候门”的背后
如果说针对全球变暖论的学界讨论还只能扮演争议与质疑的角色,那么,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不断曝光的“气候门”事件则更为这套理论添加了阴谋论的注脚。
该事件起因于来自俄罗斯的电脑黑客入侵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窃取了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并将其公诸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菲尔·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刚刚完成迈克尔·曼的戏法,也就是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完成的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琼斯已经确认这封邮件是真的,而他正是为IPCC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在被公布的类似多封邮件中可以看出,气象专家的研究并不严肃。
在“气候门”事件曝光之后,更多的环保人士开始反思由英美科学家小圈子主导的全球变暖论,其推出动机和时机是否真的只为“拯救地球”的高尚目的。有中国专家表示,美欧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于遏制“金砖四国”的发展上具有共同利益,而在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台,其用意也是不言自明的。“继贸易保护主义之后,我们应当关注的下一个焦点就是环保保护主义。”
而“全球变暖论”催生的碳交易更是被认为将改变未来世界的格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成交额的增长从220亿欧元上升到400亿欧元,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据点碳公司预测,2008年全年的二氧化碳交易量将达到42亿吨。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这一预估的焦点就是中印在未来的加入。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两年之后,中国和印度将携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碳排放的前两位,也是碳交易的最大潜在市场。恰恰选在此时打出环保标语,全球变暖理论恐怕难以摆脱阴谋论的指控。
受益人 戈尔和奥巴马们在“气候门”事件和阴谋论的连番冲击下,全球变暖论将科学外衣与商业外衣混搭的轮廓逐渐清晰,在这桩价值万亿美元的生意之中,真正的受益人除了地球之外,还有戈尔和奥巴马们。
戈尔们的赢利模式相当清晰。身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公司——美国碳交易系统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戈尔通过直接投资和参与的碳排放交易与为这个庞大市场提供顾问咨询和演讲,已经赚取了超过上亿美元的财产,而一旦美国的国会正式通过以全球变暖为理由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戈尔的个人财富还将爆炸性扩展。然而,据美国媒体爆料,一向被尊为环保斗士的戈尔,其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豪宅的用电量大约是普通美国家庭的15倍,普通中国家庭的100倍。
奥巴马们的眼光显然放得更为深远。在抛弃了布什政府紧抱不放的石油公司后,奥巴马在新施政纲领中,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列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经济增长点。为此,奥巴马正力争在国会以全球变暖为理由通过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这也将是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工作重心。通过限排,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市场化推广,加快各类贴着环保标签的非政府组织的运营发展,以此代替落后的石油等能源工业成为经济的新支柱,这就是奥巴马任期内要完成的经济转型任务。
而限排令带来的更大商机则来自国际间方兴未艾的碳交易。在低碳排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约定条件时,碳信用额度的价值日益凸显,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将势不可挡。经过几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渐趋成熟,参与国不断增加。除了奥巴马支持下成立的世界最大的美国碳交易系统控股公司外,英国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加拿大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都相继成立,甚至日本综合商社也以他们在全球控制常规资源的方法逐步成为碳排放权的领跑者。“这是一场制定未来全球经济游戏规则的较量,而我们目前已经处于晚起跑的不利态势中。”据一位业内专家介绍,由于目前中国依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必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规定,虽然对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受限制有利,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在碳交易方面落后于众发达国家的现实。“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最大的碳排放额度净买方。到时游戏规则已经制定好,受益人也已经确定,只等后来者的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