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高尔夫 这块奶酪好吃不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10:53 《高球先生》
行外人说起高尔夫往往用四个字来形容——“贵族游戏”,再往下说便没了下文。但让他们举出“贵族游戏”的理由却一点也不含糊,建球场所需的超大面积、打一场球不菲的价格、象征身份的会员证还有那价格高昂的球具,再说下去便是高尔夫球手超高的奖金和伍兹常年霸占体育选手财富排行榜首位。 是的,从来就没有人否认这个领域是个藏金行业,即使是在起步才二十年之久的中国。 掘金者的“掘姿” 高尔夫市场就像一个金光闪闪的“金矿”,在高尔夫行业里涵盖了高尔夫用品生产制作、高尔夫赛事经纪和策划、高尔夫会籍营销管理、高尔夫球场消费、高尔夫教育培训、高尔夫旅游、房产等众多产业链在内的庞大市场,而在链条内生存的各个企业主正是高尔夫这个金矿的“掘金者”。 同时因为高尔夫不同于其它的运动项目,这个消费群体聚集了大量购买能力强的人群。在市场经济,企业的每一步都经过周密的预算,尤其是大型企业。但我们看到汇丰银行、安联保险、欧米茄、索尼、宝马等众多的大牌企业不厌其烦地赞助高尔夫球赛时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他们得到的回报远远高于付出。 有金矿就必然吸引大量的掘金者,有掘金者就不会缺乏故事。 在中国,高尔夫的起步刚刚开始,但很多人还是前赴后继地闯入这个领域,加入掘金者的行列,高尔夫这块“美味的奶酪”在中国究竟好不好吃?容不容易吃? 中国的高尔夫掘金者中,不外乎有三种群体:第一种是摸索到掘金门道的,这类人往往利用市场机会,借助集团力量或者良好的人脉关系,引进外国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掘到第一桶金;第二种是徘徊在得失之间,这类群体在高尔夫行业沉浮多次,甚至多次创业,虽不能跻身一流,但也深谙此中之道;这类人在掘金者中占了多数。最后一种是在高尔夫行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除开少数经营不善之外,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开拓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高尔夫行业的探索上。 中国高尔夫行业的从业人数的确切数据我们难以知晓,但每年都已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也预示着这个行业的朝气蓬勃。我们不怀疑有部分人已经在“金矿”里掘到大金块,但中国高尔夫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行业里的竞争战略仍是“红海”为主,在这个“金矿”里又有多少人在痛苦挣扎? 城头变换大王旗 细数中国高尔夫行业有关的企业和产品,我们几乎想不起多少个响当当的企业名字。虽然这跟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有关,但这样的借口不能长期维持下去。《高球先生》曾经调查过国产球具的经营状况,得出的结果是“国产球具面临寒冬”,正如一位球友在球场上说的,“国产球具拿不出手。” 而赛事组织策划方面,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赛事公司的总监这样说道:“本以为这个行业是一个金矿,当初怎么想着也要挤进来。但进来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个圈子就这么大,而且赛事组织进入门槛低,大家都拼命争夺资源,而提供的服务却又大同小异,结果都是各分一杯羹。”还有一个高尔夫产品供应商二次创业的故事,由于高尔夫产品价格的不菲,他想扩大自己的经营却又遭遇资金瓶颈,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告“掘金”失败,目前他正进行着二次创业,结果如何有待时间证明。这两个例子也许不具代表性,但却能说明部分“掘金者”的生存状况。 而高尔夫培训、高尔夫旅游和高尔夫广告媒体等也是步履蹒跚,满足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不知道他们的“金”又掘得如何? 高科技的高尔夫产品我们斗不过国外的厂商,低门槛的经营又容易陷入复制的激烈竞争中,资金链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的“掘金者”该如何破处坚冰?高尔夫这块奶酪有多好吃?谁又能掘到一大桶金?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