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职业球员以教球为生 中国高尔夫球场现状揭秘(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12:27  羊城晚报-高尔夫周刊

要跨这道门槛,真难

  什么人都能参加?这不可能。

  国内高尔夫职业资格考试向来因其严格的标准而出名,这从今年的参赛资格要求中便可略见一斑,只有4类人有机会在这个比赛场上挥杆———

  1、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所认证的职业教练;

  2、曾代表中国队参加过国际性赛事的业余球员;

  3、在2006年中国男、女业余积分排名榜上位居前30名的球员;

  4、曾获得过2006年职业比赛参赛资格的球员。(仅这一项规定,就已经使得不少有实力的业余球手无缘比赛,更是将大多数的高球爱好者拒之门外。)

  取得考试资格就万事无忧了?当然不是!

  在为期四天的考试期间,每一位选手必须在5小时10分钟内完成当天的比赛。预选淘汰制是比赛中最为残酷的一点,选手们前两天的考试成绩不仅计入总成绩,影响着最终的排名,还直接决定了后两天的参赛资格。前两轮

预选赛打下来,成绩垫底的就只能收拾行李回家。即使通过了专业技能考核,还得在
高尔夫
球规则及理论笔试中同时合格,才能取得职业认证。

  考试标准一般是男子四轮296杆,女子三轮228杆。通过考试标准的球员将获得中国职业选手身份以及一定时期内年中国职业比赛的资格,而名次靠前却未能通过考试标准的选手就只能获得一定时期内的中国职业比赛资格。

  在这种严格的考试制度下,出现没有选手通过考试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3月份结束的2007年全国职业球员考试就延续了去年27人无人通过的历史,以0人通过标准的结果告终。

  高尔夫职业球员考试被公认为最昂贵的考试!此话怎讲?

  其实,算算账便一清二楚。光考试费便是1500元,球场费今年是100块钱一轮,而球童费是180元一轮,打完整场男子比赛要四轮,那么花在比赛上的钱就要2540元。比赛期间的其他费用,包括旅费、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等均是自理,考个试怎么都得花上5000块。因而,没有足够的金钱作为后盾,那么职业球员这条路便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从球场后勤做到高球教练的成都周先生开玩笑说:“考职有风险,考前需谨慎。”如今既有练习场的固定工资,又能够拿到一小时几百块的教练费,收入水平在成都称得上小康的他正是因为有了资金保障,才能继续走在追求职业球员资格的道路上:“几年考试下来花费几万,要是没点家底,早就破产了!”

  差距,不仅仅是个钱字

  国内球手要靠教球维持生活,而国外真正的职业选手是从来不教球的

  在谈到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手与国外职业高尔夫球手的区别时,张连伟意味深长地举例说,国内球手要靠教球维持生活,而国外真正的职业选手是从不教球的。

  这个对比看似漫不经心,却道出了问题的关键。职业选手为何不教球?因为业余选手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选手面对的往往是动作错误百出的业余选手,久而久之,职业选手的击球动作和竞技状态往往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我们的球员在经济上的困顿,是缩短与欧美职业球手差距的障碍。从1995年第一届Volvo中国公开赛开始写起,国内职业高尔夫比赛的历史至今也只有短短13年。在这十多年间,中国不仅将Volvo中国公开赛从亚巡赛发展成为奖金超过百万美元的欧巡赛中国站,而且还相继举办了诸如2004年北京举行的大佛杯中国高尔夫精英挑战赛、2005年三亚举办的TCL精英赛等有影响力的大赛事。

  然而对选手来说,赛事多也未必是好事———负担不起啊。在采访中,不少球手都反映,今年参加中巡赛的负担太重。以南京站为例,赛事指定选手入住的酒店每晚要价七八百元,吃个早餐就需128元还要加15%的服务费。一站比赛下来,花费接近一万。如果成绩不佳,奖金可能只有三四千元。甚至如果不进前十,就要面临亏本的可能。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不少球员只能在周边寻找便宜的小旅馆栖身,休息和恢复都打了折扣。张连伟就指出,如果站数增加,球手参赛的花费就会增加,反而增加了负担。“为什么不能增加奖金、压缩场次呢?”张连伟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不过站数减少了,又怎么配得上中巡赛的名称呢……”

  放在国外,张连伟的疑惑就不成为问题。以四大满贯赛事为例,奖金无不超过700万美元。国内奖金最高的赛事,是“美的”中国精英赛。这项赛事去年的总奖金是168万元人民币,今年大幅上升后也不过40万美元。

  奖金差距之悬殊,令人为国内球员叹息。

  【后记】

  如果将中国职业高尔夫运动比作星星之火,那么现有那100多名职业球手便是火种。比起10年以前,他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是鸟枪换炮。然而通过调查,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沉重的事实———这些火种中的相当一部分,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更有甚者,已经空挂着“职业”的名头。

  人总要吃喝拉撒睡,没有起码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更远大的目标和进步。因此,我们很难责怪那些逐步远离高尔夫运动的职业球手。相反,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因为他们依然以各种方式在中国推广着高尔夫运动。正如张连伟所言,要做大中国高尔夫这块蛋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投入。单纯靠某个人、某个球会、某家企业的支持,蛋糕永远做不大。我们也看到,有些方面考虑的却已经是怎么分一杯羹了。中国的职业高尔夫球员证,在国外的球会尚且能享受会员甚至全免费的待遇,可在国内某些地方却形同虚设。在商言商固然无可非议,但类似的举动绝对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职业高尔夫球手是国内同行业的精英分子,如果他们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那么,提高水平从何谈起,培育市场又从何谈起?

  另外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我们的赛事。有参赛资格却承受不了参赛的高额费用,已经成为不少球员的心病。就算成绩出众如张连伟者,在中巡赛获得的奖金也只够应付开支并小有盈余。连比赛都打不起的话,提高水平又从何说起?水平不高的球员和赛事,又从何吸引赞助商的青睐?

  火种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但也请善待他们。否则,我们前面的弯路会更长、更长……

  文/本报记者 彭浩

  实习生 潘绚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