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以刚《棋赛缘》6:从友谊到对抗我们用了25年

华以刚《棋赛缘》6:从友谊到对抗我们用了25年
2019年11月27日 06:30 新浪体育综合
1976 年中国代表团参观日本棋院特别对局室“幽玄” 1976 年中国代表团参观日本棋院特别对局室“幽玄”

  中日友谊赛

  回顾 1960 年,中日两国还处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当然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开展民间交流是缓和对抗的理智途径。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日本参议员松村谦三共同倡导的中日围棋交流就于 1960 年 5 月起步了。当时中国的水平很低,完全是受教方,没有半点对抗的意思,所以叫中日围棋友谊赛,名副其实。

  1966 年 11 月日本代表团来访,这是中国“文革”前的最后一次中日友谊赛,此后赛事中断。牵头赞助友谊赛的是日本朝日新闻社和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全国本部。1973 年友谊赛重新恢复,牵头赞助方改为读卖新闻社,日中友协依然参与。单年日方来访,双年中方出访。出访代表团的棋手一共 8 人,包括女棋手。每次活动都安排 7 场比赛,所以对局总数是 56 局。日方的名单无论出访还是迎访,棋手都由职业男、女棋手和业余强豪等三部分组成。中国队出访时,强手相对集中,而迎访时上场的面相对变宽,所以出访胜率高于来访。中国队的总胜率随着“聂旋风”的出现而逐年上升。1976 年,27 胜 5 和 24 负,中国队首开出访纪录。

  1978 年,日方东道主首次在 7 场中插入了三番棋,这是将中国队视为正式对手的标志。1980 年,32 胜 24 败。1982 年起陈祖德、华以刚等老棋手相继淡出,大量起用了逐渐成熟的 60 后新人,取得骄人战绩,43 胜 13 败!日本主办方大跌眼镜。于是1983 年的来访代表团,棋手名单史无前例:没有业余强豪了,清一色职业高段。由石田芳夫、小林光一、石井邦生(井山裕太之师)、苑田勇一等 4 名九段和 4 名八段选手组成。出访前石田团长公开宣布:代表团的目标是总成绩 40 胜以上。这意味着每人都得 5 胜 2 败以上。对此,中国队对内对外都没有吭声,只是在出场办法上作了改变。原来,一直以来的出场办法,都是下完一场,晚上经过领导层讨论之后,才通知对方第二天的上场名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竞技状态好的棋手出场多一些。记得连出访时都这么办。这样对日方当然不够礼貌,也不方便,但是日方对此从未吐槽。这一次,中方一揽子交出了所有场次上场名单。最后结果虽然是日方 31 胜 25 败,日本大胜,但是与石田的至少 40 胜的目标,差距也是显而易见。

  1984 年,访日代表团更加年轻化。东道主强调,现在已经是“日中围棋决战”的时代。其实使用中文就是中日围棋对抗赛。这一叫法在 1985 年 5 月坂田荣男代表团访华时终于被正式启用。这个代表团成员段位之高又创新纪录,由 6 名九段和 2 名八段选手组成。中国队取得 26 胜 26 负 1 和的历史最好成绩,属于重大突破。

  特别是其中的三番棋,5 胜 1 和 1 负,被坂田荣男表述为“惨败”。坂田还认为,这次比赛表明日中之间的差距极小,日中围棋已进入真正的对抗时代。从中日友谊赛到中日对抗赛,包括 1966 到 1973 年的中断,一个关键词的改变,我们花了二十五年。本书另附新作《1960 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始末——新中国与日本围棋外交溯源》一文,对 1960 年中日围棋友谊赛的缘起作了深入的探索,对围棋在中国外交工作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了详尽分析,是笔者最新的思考和视角。这篇新作是应约为《中华读书报》撰写的专稿。

  相关阅读:

  华以刚《棋赛缘》3:全国赛与全运会的性质意义

  华以刚《棋赛缘》2:棋战与棋赛叫法的区别何在

  华以刚《棋赛缘》1:中日棋院内涵其实完全不同

  华以刚《棋赛缘》前言:还原中国围棋人奋斗过程

  《棋赛缘》华以刚编著,杭州出版社2019年9月,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围棋丛书。原书印刷数量有限,购买请搜索淘宝网店“杭州棋文化 杭帮菜研究”。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