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强迫意识会带来难以忍受的心理苦痛,但是韩国围棋得以成长的原动力,恰恰又是强迫意识。
韩国围棋对日本抱有,实力和文化双重的自卑情结,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克服过程。如果不回顾这个过程,就很难说通韩国围棋。而且,强迫意识源源不断提供了生存的能量,本身就不能忽略。那么,韩国围棋对日本抱有的强迫意识达到何种程度,而负能量如何转变为正能量的?
看赵治勋的回忆录,他首次和山部俊郎九段对局时,深知他“变幻的山部”的名声。赵治勋说,他当时满脑子想“山部会下什么神奇手段?”结果未战先怯。围棋的胜负,就是如此。
也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人问藤泽秀行“如何能涨棋?”藤泽说:“年轻棋手只要赢了前辈棋手或名人,心里就会想,‘没什么了不起嘛,我不是赢了?’,然后就有了自信。”
藤泽秀行的这番话很容易理解为个人体会,但现在仔细品味,实际是说出了胜负和强迫意识的核心要诣。克服强迫意识的理论,可以如下总结。
“输吧,输。实力有差距,当然要输”,首先抱这种心态,然后下下看。即宽容地审视自己,然后去尝试。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否认差距,试图克服不安本身,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即努力摆脱强迫意识的挣扎本身,只会唤醒更大的强迫意识。
克服内心不安的唯一力量,是源于对自我不安的审视。这在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无思”、“不要去想”这类的自我暗示,只会带来更深的挫折感。如果实力有差距,“当然”要输棋。如果不认可这种“当然”,会进一步助长内面的挫败意识和劣等感。按压劣等感,或如自卑意识的努力会愈来愈吃力,遂导致恶循环。但是一旦审视自己并认可了差距,不安就会消失。
70年代中期,韩国有一位棋手冷静审视着自己,打磨实力。曹薰铉说:“日本围棋确实很强,他们对待围棋的真挚的态度让人恐怖,我们必须学习。还有,我们必须好好练,不练就会落后。我们迄今为止,把日本围棋看做是克服和超越的对象,但现在状况有变,因为有中国。我看了他们的棋谱,完全是日本顶尖水准,我很想和聂卫平较量一下。”(韩《围棋》杂志 1977.8 译注:曹薰铉1977年就盯着聂卫平了,而且战略考量中国)
曹薰铉果然很冷静,而且敢于认可差距,进而可以审视自己。
但是,仅靠审视有用吗?没有用。更重要的是实际体验,即验证自我的审视。围棋最重要的是体验,但不容易。不仅实力普遍低下,而且共同体的意识底层弥漫的是浓浓的挫折感。那么由谁来审视、体验和克服呢?说来说去,还是关乎天才。
在于围棋,天才是绝对的必须。因为围棋终究是个人的胜负,是1对1的战斗。而且只有天才能超越共同体的水准。围棋的胜负很公平,关键是机会。只要天才能抓住了机会,就可以唤来“觉醒”,以此超越强迫情结。即藤泽秀行所说,“没什么了不起嘛”。天才的作用,对于围棋是太过重要。而且只有天才能代表共同体,率先克服强迫意识。当然,怎么定义天才,也须商榷,但围棋的本质就是和天才呼应。吴清源,就是典型的例子。
4、天才个人的突破和共同体跟进的过程
韩国围棋摆脱日本强迫症的过程,可以总结为四盘棋。
图5(1978年曹薰铉战胜藤泽秀行)
黑 曹薰铉定先贴3目 白 藤泽秀行
1978年曹薰铉执黑贴3目定先战胜了藤泽秀行。虽然不是分先对局,但足以提高韩国围棋的自信,因为棋的内容很出色。黑1体现了曹薰铉的棋感和实力,当时小林光一等都认为,黑棋该走A位。藤泽白2是败着,黑3守住右下后,是黑优的局面。白2、4所得不过23目。
图6(1984年曹薰铉战胜林海峰)
黑 林海峰九段 白 曹薰铉九段
白2、4厚实,以后可以兼得A或B。林海峰黑3,也有意见认为,很想走C或D。(1984年韩日职业棋手交流战 白 曹薰铉九段 黑 林海峰九段)
这局棋曹薰铉对局的姿势充满了紧张感,收获是不仅克服强迫意识战而胜之,而且棋的内容让人满意。这局棋超过250手的次序,其实每步棋都要克服来自内心的紧张感。如果不具备非凡的实力和精神力,很难坚持到最后。
图7(1989年首届应氏杯决赛五番棋首局)
黑 聂卫平九段 白 曹薰铉九段
1989年,曹薰铉的实力和自信达到了顶点,但是体验或如实践是另一回事。应氏杯曹薰铉如果输给了聂卫平,韩国围棋还有长时间欠缺自信。聂卫平白1、3是意识到大贴目的貌似很缓的厚实下法。曹薰铉黑4以后,白A至黑D,黑棋的实地可观,但白棋同样赢得了全局的厚味和势力。
图8(1992年李昌镐获得东洋证券杯冠军)
黑 林海峰九段 白 李昌镐五段
1992年当时,韩国围棋克服日本强迫症的迹象很明显,而不再对日本围棋抱有任何负担,是通过李昌镐获得东洋证券冠军得到了确认。刘昌赫、李昌镐这一代,在文化层面对日本也不抱有任何负担和情结。
白1是手筋预防B位断点的手筋,下一步黑棋A位拦下,白棋也会脱先。如果黑棋B位断,至白E黑棋反而会被吃。
以上四盘对局,是个人的胜负,但共同体有着追随第一人水平的倾向,心理上也是如此。即第一人的实力和心态,自然而然成为共有的。所以个人的胜负,即是共同体的胜负。
1992年李昌镐在第3届东洋证券杯决赛3比2战胜林海峰获得冠军,韩国围棋彻底摆脱了对日本围棋的强迫意识。
5、典范消失,系统的开放和闭锁
克服对日本的强迫意识,大概花了多长时间呢?
从1945年算起,约四十年的时间。从两三千棋迷发展到动辄云云700万围棋人口的时代。但是,韩国围棋克服对日本的强迫意识的同时,又担上了更大的负担。因为效仿日本发展起来的韩国围棋,需要寻找新的典范。如果没有典范,很容易不进则退。
1983年,《围棋》杂志(5月刊)采访了访韩的石田芳夫九段。
-你持续低迷的原因是什么?
“13年前我冲击头衔的时候,以无惧的态度直线上升。但是处于卫冕的立场,我就僵化了。还是挑战时期好啊。”
-你认为赵治勋棋圣时代,会持续多长时间?
“就看赵棋圣他自己的态度。如果依然抱有挑战的心态,他的时代会持续下去。如果过分意识到守成,赵的时代有可能出乎意料地过早结束。相比前辈棋手,后辈棋手的挑战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石田芳夫这一席言,同样不止于个人。在于围棋,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挑战,就会停滞和衰退。胜负,就是竞争,关闭内心的竞争之门,无疑是最危险的。
事实上就是如此。如果说强迫意识是韩国现代围棋史意义的成长的重要主题,那么这种成长模式达到顶点时刻,危机也就会到来。即韩国围棋失去效仿的典范的时候,危机也就开始。自我定位、自我认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前方有日本围棋可追赶的时候,自我定位起来相对很容易,因为挑战让你看清前辙。正如个人,内心潜伏的强迫情结会唤醒战斗精神。
典范消失,系统就容易闭锁起来。没有典范意味着要画自画像,这实在很难。有典范,系统就会开放,而典范就是可以鉴照的镜子,可以凝视和定位自我。但是典范消失,自我也容易随同“镜子”丢失掉。
所以没必要把“强迫意识”看做是消极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是发展的源动力。举例说,很多人小时候有过因体力或精神力的孱弱,饱受环境压迫的经历,而且有想效仿或者克服的对象,并为此付出努力。无论个人还是共同体,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围棋最合适的制度性装置是什么呢?就是培养天才的系统。克服心理极限,带来盘上变化的力量,除了天才很难具备。天才天生就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因内在有觉醒的力量,天才始终对现实抱有不安感和不满。
1983年徐奉洙说:“曹薰铉是非常出色的人,我们所有人都在学他,尤其我学得最多。”
2007年李世石说:“天才只有一个就够了。”李世石这话可能多少有夸张的成分,但不能姑妄听之,因为此言的真谛,并不仅限胜负世界。
围棋是强调技和艺的特殊的世界。在艺术世界,天才会开辟新的境界和领域。围棋亦是如此。所以评价韩国围棋制度,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即是否具备了培养天才的系统。如果按这个角度,现在的韩国围棋界又是如何呢?
6、韩国围棋是否具备了自觉自省的能力?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如果说强迫意识是韩国围棋发展的源动力,那么强迫意识消失的今天,韩国围棋成长的动力究竟源于何处呢?即是否具备了可以和强迫意识相较的精神能量?
强迫意识的核心是自觉自省觉的能力。因自觉自省,所以内心会积压情结,进而会努力克服。那么,当今的韩国围棋是否具备了自觉自省的能力呢?现在韩国围棋担负着只能自我鉴照的压力,即只能自己打磨镜子来即按照自我。呢么,这个镜子会是什么呢?
现在举最重要的一例。
围棋是艺和技调和的世界。如果强调艺术,围棋就向艺术倾斜,如果强调技术,就会倾向于体育。过去强调围棋的技,引起了被视作“神仙游戏”的、“杂技”类的文化误解。这是因为朝鲜时代末期,士大夫们也就下下彩棋,游冶玩乐。而今强调围棋的技,是升华到了体育。这是因为注重了围棋胜负的公平性。
但是,围棋仅强调公平性并不够。而鉴照围棋的那面镜子,必须是围棋内在的本质。即围棋只能以围棋鉴照。现在,韩国围棋是如何自我定位和认同呢?2001年韩国围棋决定转向体育,那么韩国围棋有了体育属性就很充分吗?显然不是。因为这只是强调了围棋的技的层面,而围棋的艺的层面,同样不能忽略。这是韩国围棋应自觉自省的所在。
技和艺协调发展,这理当成为围棋的核心,并以此为基础开放系统。韩国围棋克服日本强迫意识后,可自鉴自照发展的力量就是源于此。
(蓝烈)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