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振谈上海围棋困局 基础雄厚为何只能幼儿园选材

2013年05月13日14:43  东方早报

  ■ 棋院副院长刘世振[微博]谈沪上棋坛困局 多个年龄段人才储备已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

  上周六,2013“金立智能手机杯”围甲联赛第五轮战罢,中国移动上海队在主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以0比4不敌卫冕冠军重庆银行队,结束了联赛四连胜。尽管遭遇首败,但在上海棋院副院长、总教练刘世振看来,随着新星范蕴若的成长,上海队正在变得越来越稳定。不过,范蕴若的成熟却不能改变上海围棋基础雄厚,有志职业棋手的选手却寥寥无几的尴尬,“现在,我们只能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始选材培养。”

  基础雄厚却职业选手匮乏

  去年范蕴若就在常昊[微博]等前辈队友的帮助下开始在围甲崭露头角。年少成名的范蕴若很早就与范廷钰、芈昱廷一起被称作棋界的“两饭一米”,这两年在常昊的指点下,他也进步神速逐步弥补了上海队阵容中的缺口。“他这一台能顶住,就让整个上海队的实力更加稳定。因为上海队属于平均实力,缺一个角都没法下。”在刘世振眼里,范蕴若的成熟也恰恰是上海队这个赛季位居围甲榜首的重要因素。

  不过一个范蕴若并不能缓解上海围棋基础雄厚,职业道路却乏人的矛盾。在范蕴若冒尖前,上海队一度是围甲诸队中平均年龄最大的。“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年龄段,上海都不具备全国顶尖的棋手。”刘世振坦言为了不让围棋重镇上海受困于人才断层的尴尬,上海棋院不得不把人才培养工作“超前化”,因为如今上海小学段中的围棋尖子相比全国同年龄段都已经落后不少。

  对此,刘世振感叹上海学棋的孩子不少,真正出来的职业棋手反而不多,问题就出在如今的教棋模式功利性太多。他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今学棋学费特别贵,启蒙阶段就是100元一节课,高的甚至达到200元一节课。“家长投入了这么多,很难不去逼着小孩学,小孩学棋的压力自然就大了。”除了学棋压力增加外,竞争关系也让很多孩子喘不过气,“现在学棋从业余升段或走职业都是直接的竞争。如果去道场学棋,那么更是赤裸裸、你死我活的竞争。”

  单就培养模式而言,刘世振更喜欢过去带着“传统体制”印记的模式,但现在道场化的培养模式也让他和上海棋院不得不冒着风险投入,“我们必须从幼儿园开始抓,培养有潜力的孩子,当然我们也必须冒他们最终不走职业路的风险。”

  “培养棋手不能光走捷径”

  从幼儿园有天赋的孩子开始抓,却要冒着对方不走职业路的风险。这样的窘境恰恰是上海围棋尴尬的侧面写照。一方面,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智力都愿意报名学围棋,每年考级的压断马路,上海的棋童多达数万人;另一方面,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彻底放弃学业去当专业棋手。

  要知道,每年的职业定段赛参赛者多达500人,而他们当中只有25人能成为职业初段,录取率仅有5%,这甚至堪比重点大学的录取率。除了成材率不高,走职业棋手之路还要吃很多苦,“单就孩子纯粹在北京道场学棋来说,每年花费就多达10万元。”刘世振说这还不包括家长陪读等多方面的昂贵开支。更何况,颇具天赋的孩子必须在9岁就决定是否走职业道路,这其中的风险很多上海家长都会一再掂量。

  即便如今儿子已经跻身围甲主力并将出战新人王赛,范蕴若的父亲还是有些赌赢了的后怕感,“假如现在人家来问我,我会说不要去了。我觉得这条路太难,孩子们从早到晚就是学棋,很拼命,但绝大部分人会被淘汰。要打围甲更是很难很难。所以就算职业入段,还有很多人选择去大学。”

  当然,一些在道场中显露潜质的棋童会被一些围棋队看重,并代为支付学费,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会认真斟酌这条竞争远胜高考的人生路。“尤其在上海,基础繁荣,尖子少的现象尤为显眼。”刘世振透露如今在北京道场学棋,准备走职业路的上海小棋童也就屈指可数的两三个。

  如今即便是风光的道场也面临着尴尬,“因为学棋的孩子基数很大,但走职业路的人口却在萎缩。”而不少省市直接去道场买人的现象也让刘世振担忧。

  为了上海围棋的未来,刘世振说上海棋院也在努力培养青少年棋手,除了为有潜力的孩子支付费用外,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也联合不少围棋特色学校培养孩子,“不过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毕竟培养职业棋手不能光走捷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