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的拓荒者李胜利 年过六旬仍奔波教学一线

2013年04月02日10:16  球迷报

  见到李胜利是在北京复兴医院的输液室里。他每天从大兴赶往昌平,寒来暑往,上一堂课要四五个小时,为了赶路常常吃不上饭。尽管这样他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80公里往返中,风雨无阻从未缺课。由于身体长期透支,他患上了阑尾炎,现在到这里输液已经是第十天了。

  60多岁的人,本该颐养天年了,怎么还疲于奔波呢?

  作为“五星级志愿者”和“大兴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的李胜利老师,享有中国国际象棋高级教练、北京市棋类协会委员、北京市大兴区“久盛国际象棋培训中心”理事长、北京市大兴区棋类协会副秘书长的头衔,并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常青藤”赛事中担任过总监。

  在他旗下的国际象棋普及教育发展至今,已拥有100名骨干教师,20名裁判员,上万名学员,施教范围覆盖了北京周边48所学校,并把普及国际象棋的公益服务扩展到福利院、少年宫和部队。他经多年努力已经培育出国际象棋大师陈旭、国家二级运动员刘颖、三级运动员袁慧卓、一级棋士李思奇和王思奇……

  一路走来,李胜利的道路举步维艰。

  1966年,父母相继去世的李胜利结束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插队28年的知青生涯回到北京,怀着对天下亲情的一腔博爱,投入到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公益事业中。

  当时中国的“国际象棋”运动还处于未开垦的荒芜状态,大多数中国人只青睐中国象棋而对国际象棋知之甚少,甚至连棋子什么样都没见过,更别提棋盘形制,竞技规则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胜利开始了他的国际象棋普及教育事业,1999年他说服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在大兴少年宫组建了国际象棋班,初创时只有四个孩子,每逢寒暑假他都带孩子们集训、参赛。几个学期下来学员不但没有流失,反而逐年递增。在他的呵护下,这棵由他亲手栽种的小苗日渐茁壮起来。

  2001年,时任大兴九小校长的李达特邀李胜利为国际象棋教师,由此将国际象棋纳入小学教育的正式课程。2004年本着“十五”期间提出的科研新课题“国际象棋进入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心智发育的研究”的精神,经过李胜利撮合,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大兴九小率先成为全国小学棋类教育研究实验基地。以此为龙头,牵动了大兴八所小学联盟,制定了国际象棋入校教育。

  2005年由北京大兴民政局批准,在大兴九小正式成立了“久胜国际象棋培训中心”基地,李胜利倾其一生积蓄的五万元人民币,投入给基地建设。

  从2005年1月在大兴九小举办首届国际象棋等级赛开始,培训中心的孩子连续九届夺得团体冠军。2008年大兴九小被命名为“棋类体育传统学校”,揭幕仪式上,专家一对十棋赛表演,家庭对弈,老师对弈的场面极为感人。此后李胜利又与国内各区、县“棋协”创办了“新苗杯国际象棋赛”,相继邀请到邢台、邯郸等地的少年棋手来北京进行交流。

  李胜利的事业开始忙碌起来:

  2005年进入北京市第五福利院,创立国际象棋班,李胜利每周一次,进行2小时义务授课。他的义举不但受到老人们青睐,还得到国际友人赞扬。一直到2007年,除了带老人们参加国际国内的各项智力运动会,共为福利院的老年朋友组织五届与大兴九小学生的交流赛,并于2008年组织了北京棋院老同志与北京第五福利院国际象棋班交流赛,从2009年到2011年李胜利以“国际象棋‘常青藤’全国公开赛”赛事总监身份持续组织了五届全国性的国际象棋比赛。

  2012年,为了给国际象棋爱好者搭建交流和晋级平台,举办了“胜利杯”国际象棋赛、跳棋等级赛、国际象棋精英赛。

  李胜利在组织各项赛事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思路,以更深远的视野审视中国国际象棋运动的培育,他意识到要想使国际象棋普及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有了明确的思路,便有了坚定的行动,经过多番游说和申报,在李胜利推动下,大兴体育局市场管理科于2006年正式批准在久盛国际象棋培训中心成立“国际象棋辅导员培训班”。李胜利利用自己课余时间为培训班授课,尽管首次培训班显得有些稚嫩、简陋,还是培育出了四名老师。欣喜之余,李胜利面对国际象棋老师课时费低,难留人才的状况,又冲向解决问题的前沿。此后他不光为国际象棋力争教师待遇,还结合实践编辑出八册《国际象棋普及教育》教材,为普及国际象棋规范施教打下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李胜利还为北京打工子弟的“蒲公英学校”捐棋、捐款、捐书,培养出300名小棋手,其中30名同学经过比赛获得了国际象棋棋士证书。为让孩子们感悟赛场,增长见识,李胜利特意带他们参加了有英国、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六一儿童节”棋类运动。

  令李胜利欣慰的是,在他鞠躬尽瘁为普及国际象棋挥汗耕耘中,等来了中国智力体育绽放的花期。近年来中国在世界国际象棋大赛上屡创佳绩,与之匹配的国内业余国际象棋队伍也在蓬勃发展。

  说李胜利是不辞辛劳酿造生活的蜜蜂,说他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都太片面。他的为人就像一汪水——真水无香,遇热谦虚,遇冷艰强,可以遂型自然,可以荡涤污垢。他更像一股流灌温床的小溪,蓄发着澎湃,向往着浩瀚。

  ……此刻他正仰靠在椅背上,看着药液一滴一滴注入自己体内,沉寂在少有的安宁中,更沉侵在对于国际象棋事业的梦想之中。

  本报记者 于港 本报特约记者 识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