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手职业路艰辛曲折 周睿羊模式几乎没家长愿效仿

2013年01月29日12:08  深圳晚报

  周睿羊[微博]九段,出生于1991年。7岁时,周睿羊一家由海南迁至深圳,1998年进入华新小学,开始学习围棋,师从俞小屏、姚晓敏、佟云、梁伟棠等。2000年,周睿羊举家迁往北京,先后在吴肇毅围棋道场、聂卫平围棋道场学棋。2002年入段。2013年,周睿羊获得第一届百灵爱透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直升九段。

  深圳能否再出一个周睿羊?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俞小屏、姚晓敏、佟云和梁伟棠,他们都是周睿羊在深圳的恩师,也是深圳围棋的见证者和践行者。

  职业棋手的路,是一条艰难的羊肠小道

  “太难了。作为过来人,我太清楚了。”一提到职业棋手的成才之路,有着国家队经历的姚晓敏轻轻地摇了摇头。而俞小屏则叹道,“周睿羊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但倒在他脚底下的,有多少个周睿羊啊”。启蒙—进京—入段—夺取世界冠军,这是一条羊肠小道,沿途不知道倒下了多少年少英才。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围棋道场有十多个,几千名孩子挤在一起,为的就是参加被称为“围棋高考”的定段赛,然后成为职业棋手。实际上,入段比高考要残酷的多。曾有人计算,每年入段的成功率甚至比考上全国重点大学难60多倍。在23年的定段赛历史上,数千人曾在此博弈,仅有300余人最终成为职业选手。最后成为职业九段的,中国只有33人。

  从职业棋手到世界冠军的链条上,运气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1988年的富士通杯,是中国棋手参加国际比赛的起点,直至1995年,马晓春[微博]才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虽然围棋比赛并不少,产生世界冠军的大赛也有7个,但是加上周睿羊,中国在22年的参赛历史上只产生了9个世界冠军。佟云这样评价:“周睿羊早在几年前就是顶尖高手了,等级分还曾经是中国第一。但是直到今年的百灵杯,他才拿到世界冠军,这充分证明了运气对于围棋选手的重要性。”

  周睿羊模式,几乎没有家长愿意效仿

  “孩子进围棋道场和进体校的性质是一样的,读书时间肯定比同龄孩子少。半天下棋,半天上文化课,从长远上来看,这对学棋的孩子是个障碍”,梁伟棠说。

  围棋虽然静态,但它也是竞技体育,残酷是竞技体育无法回避的特性——不放弃正常的课堂教育,保证训练时间,就无法成为职业棋手。

  孩子的未来,有一半掌握在他们父母手里。这一点,4位受访者意见出奇地一致。“大城市的家长都不愿意孩子闷头走这一条路,又苦又不能保证出成绩,特别是深圳的家长,都是见多识广,像周明镭这样的,少而又少”,佟云说。

  “想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首先要知道他是否是学棋的料,但有时候我们老师也不一定能说清”,佟云说,“周睿羊就是个好例子,他的棋下得并不飘逸,棋风厚重,当初并不显山露水,但是最后楞是闯出来了。想要看出来谁是好苗子,并不容易”。

  张爱玲那句“出名趁早”并不是说给棋手听的,但职业棋坛的年轻化趋势,无人能挡。别说是刚过而立之年的古力,就算是90后周睿羊,也已经算是驰骋棋坛数年的老将了,当红小生谢尔豪,今年才不过14岁。

  据了解,周明镭当初对周睿羊的职业道路也产生过怀疑,姚晓敏告诉记者:“要是周睿羊过了12岁还无法入段,恐怕周明镭还得送他回学校念书。”幸运的是,周明镭赌对了。

  成功率极低,风险大,但职业棋手的待遇并不成比例。据了解,在围甲联赛征战的顶尖高手们,一年下来,奖金、对局费等收入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古力可能高一点,但毕竟中国只有一个古力啊”,梁伟棠说。

  10万人学棋,深圳是片围棋沃土

  “现在深圳学习围棋的环境,比周睿羊当年好多了”,俞小屏曾经供职于市体育部门,1985年深圳棋院成立,他和从国家队退下来的姚晓敏四段都是见证了深圳围棋的从无到有。

  很难确切统计深圳有多少孩子学过或者正在学习围棋,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围棋比赛的数据上窥见端倪。梁伟棠告诉记者,罗湖、南山、福田三个区80% 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围棋课;全市规模的青少年围棋比赛,每次都能吸引来自130多所中、小学校的2000至3000名选手参赛。500人以上的比赛,每个区都能轻松组织。

  粗略估计,深圳学习围棋的青少年人数大概在8万到10万之间。

  周睿羊模式:父亲周明镭是周睿羊模式的制定者,他在儿子7岁的时候就确定以家庭教育代替学校教育,并且让儿子走向职业的道路。周睿羊模式,和丁俊晖[微博]模式类似。夺取百灵杯直通九段,意味着周睿羊模式的成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