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锐报道 来自2010年高考招生的消息,北京市应届高中毕业55%被本科录取,如果再算上专科,录取率当在八成以上。而2010年围棋定段赛有近400名业余5段以上的小棋手参加,最终录取22人,录取率仅为5%左右。
学棋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多,与社会大背景密不可分。独生子女们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都能受到其他教育,其中包括围棋。围棋形象高雅,棋手社会地位高,而且还有不低的收入;此外围棋还能培养孩子智力,有胜负吸引力,孩子容易入门上路,直接导致学棋孩子越来越多。此外,1980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培养出来的千万计棋迷成家生子后,大多也有让孩子学弈、传承自己爱好的想法。
最初有的棋童家长一心要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但如今,拥有“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但可以让他(她)拥有一个健康有益的终生爱好”这种想法的家长已越来越多。周睿羊五段业已成名,但最初他的父母在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周睿羊妈妈武克力女士四年前表示:“当初我们很想得开,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即使读书的话,将来肯定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
这种情况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一般而言,学棋能达到业余5段的孩子智商都很高,辛苦学弈过程中,情商也得到极大的抬升,只要父母教育有方,不放弃正常学业,就是定段不成,回头继续学业,参加高考,成绩也不会差。2010年参加定段赛U25组的何天凝06年未能通过定段赛,随即掉头回学校读书,08年考入复旦大学软件工程系。现在定段赛设立U25组,他又回来参加定段赛,目的只是为了了结一个多年的心愿。
2004年因为骨龄测试未能过关的沈戈尔转眼已是一位高高大大的小伙子了,当年未能参加定段赛,他们母子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但沈戈尔还是考取了复旦大学,如今生活得阳光快乐。脚下的路,可能比成功定段那条道更为宽畅。
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均招收围棋特长生,即使不能作为围棋特长生入学,业余5段(二级运动员)以上即可得到相应的加分照顾。像孟昭玉、唐莉、郭北雅、杨梓、王锐、叶畅等职业或业余棋手均以围棋特长生身份进入名牌大学深造。能获得业余5段以上段位,上大学亦能付诸现实。
对于有意上大学的棋手来说,目前招收围棋特长生的大学还是偏少。以每年一度的应氏杯大学生赛为例,2010年该赛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举行,共有33支大学队参赛,其中包括三支韩国大学队。据说因为了有了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清华、复旦等大学才坚持招收围棋特长生。如此说来,大学生围棋赛还是太小,如果招收围棋特长生的高校更多些,棋手们上大学也将是一条出路。
冲段无论成功与否,对于棋手们来说,他们的人生出路都比前辈们多得多。定段了,努力朝着一线棋手迈进,随着围甲联赛、围乙联赛的规范,各个围棋队或者俱乐部都在着力培养后备人才,14岁的芈玉廷二段、12岁的李钦诚初段和杨鼎新初段都已成为江苏、广东、重庆等省市有编制的“铁饭碗”拥有者,抢人才大战,俨然在定段赛后即开始。
因为学棋人众,大量的低段职业棋手和高段业余棋手从事围棋培训的市场愈发变大,那些掌握教育技巧的棋手更成稀缺品。原国家队教练吴玉林六段退休后,请他教棋的道场不少,他简直比上班时还忙。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2009年因为骨龄测试不过关而告别定段赛的白宝祥、马天放在2010年定段赛设立U25组后,也没有出现在赛场中,他们更愿意拥有业余高段身份,去参加一年中不间断的各种业余赛事,也不愿打上职业段位而沦为“凤尾”。今年定段成功的夏晨琨之前参加各项业余比赛的奖金已足以负担他的训练、生活费用,可见业余高手的路较之以前宽畅多了。
曾有人撰文:“最羡慕业余的胡煜清,颀长俊美,有学位,有将来,还有围棋。”定段这条路的确艰难,但不管怎么说,这条路也已是越来越宽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