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徐明
在众人的簇拥下,阿隆索和莱科宁走进了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一间偌大的会议厅。在接下来的20分钟时间里,他们在轰鸣的音乐声中,两度被邀请上台,为潍柴集团发布国际化品牌“赚眼球”——在F1瑞银中国大奖赛倒计时只有两天的时间里,这场由中国赞助商举办的发布会,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终于让平静的F1赛道有了点儿比赛即将来临的味道。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F1赛事虽然日益临近,但赛道外却稍显平静,潍柴集团大手笔的赞助发布举措,颇有些逆流而上的架势。
作为第一家赞助F1车队的中国工业品牌,从2013年开始,潍柴集团正式成为法拉利车队赞助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这家企业似乎从中尝到了甜头。
“赞助法拉利车队,衍生出了很多品牌效应,我们得到了惊人的回报。”营销总监王礼德昨天对记者坦言,自从法拉利将企业商标摆在商品上面售卖之后,全世界似乎都知道了来自中国潍坊的这家装备制造企业。“欧洲企业几乎对我们的品牌无人不知,对这个结果,我们真的很惊讶。”
潍柴集团的经历与国内本土品牌谨慎赞助F1车队形成了鲜明对比。2004年,早在F1刚刚进入中国之际,不少本土品牌趁热打铁,进入了F1市场。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变化,一些品牌由于各自的原因,陆续退出了F1全球市场,中国赞助品牌寥寥无几。“我们不想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我们有自己的战略,就是要把我们的产品全球化。”对于缘何逆势而上,王礼德如是说。
事实上,对于那些立足于全球品牌战略的中国企业来说,F1赛场的确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回报。全球近20站赛事,大量媒体的曝光,对赞助商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欧洲市场,类似于赛车这样的(极限)运动很受欢迎,我只能说,这样的合作完全超越了我们当初的设想。”
当本土企业雄心勃勃,力争打入全球前500强时,F1这样的运动似乎成为了最好的载体。然而,在中国,全球化战略并不适合每一个有财力的企业,与之对应的中国市场变化,也导致了本土企业在对待F1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从2009年开始,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然而,虽然头顶汽车制造大国的帽子,赛车运动大国的头衔距离中国还很遥远。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汽车工业发达,赛车运动有着较长历史,拥有相当数量的固定车迷,他们愿意花钱去看赛车比赛,并且能够“看得懂”比赛。同时,相关配套产业,可以让赛车运动真正融入车迷生活。而在中国,赛车运动显然还需要时间深入民间,这直接导致了本土企业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探索着与F1的合作方向。
幸运的是,随着上海站赛事组织专业水准的提高,F1赛事的服务配套和商业开发都在进步,这给F1运动深入民间创造了条件。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