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翊东:带孩子去工体能学到很多 能学的不是京骂

魏翊东:带孩子去工体能学到很多 能学的不是京骂
2018年12月20日 19:28 国内足球综合
魏翊东 魏翊东

  稿件来源:肆客足球

  魏翊东坐在我的面前。20年来,他大多数时候都坐在采访者的位置上,今天,他是一个受访者。

  魏翊东并没有表现出对这种“临时角色转换”的不适,他是天生的“说话谋生者”,同时,和我遇见过的所有北京汉子一样,没有保留地开始了他的讲述。

  关于自己,关于国安,关于中国足球。

  劳累与坚持

  话题太多,其实我也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开篇的提问其实有些大:从1998年进入北京电视台到现在,20年了,您比较日常的工作状态如何?

  “日常的状态就是累。”魏翊东脱口而出的反应,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不太喜欢和受访者谈人生聊理想,所以当受访者第一个问题就如此真诚,我心中还是能泛起一丝波澜。

  “累吧它分两种,生理上和心理上。身体上,足球和篮球当然不一样,篮球经常是上午或者中午的黄金时间,不怎么需要担心自己的睡眠问题。足球就不一样,联赛啊欧冠啊这些,熬夜是经常的。有时候后半夜的比赛,你睡不睡都是个问题。”

  “第二个累就是精神上的累,你知道,当中国足球的评论员,你的精神压力会特别的大。”魏翊东笑了笑,“都说现在是新媒体、自媒体的时代,他们都盯着你,你不能犯错;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足球处在这样一个水平的阶段,你在外边做报道的时候,同行有时候就会嘲笑和奚落,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这时候你的心情就会特别不好,这也是一种精神压力吧。”

  魏翊东提到了自媒体,这几乎是如今和媒体人相聊时不可避免的话题,他有些感慨:“现在不是感觉传统媒体正在消亡,而是媒体本身正在消亡。感觉人人都可以做这个事情,媒体人有时候会比较茫然。但我同时又觉得,媒体人,或者具体说足球人不会消亡,这种东西,总会需要人去做,哪怕有了AI,新闻工作者也不会失业,只会或许会有一个角色上的转变,甚至对资深媒体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我平时会看很多做得好的资讯类新媒体,包括你们肆客,我也会有一些思考。”

足球100分,北京电视台的老牌节目足球100分,北京电视台的老牌节目

  从1998年到2018年,魏翊东已经坚持了20年。20年白云苍狗,单列出来的数字或许有些云淡风轻,但个中的波折乃至荆棘,或许只有魏翊东自己明白。

  “其实加起来不止20年,有25年吧,我18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做一个‘足球工人’。要说这25年坚持下来,我确实动摇过、彷徨过,比如说中国足球在某些低谷的时刻,比如我还曾经在节目里流过泪。有时候会问自己,‘我到底在坚持些什么啊’,但是后来有一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去一个足球比赛,发现我小学时的足球教练还在。”

  “你想,我上小学的时候,是1981年左右,这可是30多年,他一直就没什么变化,一直在带这么大的孩子,30多年,他一直都在一线带小孩参加比赛,一直在负责训练,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就觉得,没有什么好疑惑的了。

  真实与魔幻

  魏翊东身上的国安标签一直很重,或者说,经常有球迷聊起他职业媒体人和球迷身份的冲突。这一点,他并不避谈。

  “我认为没有冲突,因为那个作为媒体人,首先你得真实。”说到真实,魏翊东的眼神相当笃定:“如果你在工作中做不到真实,或许你也不算是合格的媒体人对吧?不过,我觉得真实可以分两种,一种当然是你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另一种则是你情感上的真实,只不过这种真实,必须得建立在媒体人的职业规范上。”

  “情感上,我肯定是支持北京国安的。”魏翊东笑了笑,耸了耸肩,“因为我从小就是国安球迷啊对不对,其实我自认为还是能保持客观公正,但是由于我又暴露得比较彻底,就经常会有一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情况出现。”

  魏翊东所言并不夸张,他又笑了笑,只不过多了些苦笑:“比如部分门户网站,经常,或者说都不是经常了,是连年去摘取我在专题节目中说话的片段去写报道。我觉得有时候我都被妖魔化了,对就是妖魔化。”

节目中的魏翊东节目中的魏翊东

  如果你熟悉魏翊东,你一定会熟知上面这段话的含义,甚至可以轻易地举出一些例子来,譬如正面阐述时被认为“败人品”,负面前瞻时,又常被指为“乌鸦”。

  不过,魏翊东并不介意被妖魔化。

  “我真的不介意。从职业足球的角度来说,地域之争、城市之争本来就属于足球对抗的源动力。这种地域符号其实也是足球的一种属性,另外,北京电视台确实也是属于地方台,并不是CCTV,好比中央电视台的评论员,他在解说中国队比赛的时候,也必然会有倾向性。 ”

  “这和我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解说员,解说国安的比赛,是一个道理。从心理上来说,足球解说也算是高危职业,一直以来,我给自己的一个准则,就是情感上倾向、技术上公正。也许存在过技术上不公正的情况,但真的都不是刻意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吸取经验,而且觉得那种情况应该不算多。”

  在人人皆可发声的社交媒体时代,魏翊东有时面临的质疑,会相当直接。某场中场比赛过后,魏翊东的个人微博曾经收到过诸多针对家人的责骂,这恐怕是魏翊东从业生涯中经历过的、最不美好的回忆。

  相反,谈到最美好的回忆,其实也是与那些糟糕的回忆相关:“也是类似刚才说的经历之后吧,有个国安球迷的领袖找到我说,要在工体高喊我的名字。我说不了,‘作为一个解说员,我的名字不配出现在工体的看台上。’不过这件事还是让我觉得很暖心。”

  “有时候也不需要全世界都理解,但是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他们能理解你,那就特别好。”魏翊东说。

  国安与工体

  工体的看台曾经那么简单直接地感染过魏翊东,尽管那是一次未完成的策划。而关于工体,魏翊东当然有很多的话要说。

  2018赛季,国安的上座人数为场均41740,排名第二,仅次于恒大。然而这并没有达到魏翊东的期待:“确实没有。你要说这个城市有这么大的体量,国安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再加上球队和城市的结合,很多人文方面的基础,其实都是其他队不能比的。”魏翊东的自豪充满了底气,也体现在他极高的“要求”下。

  “20多年来的积累下,其实在中超,国安跟申花这两家球队在人文方面的这种财富积累是最丰厚的。所以,上座率才排第二,我认为还不足以彰显这些东西,但是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为什么排第二,球队或许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魏翊东对国安要求的“如此之高”,其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可仔细斟酌下也算情理之中,“国安永远争第一”是沁在每个御林军球迷骨子里的底气与希冀。

  “这个话得从它的源头说起。”魏翊东说,“这个是当时国安的第一任董事长,也是国安集团的董事长李士林先生提出来的。‘永远争第一’其实是标注了一个目标,其实关键是在这个‘争’上,而不是非得‘第一’。它有一个‘争’的精神,其实就为了鼓励这个球队,它在1992年、1993年那个时代背景下出现,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解释,因为这个话本身就很直白。你要翻译成现在时下流行的就是‘干就完了’。”

  这句看上去有些粗鄙的话,实际上又蕴含着诸多的精神力。2012年“721大雨”也恰逢国安的比赛日,比赛还输了。魏翊东提及此,却清晰地记得,即便是到最后,即便是在那么恶劣的天气下,也几乎没有球迷选择提前退场。

工体,国安球迷心中毫无疑问的第一圣地工体,国安球迷心中毫无疑问的第一圣地

  那种全场齐声统一的震慑,那种气势如虹的威严。不论你是否去过工体,脑海里或许都会有魏翊东所描述的壮景。只不过有时,它会给国安带来额外的话题——不论你接受与否,工体看台上山呼海啸般、在许多人看来或许刺耳的“京骂”声,从来都未曾消失过几分。

  关于工体看台上的这种骂声,向来争议不断。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很多人问我,‘你带孩子去球场看球,难道不怕他学会骂人吗?’我的回答是,骂人在哪都可以学到、都可能学到。但是在球场,你会学到很多、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学到东西。”

  “我指的是那些好东西。那些一起战斗的那种荣誉感,那种体育给你带来的精神升华,谁能比得上比赛的现场?而骂人的话,你可以跟同学学,你可以在街上听到、学到。我觉得不用(顾忌这些),如果你因为怕孩子听到这些话而不带孩子去球场的话,这就叫因噎废食。”

  “当然,我不是宣传骂人,脏话终归是不太好的东西。但是真的没有必要上升到某种高度。你去欧洲五大联赛赛场,他们其实也都变着戏法地骂人。”

  其实在采访过后的闲聊中,魏翊东也说起了那句京骂的内涵:“这俩字吧,其实我和个人也经常互相用来称呼对方,在北京人的词汇库里,真没想象那么重。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你说‘丢’,‘雄起’,这些话其实也一样。为什么大家唯独对京骂反应这么大,或许也是因为大家都能‘听得懂’吧。”

  魏翊东对国安的爱,流露在采访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当然也包括了他对北京这座城市本身的爱。

  球迷与积淀

  有过留英经历,自己也同时是资深利物浦球迷的魏翊东,对于城市、社区对足球文化的影响,对球迷文化对足球的作用,有着比不少人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为什么大城市在这方面有优势,就是这里面的积淀吧,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城市,经济发达,开放程度也最高。”

在《肆榜》年度社交榜单中,国安社媒一举夺冠在《肆榜》年度社交榜单中,国安社媒一举夺冠

  而具体到北京,魏翊东更是没有保留地展示着足球在这种城市的承载:“其实北京人的看球是有传统的。很多年前,不管是北京队还是国家队,我就说国家队,它是以北京为大本营。从建国初期我们有国家队开始,数十年的时间,国家队都是以北京为主场,在北京训练。到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球迷跟我一聊足球,都会说‘我就一出家门,在龙潭湖旁边的那个训练场上,就能看着咱国家队训练。’‘国家队那会长期集训,我天天出门一件事儿就是隔着铁丝网看沈祥福、赵达裕、左树声他们踢球。’”

  “有时候,一个城市球迷的性格,往往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性格。”魏翊东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北京球迷在这方面的黏性,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国安球迷的构成,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老北京人’,有不少‘新北京人’,我就认识很多。”

  “七八年前吧,有一个统计,就是统计黏度非常高的国安球迷有多少,不包括偶尔关注一下的那种,答案是230万,我觉得这个数字比较保守,觉得应该有至少300万,而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它肯定是涵盖了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所以不仅仅是在工体看球的这四五万人,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年轻人,但国安球迷的群体可能并不止这些,可能包括行动不太方便的老人小孩,可能包括不太愿意抛头露面的高管,他们未必会去现场,但是也会看电视直播。或者说,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他都有可能是国安球迷。”

  魏翊东觉得,国安在国内的底蕴优势,也激励着国安一直以来处在中国俱乐部强队的行列:“有这样一个球迷基础,想垮掉太难了。你任何一件事有数百万人在支持,我觉得就很难垮掉,对吧? ”

  “当然,你也无法忽视投入的作用,我觉得还得感谢国安,这个国安不是指国安俱乐部,而是国安集团。中信集团持续不断的投资,以及现在的中赫集团,他们对俱乐部的重视,也是国安可以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原因。”

  这个国安我指的不是国安俱乐部,而是国安集团,就中信集团旗下的国安集团。从1992年和北京市体委一起成立了职业俱乐部开始,一直到把它移交给中赫。没有他们的坚持,没有这20年的投资,就没有这么多年的稳定,这不是什么大话空话,也是大家都能看见的。

  魏翊东相信,虽然像国安、鲁能这样的“国企模式”会在不少的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信息透明、接地气的沟通,都还有提高的空间,但是这20多年,国企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不可磨灭的:“职业足球需要巨大的产出,私有资本在职业化初期对足球的扶持,还是比不上国企,比如说力帆,尹明善先生花了巨大的成本来维系这家俱乐部,但是终究还是几次维系不下去。几次退出,对吧?这是个例子,不是力帆不给力,而是市场本身决定的这件事情。 ”

  魏翊东将手指向了远处仍在修建的“中国尊”:“像对面那楼,楼的中间会有一个巨大的金属椎体,当大风吹来的时候,靠用它来稳定整个楼梯。在整个职业足球体系当中,我觉得国企起到或者曾经的,是这样的作用。”

  社区与信仰

  当然,魏翊东也认同,时代在变化,比如如今北京的两支中超球队也都披上了民企的外壳。国安和人和的关系,说起来有些微妙,而魏翊东本人,曾经在节目中口误说了“贵州人和”,有人说,“这一定是故意的”。

  “这我发誓我是口误。”魏翊东抬了抬手,既欢脱又严肃,“其实人和俱乐部里面也有很多我的朋友,都在足球圈,大家的关系也都很好。”

充满热血的国安球迷充满热血的国安球迷

  “当然,这没有改变我是国安球迷的立场。老一辈的人,包括我爸妈,会说他们也是北京队啊,都是代表北京参加比赛,我说不,不是这样的。一支球队的情感建立,城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仅仅以这个为基础的。目前来看,国安枝繁叶茂树大根深,北京其他的球队呢还需要养分,当然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德比的氛围已经逐渐有了,就这个赛季的第二回合还赢了,球迷开始出现分裂的第一天,就注定了未来有一天人和就能在北京站住脚。这是两方面的作用,而在未来,这个抗衡会越来越均衡。”

  “我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魏翊东将北京比作伦敦,“其实以北京的体量,有两支我都觉得不够,我觉得应该有四支左右。你像伦敦,他可能有好多支球队在顶级联赛的球队,但也不会有谁说‘我代表伦敦’。不过这还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你看利物浦从埃弗顿脱生出来,国米最初也是从AC米兰分离出去,他们最开始的成长可能也不简单,但后来百年的历史证明,它们最终会成为势均力敌的抗衡。”

  有好事者曾经说,假如国安代表北京本地人,人和代表在北京的外地人,德比的氛围一下子就会非常浓烈,虽然从治安从警方的角度,应该不愿意看到。

  魏翊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据我所知,人和应该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他们的目标,目前还是以丰体为中心,寻找北京偏南的,毫无疑问可以靠地理位置影响到的球迷。这里的归属感,其实就是足球的社区概念。”

  “英格兰足球从早期到现在,都还在特别强调社区概念,这也是他们百年俱乐部的一个基础。而这一百年当中也是时常变化的,你比如谢菲尔德两家俱乐部,本来谢联是蓝领,谢周三的支持者相对上层一些,但是后来两个俱乐部主场来回搬,所以整个城市的这个球迷结构就乱了。所以现在,你也说不清哪支球队更蓝领,而未来,仍然有可能不断变化。”

  而这些百年俱乐部,这种代际的传承,或许正是北京国安为代表的中超俱乐部所前行的方向。

  “维系度方面,据我所知是极高的。大概所有的国安忠实球迷,都会带自己的下一代去球场,不仅是看球的球场,还有踢球的球场。他们也都以把国安这个绿色的信仰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为荣,他们甚至不允许自己的下一代有任何其他在足球方面的颜色去侵染。 ”

  “这表现了什么呢?北京的球迷群体,他们对自己支持的球队的精神寄托感之强,我没法理性地去总结这种强烈寄托的感觉从何而来,我可能只能说,或许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强烈的信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做支撑。那么,在我们没有办法找到其他更有效的信仰的情况下,这样一支足球队,特别是坚持了20多年、一直在顶级行列、很贴近城市性格的足球队,成为了大家自发选择的一种精神支撑,一种信仰的力量。”

  写在最后

  这是我们肆榜年终策划的系列专访之一,我们和魏翊东足足聊了90分钟,刚好是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

  采访的内容既远超这样一篇文章,也足够可以加深对一个人,尤其是魏翊东这样的媒体人的理解。作为一个可能略带争议的媒体人,魏翊东平时所承受的,更多的是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扰,而他对足球、对中国足球的理解,更是许多人没有越过“国安球迷”这个标签而无意中忽视的认知。

  不过,偏见终究是少数,能像魏翊东这样20年如一日躬耕于一项事业,本身就能让人升起足够多的敬意。“有时候你不需要所有人理解,也做不到所有人理解。”更多的时候,就像魏翊东的那位足球启蒙老师一样,你看到他还在那里,便是一种心安。

  (完)

  采访:柏亚舟,Paine

  撰稿:柏亚舟

  摄影:Paine

魏翊东国安京骂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