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沪:被讽浪射王?那为何国内再没有第2个武磊

朱广沪:被讽浪射王?那为何国内再没有第2个武磊
2017年12月26日 13:25 新浪综合
市足协主席朱广沪 市足协主席朱广沪

  来源:新民体育

  这是履新上海市足协主席后,朱广沪首次公开接受专访。健力宝队主教练、国奥队助教、中超冠军队主教练、国家队主帅的经历后,68岁的朱广沪又有了新角色——市足协主席。“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朱广沪直言。9月28日履新前他与市领导、市体育局领导有过多次沟通,充分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才做出决定。他说:既然做了,就要抱着服务社会的宗旨,把足球精神的触角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担当足协是给大家托底的

  朱广沪名字里有一个“沪”字,漂泊许久后,上海汉子落叶归根,要为家乡足球尽一份力。上任后,他跑了不少地方,赛事,活动,球场,校园,企业,做调研,听意见。直到上周,市足协召集各区足协负责人座谈,朱广沪代表执委会正式提出“权力下放,服务基层”的工作主旨,收到热烈反响。

  座谈会上朱广沪提出“权力下放,服务基层”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李铭珅摄

  问及这样的决策从何而来,朱广沪双手把住桌子说,“市足协就是这个基座,给大家托底的,”他又将桌上的茶杯举过头顶,“而不是在这个位置。足协没有利益,服务是摆在第一位的。”

  除了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资质下放,服务基层的决策中,朱广沪还提出要把精英培训基地的管理、经营权还给基地。为此他提及今年印象最深的一次出访,随中国足协赴德国足协探讨交流期间,听到率“德国二队”捧回联合会杯的主帅勒夫的一席话。“你知道勒夫第一个感谢的是谁?是精英培训基地。”朱广沪的语调突然高起来,“他感谢基地培养出有质有量的青年才俊,才铸成德国足球如今的成就。”

  朱广沪参加种子计划进校园活动 东方IC

  有鉴于此,市足协下放经费,提供技术人员,发挥10个精英基地聚拢、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足球人口托底,再提炼精英队伍,足球还能上不去?”解释完了,朱广沪又询问记者,“你听到的反应如何?大家还有哪些意见?”

  变通团结专业人扎根基层

  尽管在足球圈摔打了几十载,市足协主席的工作范畴与朱广沪过去的经历却少有重合。他坦言:“过去带球队,觉得对的就要求队员执行,输了算教练的。况且,队员都是年轻人,沟通方式简单,现在不一样了。”

  但担起这份责任,朱广沪知道,有些事不做不行,有些东西不改不行。怎么去做?他讲起了战略。“容易一点的事先做,阻力较多的事,放后一步。”就像球赛90分钟里仍可改变战术,他解释,后一类工作可以在过程中调整,加强。

  已经组建的足球名宿团 资料图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首届市足协执委中,有6名前职业球员或教练担任各专项委员会主任,包括秦国荣、马良行、成耀东、范志毅、孙雯,以及担任特别顾问的徐根宝,名单里还有上海3家职业俱乐部高层和亚足联任职官员。把这些专业人士凝聚到一起,人尽其才,朱广沪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而且,光这个层面不够,他正在把沪上40岁至65岁的一批老球员、老教练挖出来,让区足协请他们出山,依靠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素质,到基层带教教练员。

  按朱广沪的说法:要把足球精神的触角伸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学校,社区,家庭,这些基层足球真正需要生根开花的地方。已经组建的足球名宿团,他强调要沉到底,“长期负责几个教学点,给那里的教练员示范,要出成果。”

  反省武磊不该如此孤单

  朱广沪给人印象温和,但触及足球,他的话却很露锋芒,直击要害。

  上海小囡武磊连续第五年成为中超的本土射手王,却仍被嘲笑为“浪射王”。对那些说风凉话的,朱广沪要反问一句:还有没有第二个武磊?既然没有,是不是更该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徐根宝为武磊(左)颁发本土最佳射手奖 

  “武磊离开一名优秀射手非常接近了,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能力,能跑到可以起脚攻门的位置么?但国内却难找到一个能和武磊竞争的射手。为什么?因为射手的素质不是从成年球员中培养,而是在他10至12岁时就挖掘出来的。”

  朱广沪认为,顽疾是孩子们得不到教练员的鼓励,缺乏自信,不敢做动作,导致成年后在场上也不敢过人,求稳求安全。“当教练时,队员们都怕我。”他要把这种文化给扳过来,“应该让孩子感到快乐,觉得踢球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一旦有意思了,孩子回到社区的场地,就会乐意表演技术动作,吸引更多孩子来尝试。中国足球要枝繁叶茂,离不开在孩子心中浇灌成长。

  朱广沪指导小学生踢球 网络图

  文化让足球教会孩子感恩

  这一年里,朱广沪跑了60多所学校和培训基地,看孩子们训练,和教练、家长交流。朱广沪感叹,“真的。足球教会孩子懂得尊重,懂得感恩。家长的态度因此有了很大变化。今年去德国交流的这批小学员,家长都乐意跟来,亲眼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当年带着健力宝队吃了青训留洋的第一个螃蟹,那段经历虽然坎坷,但至今,朱广沪坚持留洋是正确方向。刚刚落幕的东亚杯,包括上港俱乐部的韦世豪在内,5名有留洋经历的新国脚表现亮眼。

  韦世豪(左) 东方IC

  说多了留洋给孩子的自由度和愉悦感,他却纠正一个概念,“其实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化。在巴西,踢球的孩子从不缺课。”他解释,读好书的孩子才可能踢好球,因为理解力、判断力和沟通能力要比其他孩子强,足球恰是综合这些素质的运动。另外很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在家庭的关心下,孩子才能完善人格。”

  精神弟子和我互相帮衬

  说到家庭,让朱广沪鼓舞的,是从国少队的姜峰,到健力宝队的李铁、郝伟、黄勇、陶伟,再到国奥队的李毅等,自己的弟子如今大都在从事足球相关的工作,大家常有联络,他就像一个“大家长”。上月带教过国家女足的郝伟来北京聚会,因为足协杯决赛朱广沪没法去,但心里一直惦记。“我们都有群(微信)的,”他指着手机屏幕解释,“他们一建好就把我拉进去了。现在技术发达,我在上海,他们把视频发过来,看了也很感慨,好像我在里面一样。”

  健力宝队20周年重返巴西新闻发布会。朱广沪(中),陶伟(右二),郝伟(右一)资料图 东方IC   

  问朱广沪现在还有队员怕他么?他认真想了想说,“还有,”并补充道,“当然没几个。我跟他们说:现在我们不是师傅和徒弟关系,是朋友,是竞争对手。”弟子们都乐意找朱指导交流,因为他用身体力行教会他们:成为一名教练,首先要懂得帮助别人。

  最近,朱广沪还在思考怎么帮助基层的教练员提高培训质量。他要求区足协新开的E级教练员培训班加设心理学课程,“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从他们的角度理解问题,还怕教出看到教练就往边上躲的学员?”

  记者手记:发展的眼光

  交谈中,朱广沪和记者交换了新的名片,因为对记者的原有印象有出入,他笑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人。

  这倒是这位经历丰厚的上海籍足球人一路走来最好的写照。从昔日国字号孩子王,到呵护健力宝队坎坷留洋,再到中超元年冠军教头及国家队主帅,如今又从事足球管理工作,回到为基层、为孩子服务,朱广沪的角色演变,不正是一部中国足球、上海足球的发展史么?

  朱广沪认真辅导小球员 资料图 周国强摄

  采访中,他不多提过去的孩子——健力宝队员,更愿谈今天足球基层工作要服务的孩子。这自然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人。

  朱广沪说,“我分析了领先球队和落后球队的数据,发现领先球队中80%都能最终获胜。这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足球训练要提倡主动进攻,控制好对手,”他已经有了新的点子,“从孩子的训练中就要开始,比如以后主客场比赛,首回合大胜的球队就直接晋级,不必再打第二回合。”

  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

武磊朱广沪足球
新浪体育公众号
新浪体育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