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下午进行的2020年亚足联U19锦标赛预选赛I组最后一轮角逐中,2001年龄段中国U19男足以1比4不敌劲敌韩国队,无缘于明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的决赛阶段比赛。这是自1994年后25年来,国青队首度无缘亚青赛决赛圈。这样的结果无疑给冲击2024年奥运会的工作蒙上了阴影。
如果把球队的出局责任归咎于主教练成耀东带队不力显然有失公允。和国青、国少双线连续7度无缘世锦赛反映的情况如出一辙,U19男足的问题不只是人才基础薄弱,恐怕还事关国字号梯队整体建制以及国内足球青训赛事体系构建效果的不理想。
2017年3月下旬,由中国足协组织的“2024奥运希望之星计划”在云南泸西正式落地。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在泸西看到,100名适龄球员从100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2001年龄段选拔队的雏形由此产生。令人愕然的是,即便精挑细选而来,部分候选球员能力、意识包括身体条件都处于极低水平线上。
关于2001年龄段本土球员的质量成色,外界各抒己见。能够在2017年春天也就是距离2024年奥运会足球赛开踢还有7年多的时候有意识打造这一年龄段的精英球队,中国足协的立意值得肯定。遗憾的是,从2017年金山杯国际邀请赛结束后开始,这一年龄段选拔队就陷入了由频繁换帅引发的动荡。从沈祥福开始,到后来的曲波、法国籍教头贡法龙、张力,最后到成耀东(现任),已经先后有5名中、外教练挂帅该球队。
成耀东能在51名中外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接手2001年龄段国青队,也决非他自不量力接下“烫手山芋”,而是中国足协眼见发生在2001年龄段国青的各种动荡及其产生的不良结果,不得不做出的应急之举。指望成耀东通过不足4个月的带队就战胜韩国队,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国青队成绩不理想,归根结底还是作为参赛主角的球员没有在比赛中展示出过硬的能力。再往深处探究,就是人才出口端出了状况。中国足协直到近年来才把“多级梯队建设”明确纳入职业俱乐部准入规定范畴,中乙联赛经过多年摸索也是近几年才跻身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序列”。对于中乙联赛,中国足协同样严把准入关。
类似俱乐部与地方学校、足球培训机构合作共享青少年人才甚至梯队挂靠的模式也比较普遍,也恰恰因为“上手”仓促,球员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些俱乐部不得不“借”用当地校园足球甚至其他运动项目的队伍“顶包”参赛。这样的比赛对于青超球员来说,锻炼价值何在?青超出品的球员又靠什么和韩国队去抗衡?
文/本报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