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热力学第一定律 公众号
8月20日下午,非德甲比赛日,沃尔夫斯堡(狼堡)主场大众竞技场的新闻发布厅临时变成了一个中国足球青训课堂。
这是一个由大众汽车(中国)公益支助的青训项目,一支在国内被层层选拔出来的U12球队得到了在狼堡跟随前世界第一边锋、现狼堡俱乐部首席球探利特巴尔斯基训练10天的机会,期间会跟狼堡同年龄梯队踢三场“中德对抗赛”,前国脚肇俊哲和张永海的孩子也在其中。
与此同时,一个青少年教练培训班也在这里开展,15位来自北京、深圳、上海、重庆、成都等地的优秀青少年教练在基金支助下在狼堡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和实践,与中国足球交集颇深的国际足联高级讲师克劳琛自然是他们所有人的“老师”之一。
14年前的世青赛,克劳琛把国青队以小组赛三战全胜的战绩带进16强,以2比3憾负于德国队出局,那是几十年来国字号球队在世界大赛上最振奋人心的一次表演。看得出来这位前中国国青队主帅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依然充满期待,尤其在他用78岁的身体尽全身力气给年轻球员示范动作的时候。也不意外,老头在这堂课上从直言不讳开始,直斥中国青训的痛处。
1
正式讲课之前,克劳琛先发了一通脾气。进新闻发布厅前,克劳琛和青训教练以及孩子们先在俱乐部的餐厅用自助餐。餐厅里还有其它来参观游览的客人。排队取餐用餐的过程中,孩子们有些喧闹,用完餐之后桌上的餐具一团糟,还有很多浪费的食物。对12岁的孩子来说,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有些兴奋是正常的,但克劳琛还是用最严厉的标准来苛责了他们。
“我们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不管是教练还是小球员,你们很多食物没有吃完,我们有些行为是不太合适的,吃完之后桌面上乱七八糟,尤其在德国。既然你们作为一个集体出来了,代表的就是中国足球的形象。我们的教练有很多在外学习的经验,也有很多见识,但应该要把一些东西交给孩子们,而不只是自己学完了事。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因为教练往往就是孩子最亲的人,影响最大的人。”
实际上在吃完午餐之后克劳琛已经第一时间私下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球队的中方领队,领队马上在餐厅外召集球员开了一个小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刚刚做得很差,太散漫太随意,并且拿日本球队在世界杯上更衣室的行为举例子,要求他们向日本球队学习。
与其说克劳琛在意的是孩子们的素质,不如说在意的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行为方式。足球是一项有纪律性的行为,需要通过场内场外的细节养成一个集体概念,这是克劳琛一定要在上课前批评孩子们的原因。
2
2005年的世青赛期间,部分国青球员跟克劳琛之间是有矛盾的。当时被德国队淘汰后,几名球员都表达了对克劳琛的不满,认为他的训练让球队在场上缺乏体能。因缺少上场时间而发怒的董方卓甚至在比赛结束后当场推了克劳琛一把,以至于这一推成为董方卓职业生涯绕不过去的一个黑点。世青赛结束之后,克劳琛下课了。他曾经抱怨过。但时隔多年再回味这个事,谈及当年的“超白金一代”,他也只剩下平淡叙事。
在早前一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克劳琛感慨:“那群球员现在依然是中国最好的球员。蒿俊闵、郜林、赵旭日、冯潇霆、卢琳,他们都达到了他们职业生涯应该有的高度。最可惜的是崔鹏,他没有达到我的期待。陈涛很有天赋,我觉得非常遗憾,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董方卓我不想说太多,但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成长。”
这堂青训课上,他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孩子踢球一定要有偶像,你们的偶像是谁?”有几个孩子争相举手回答,第一个被喊起来的人说郜林。克劳琛说:“噢,郜林,我的球员,也是我最喜欢的球员。”另一个孩子举手回答,最喜欢王大雷。克劳琛说:“也是我带过的球员。”然后克劳琛开始拿王大雷举例子说他的故事。
“那时候我有次在上海街上,看到王大雷在街上走着,其中一个女孩还把脑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特意请了一个青训教练上来站在他旁边,让他把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尽可能去模拟那个情景,让孩子们和教练哄堂大笑。
当然他话锋一转说:“当时他还很年轻,是俱乐部的替补门将,我告诉他,你如果一直这样,你不会成为主力,你必须改。也许我的忠告对他有一点点帮助,我后来看到他自己主动在健身房加练力量。一个青少年球员懂得及时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
“但我又告诉他,你错了,球员是不能单独去练力量的,一定要有专职体能教练去指导,否则很容易练受伤。不管怎么说,我和王大雷现在依然是朋友,我很高兴看到他现在的成功,他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
3
克劳琛讲到情绪管理,喊球员站起来回答问题,一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孩子被喊起来了。克劳琛问:“假设,你们来德国打比赛,跟狼堡球员打比赛,如果当你和对方对抗的时候,有人在你身边挑衅你,对你说,你这个中国佬你滚开点,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听到这个问题,这孩子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想了半天没有想到答案。
克劳琛再加大分贝问:“这种时候你该怎么办,告诉我?”孩子又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到答案,低声说出了一句:“我会把球送踢到对方球门里去。”这句话让克劳琛很满意,但在他还没有开始表扬的时候,几位中国教练和在旁听克劳琛讲课观摩的另外几位德国教练已经率先鼓起了掌。
球员情绪管理向来是中国青年球员的问题,不管是当初世青赛上的董方卓,还是后来奥预赛的曹赟定以及亚青赛的韦世豪,这些在同龄人里天赋突出的球员总是受制于自己的失控。恐怕这是克劳琛在讲技战术之前先讲情绪的原因。
图:来自中国的青训教练们在认真做笔记。
4
克劳琛讲着课,突然停下来,指着后排一位教练说:“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在听课的时候玩手机。”克劳琛示意教练站起来。这是一个尴尬的场景。教练放下手机站起来,有点懵。克劳琛表现得有些生气,不理解,为什么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可以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更何况这些“学生”还在给孩子们做“榜样”。
这位教练连忙解释说:“不是闲聊,是国内有些事情要通过微信来处理,是国内地方上球队的事。”克劳琛听完点了下头说:“好吧。”示意教练坐下。
5
在克劳琛的印象里,中国足球依然是“放不开,保守”的形象。他说中国青少年教练带队员比赛,更看重结果而不是过程,一旦领先之后就会变得保守,总是怕输,不该这样,不管是训练和比赛都要放开一点。
这几天在狼堡,教练们在观摩了利特巴尔斯基指导的训练之后会发现,德国虽然是一个比较刻板的国家,这里的足球讲究纪律严明,但青训的方法确实灵活多变的。比如其中一个环节是球员一对一攻防射门,两侧都摆了球门,攻方球员可以随时改变进攻方向,防守球员不得不随机应变,这种训练在国内是少见的,给了球员足够大的自由空间。
不管是利特巴尔斯基和克劳琛,这几天都对中国教练说过,尽量不能用统一的固定的方式来限制球员的头脑和自由,一定给青少年球员创造一些能让自由发挥的空间。
克劳琛还观察到一点,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他的观察是对的,他认为中国孩子与德国孩子相比,身体和精神上不太放得开。他随便喊了一位小球员到前面来跟自己做头球接力,小球员顶头球的时候,明显有些拘谨僵硬,只是脑袋发力,顶球的力度不足。克劳琛用78岁的身体亲自示范,全身都要动起来,是整个身体一起协调者发力,小球员学着克劳琛,顶出一个既坚决又有力量的球后,课堂上的中国教练都给出了满意的掌声。
6
在这节为时一个半小时的理论课上,克劳琛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比如他用他擅长的中文词汇来总结中国足球:打补丁。他认为目前的中国足球哲学是“打补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缺乏预判和整体方向感。
克劳琛说:“足球世界里,60%的丢球是因为球员在防守的时候判断失误造成的。比如中国的小球员,总是习惯等球落地之后先弹一下,再去接球,但这很容易就失去了对球的控制,你要早早预判球的落点。”
他举了一个极端例子来解释预判的作用:“哈维为什么很少受伤?因为他总是提前观察,也尽量一脚出球或者两脚出球,他能预判到场上的合理空间,所以既能传出好球,别人也很少能踢到他。进攻中的预判是很重要的。”
缺乏预判的能力几乎就不能具备创造力。这堂课的最后,克劳琛问教练们:“创造力是什么”?一位教练回答:“创造力就是球员自己的想法。”克劳琛听完,继续让他们再思考5分钟时间,在自己笔记本上写出自己对创造力的理解。5分钟后,克劳琛再问一位教练,得到的回答是:“球员在场上想不到的动作,非常规的动作。”
这个答案似乎更接近克劳琛关于“创造力”的概念。他开始解释了:“创造力是即兴发挥的能力,是让对手猜不透的意图。创造力是在对手压力和时间压力双重压力下,做出了一个让对手意想不到的动作。”对进攻球员而言,这意味着他的预判要超越防守球员的预判。
一番讲解之后克劳琛再问为什么中国球员总是缺乏创造力,教练们也回答不上来,克劳琛直接给出了他的结论:“因为中国足球经常做的是机械性训练,机械训练会扼杀创造性。机械性训练可以造就跳水冠军,但不会造就足球运动员。这也是青少年教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
(记者丰臻于8月28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