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文:方正宇
A联赛
CBA外援毁了本土球员?
事实却是:同样在CBA打球,中华台北球员却成了赢球的中流砥柱
阿巴斯在上海男篮所取得的成功,让CBA各支球队意识到了亚洲外援所具有的巨大威力。但有趣的是,当初选择引进阿巴斯的姚明,却曾在今年3月提议取消亚外名额,理由是担心这会影响到国内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不少人认为CBA为这些亚洲外援提供的锻炼机会,最终有可能给中国男篮造成麻烦。
不过即便是当初最悲观的人,也没预料到中国男篮会倒在拥有多名CBA球员的中华台北队面前。在两队直接对话的比赛中,效力于浙江广厦的林志杰砍下17分7助攻2篮板,效力于东莞马可波罗的洪志善则进账11分5助攻4篮板。至于因伤缺阵的李学林,也有过代表北京首钢赢得CBA冠军的经历。这批在CBA联赛中不占用外援名额的中华台北球员,结果让中国乒球苦心经营不成的“养狼计划”在中国篮球这里取得了成功。
除了使用亚洲外援直接促进亚锦赛对手实力之外,CBA近年来大量聘请高水平外援的趋势,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本土球员的出头机会。尤其在某些实力处于中下游的球队,经常会出现进攻完全交给两名外援的情况,其余几名本土球员则是常年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导致实力难以获得提高,从而无法为国家队输送更多的人才。
有关外援的争议由来已久,而在本次亚锦赛惨败之后,CBA很可能会出台对于外援进行限制的措施,以回应外界对此的质疑。有可能采取的方法,包括取消亚洲外援名额、限制港台球员的出场资格以及在外援四节六人次的基础上进行削减。但这样一来,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CBA联赛的观赏性随之下降,各支球队没有动力继续吸引麦迪、马布里、阿里纳斯这样的超级明星。至少在短时间内,联赛水平和国家队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矛盾,从而让管理部门面临选择上的困难。
B制度
与全运会“撞车”令球员留力?
事实却是:全运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严重,且全运本身促进篮球后备力量的作用不容低估
早在中国男篮被淘汰之前,已经有媒体将之前的失败归咎于全运会。也就是强调由于全运会和亚锦赛同在今年举行,导致部分国手提前为全运会留力,进而影响到了他们在国家队的发挥。而在输给中华台北队之后,“全运会阴谋论”的声音更是变得愈加响亮。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回顾一下历史,似乎找不出对此进行支持的充分论据。比如上一个亚锦赛和全运会重合的年份是2009年,当时中国男篮尽管最终惨败给伊朗队,但至少也闯入到了决赛舞台上。进一步向前追溯到2005年,那次中国男篮更是创造出一系列辉煌纪录,比如八强战以98比10的比分横扫沙特队,半决赛以93比49轻取宿敌韩国队,以及在决赛中以77比61力克黎巴嫩队。可见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所谓的全运会因素并不足以形成妨碍。
不过当国家队实力进入到整体衰落的阶段时,也不排除全运会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当初中国男篮在挑选国手时,就出现了部分球员自称有伤的情况,从而引起了外界关于是否为备战全运会而逃避国家队义务的猜测。而且相比球员缺阵所带来的直接影响,这些避战传闻所带来的消极情绪,更是有可能对国家队备战工作产生微妙影响。
整体而言,全运会对于男篮战绩所造成的拖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严重,更多地局限在24人大名单阶段——换言之,留力的是那些在亚锦赛正赛阶段上不了场的球员,而具体表现是在热身赛和训练之中。但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也的确需要正视在国家队与地方体育局利益之间可能形成的利益冲突,从而进行相应的协调和沟通。比如本届亚锦赛在8月11日结束,而接下来的全运会男篮赛事从9月6日开始,两者之间的间隔时间过短,会对球员的状态调整构成影响。所以未来在确定赛程时,或许需要将这些元素都考虑进去。另一方面,全运会男篮比赛也可以仿效男足比赛,考虑恢复以往有过的年龄限制,让其成为国内篮球后备力量之间的一次大比拼,而让老将们可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家队。
C人才
中国男篮死于青黄不接?
事实却是:U19男篮刚创造了中国男篮的历史最佳战绩,中国男篮的问题不是人才不够,而是外部环境僵化,人才上升空间不足
在刚刚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篮球先后收获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其中坏消息自然就是国家队在亚锦赛上的惨败,但在此之前,其实也有一个被不少人忽视的好消息,那就是在男篮U19世青赛上,中国青年队取得了第七名的历史最佳战绩,这也是中国男子篮球在各级别国际大赛中取得的最辉煌战绩。
除了在团队成绩方面取得突破之外,中国篮球在本届比赛中还收获了一位超级新星,那就是场均贡献11.3分8.9篮板5.4次封盖的周琦,他也以绝对优势荣膺本届赛事的“火锅王”。这位出生于1996年、身高2米17的辽宁球员,被认为有可能成为继三大中锋和易建联之后的又一位优秀内线球员。
由此可见,中国篮球并不缺少天才的后起之秀,但这些球员能否获得适合成长的环境,则是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自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国家队长期抱着一种“吃老本”的思想,在过度透支王治郅、刘炜等老将运动生命的同时,却没能为年轻球员创造出更多的成长机会。从历届比赛参赛球员的平均年龄来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据是25.3岁,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平均年龄则上升到26.2岁。至于本届亚锦赛,即便在33岁老将刘炜因伤缺阵的情况下,全队平均年龄仍然高达25.8岁。
球队在选材过程中缺乏前瞻性,为眼前战绩而牺牲了梯队建设,这也是导致中国男篮目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原因之一。相信在本届亚锦赛惨败之后,男篮内部肯定会经历一场大换血,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换血而换血,或者是把换血当成了寻找替罪羊的一种方式,那么也就很难真正走出现在的泥潭。
未来在对于阵容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必须提前为更新换代进行准备。比如对于周琦这种备受期待的新星,到底应该在什么阶段将其召入国家队,如何安排他在内线与易建联之间的角色分工,都是有必要从现在就考虑起来的问题。包括未来建队目标主要瞄准2014年亚运会、2015年亚锦赛抑或2017年亚锦赛,同样会关系到选材的标准和取舍,也将决定中国男篮在未来几年内的具体走向。
D教练
前任邓华德胜过扬纳基斯?
事实却是:以男篮目前的技术水平,扬纳基斯相对缺乏用武之地,但从长期来看,他的全方位指导将更有益于男篮发展
在男足遭遇1比5惨败之后,无数人将矛头对准了卡马乔。如今当男篮更令人震惊地惨败给中华台北队之后,扬纳基斯自然也难逃千夫所指的命运。至于篮协在选帅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更是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讨论。
首先应该确认一点,扬纳基斯肯定是一位水平优秀的教练,2006年世锦赛淘汰美国队、率领希腊队最终收获亚军的战绩,足以反驳所有关于执教能力的质疑。可问题在于,最优秀的未必是最适合的,足够优秀的扬纳基斯,目前看起来肯定不适合中国男篮的特点。因为在战术领悟以及无球跑动等能力方面,中国球员远远及不上他当初所执教的那批希腊球员,而在这些能力无法达标的情况下,扬纳基斯所要求的很多战术根本就不具备实施基础,结果就像是米其林星级厨师做出来的中餐一样令人感到别扭。
回过头来看,当初被认为技战术能力一般的邓华德,倒是更加适合中国男篮特点的一位教练。针对中国球员所具有的能力,邓华德并不要求完成过于复杂的进攻配合,而是主要强调了对于防守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还特别注重球队精神状态的提升,甚至在开场之前要求球员跳上一段舞蹈。这些看似并不复杂的内容,结果倒是非常符合中国男篮的特点,为球队带来了一系列满足预期的成绩。
可见在选择教练的过程中,“适合”是一项比“优秀”更加重要的标准。如果篮协打算解除与扬纳基斯之间的合同,那么未来在寻找新一任男篮主帅时,也必须考虑到他与中国男篮水平之间的兼容性。
当然,中国男篮并非只需要“邓华德”而不需要“扬纳基斯”,但后者这种类型取得成功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充分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在短时间内就要求他们必须实现既定目标。比如无论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层面,各级青年队其实都需要获得更多来自“扬纳基斯”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技战术功底。对症下药地把各位优秀教练安排在各级岗位上,也是管理部门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
方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