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早报:亚锦赛娱乐高于竞技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9月28日08:19  东方早报

  如果你没有看比赛,而只是通过电视直播,看了赛后那段冗长的更衣室庆祝和采访,你会觉得中国男篮夺取的不是亚锦赛冠军,而是世锦赛冠军,或者是伦敦2012奥运会冠军。

  然而中国男篮只是堪堪夺回亚锦赛冠军,决赛过程凶险无比。最后时刻,如果不是约旦两次进攻机会没能把握住,谁能说中国男篮就能功德圆满?

  这还是在武汉,在自己家门口的比赛,得尽天时地利人和。倘若没有亚锦赛计划上的更改,依旧在黎巴嫩进行的话,还会有这样充满戏剧化和娱乐性的结果吗?

  决赛显得漫长无比,决赛之后的采访报道更加漫长。我想,中国篮球(微博),真是越来越像美国篮球了,主要是在表象和媒体呈现上,这样的篮球赛事和报道,娱乐性充足。媒体覆盖水准值得夸奖,最终连更衣室都不放过,可以在更衣室里一个队员接一个地采访,并且按照从核心到主力再到替补的降序流程,恨不得让每个人都煽情地倾诉一番“夺冠之后,你心情如何……”,甚至可以把每个球员滴汗、换球衣的细节都拍摄下来。

  可这更像是一部肥皂剧,和比赛的关系到底有多大?抑或是摄像机镜头也在告诉我们,比赛不堪回忆,花絮要比竞技场面更有价值。

  这是一种媒体的取舍,却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男篮的实际情况。

  不少媒体都在赛前分析说,这是历年来实力最差的一届中国男篮,决赛充分地说明了这一判断。和约旦的交锋,上半场全处下风,第三节一度反超领先十分以上,可最后关头还是只能将决定命运的主动权送给对手。整场比赛,中国男篮只打了5分钟好球,整体配合生涩毛糙,上半场失误此起彼伏,教练指挥莫名其妙。如果没有易建联(微博)在篮下的巨大优势,如果没有王治郅这样的老将还在卖力拼命,如果没有主场带来的各种便利,中国男篮不可能踏着如此惊心的步点,走进伦敦2012奥运。

  可以想象的是,这样一支球队,去到伦敦,给中国篮球带来的,又会是怎样的表现?血勇之外,中国男篮剩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最出色的球员,坐在包厢里CCTV的沙发上解说着比赛。退役之后的姚明,在亚锦赛过程中表现温文沉着,决赛过程里,却显得格外沉闷,细心的人总能听出一些弦外之音。姚明之后的中国男篮,在这个巨人的身影消失后,暴露出了苍白粗糙的真相,这其实是中国篮球十六年职业化进程的部分结果。

  我们一直在学习美国式的市场运营,却抛弃了从基础技术开始普及的篮球运动;我们一直在营造各种喧嚣和繁荣,却忽略了这项团队集体运动的本质;我们将NBA(微博)当作最高标准,却忘记了广泛的青少年培训,才是真正的社会根基。

  所以中国篮球只剩下了更衣室的噱头、歇斯底里的呐喊和唯剩一腔血勇的空洞。倘若在主场打败约旦,也是值得庆贺的盛典,那么不远的伦敦只会带来更多的混乱。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中国篮球,已经偏离篮球。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男篮亚锦赛专题 |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男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