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赛为本遭斥李元伟曾想辞职 北京奥运终完成目标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0:31  中国新闻周刊

  在理想中脚踏实地

  2003年9月,上任不久的李元伟即邀请了四名篮管中心以外人士成立“篮球职业化运作调研组”,研究联赛的定位、目标、行动计划,并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为联赛做规划。之所以要请“外脑”,更重要的是,李元伟担心大家在内部呆久了,缺乏对联赛的清晰认知,且缺乏改革的敏感和锐气。

  调研后,李元伟主持起草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十年改革与发展计划》(及《北极星计划》)。“为大家提供一个未来的职业联赛愿景、蓝图。告诉大家要怎么搞。用一个响亮的口号来引起整个篮球界的重视。”李元伟解释为何把计划命名为在暗夜中指引方向的“北极星”。

  《北极星计划》被外界看作是以联赛改革为先导的全面振兴中国篮球的战略。从狭义角度看,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改革和发展的行动计划,也是李元伟的施政纲领。

  在篮管中心内部经过几轮征求意见,修改成文后,李元伟一反惯例,并没有将如此重要的《北极星计划》上报给国家体育总局,也没有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篮管中心内部发放。因为其中涉及一些在国内现行体育管理体制下“超前”的提法,李元伟摸不准国家体育总局的态度,以经验判断,如果上报,总局不表态,搁置不办理,势必将影响改革的进度;如果总局否定这个计划,改革更无从谈起。

  在国内的体育机构管理体制中,国家体育总局对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一直是一种联系制关系,不是分管制。除了某些大型比赛之前,如奥运会、世锦赛,总局的分管领导会强调督促国家队备战外,平时留给各中心自由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体科所三年的改革试验,李元伟对这个空间的余度吃得很透。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的机关报——《中国体育报》曾大篇幅报道了《北极星计划》内容,还报道了李元伟在东莞会议讲话中提到的“打开封闭的大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借助社会力量、资源发展篮球事业。构建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

  体育总局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经过“试运行”,2005-2006赛季,全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正式更名为CBA联赛,稳步进入李设想的改革轨道。其中CBA联赛取消升降级,实行准入制,被认为是职业篮球和竞技篮球的根本区别。

  篮管中心为俱乐部设定了三年期限,每年评估打分,督促俱乐部往职业化目标靠拢。

  “设计必须是理想的,同时还要面对现实,我要是没有这个特点,坐不了这个位置。”李元伟这样总结自己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平衡,他说:“直接走不行,我就绕着走,绕不开,我再想别的办法。最后能走到什么程度,我有非常现实的考虑。尽管我有理想化色彩,但我必须脚踏实地。”

  体制之下的“职业化”之困

  在《北极星计划》第二阶段(2009-2011)中,计划是成立赛事公司,引入资本,实行股份制运作。把职业联赛剥离中国篮球协会和篮管中心,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条件之一,但也是现阶段体育部门所有制不允许的。

  十多年前,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前身)曾提出体育项目“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方向,将体育运动管理部门从政府序列中剥离出来。纷纷成立的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就是向运动协会化实体过渡的一个形式,但两个招牌一个部门,中心成立很长时间了,实质并没有任何改变。一旦实体化以后,各运动管理中心将不再是政府直属机构,很多领导就将被“架空”。改革涉及到很实际的权力、利益。

  对于前一段时间,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提出,办独立的公司经营联赛,但韦迪的话尚没有得到体育总局的公开支持,而李元伟在2008年奥运会前就提出此事,更是讨嫌。

  “我知道不现实,那个时候从总局包括中心,备战奥运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怎么可能搞资本运作赛事管理公司股份制。”李元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是我认为它是个趋势,所以我在内部先做准备。”

  2008年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转型将加快。但在获得51枚金牌后,中国体育并没有像许多人理想的那样快速向群众体育和职业体育转型。职业联赛被认为是举国体制争取金牌的对立面,真正意义的联赛职业化改革举步维艰。

  直到2008年,篮管中心还在进行资金运作的尝试,成立联赛公司,引入投资人,进行股份制改造。当时NBA中国公司、摩根大通公司都表示感兴趣。

  “计划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外部环境不具备。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推动职业化,能推多远推多远,然后随着整个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再做动作。但前期要做很多准备。”李元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的改革设计是在体制架构内运作的,虽然目前根本没办法突破,但我也很庆幸。我把我自己定位成为未来中国篮球发展打基础做准备的人。”

  成败国家队

  2006年8月7日,李元伟接到体育总局领导的电话,总局领导亲自打电话的时候不多,李元伟知道领导下决心了。遵照体育总局的指示,2006-2007赛季CBA联赛缩短了28天,南北分区赛制取消,一切为国家队备战奥运让步。

  在李元伟看来,国家队和联赛一样重要。2007年,国家队总花费约1800万元,其中总局下拨经费500万元,其余都来自联赛所得;国家队成绩好,能吸引更多的关注,也为这个项目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一直按照着自己的设想和节奏主持篮管中心:改革联赛,管理国家队。他认为这就是他的职责,“我意思就是我管这块,尽量不给总局添麻烦,我一定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把这个事情做好。事实上也是这样。”李元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一心在维持篮球稳定发展的局面,处理突发事件,我没让领导操一点心,也没把矛盾上交,都是我在那儿处理。”

  可在举国体制下,在金牌战略面前,世界大赛的成绩常常是总局领导考察中心干部的唯一标准,联赛改革只是锦上添花。

  “我的弱点就在不是特别善于跟领导沟通,比较少汇报、交往。领导要是信任我,放手,我能干很多事。”李元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人曾建议李元伟,每逢夏天姚明回国时,带着这个国宝请总局领导吃个饭,联络一下。但李元伟觉得自己平时有做不完的事,没有这个闲工夫,况且总局领导也很忙。就没当回事。

  2006年世锦赛前,在总局汇报工作时,交流中,李元伟意识到总局领导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但已经来不及了。

  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篮排排在第十五名,中国女篮排在第十二名。两支国家队在外教尤纳斯和马赫的带领下有了进步,但世锦赛的成绩不佳让体育总局和球迷都担心,中国男女篮在北京奥运会上无法完成任务,一些人开始质疑外教的能力。总局领导曾在会议上当面批评李元伟“联赛为本”是“错误的”,起码 “值得商榷”。

  对于力主引进外教的李元伟来说,总局领导的质疑和糟糕的成绩,使他内外交困。他认为领导并不了解他,他觉得很冤。

  李元伟曾想过辞职。他向体育总局领导汇报说,请外教是正确的道路,自己愿意换岗承担失利的责任。

  最终体育总局接受了李元伟的建议,尤纳斯和马赫都率队通过了2006年底的亚运会检验,最终留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进入八强,女篮夺得第四名。

  2009年1月19日,在李元伟退休告别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宣读了对李元伟的工作评价:李元伟了解市场规律;有较强的突破创新精神;驾驭全局能力较强;圆满完成了国家队参赛任务……

  李元伟认为体育总局的评价很公正,他向工作人员要走了蔡振华的发言稿,留作纪念。

  “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

  37万字的《李元伟篮球风云路》,是一份难得的一位体育制度中官员改革探索的心路历程。他把其视为是“对中国篮球发展尽的最后一份力”。而如果每一个官员在离职之后,都能扪心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中国体育的变化远不止此

  退休后,李元伟花了九个月时间戒掉抽了三十年的烟。一年半前,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离开了要他不断操心的篮球,也就此退出了公众视线。

  《李元伟篮球风云路》出版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中,只要谈到CBA联赛以及中国篮球的现状,李元伟总是显得很失望,之后,他长时间地凝视窗外。

  

更多关于 李元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