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商130姚明生意经与众不同 收购上海队并非为抄底(4)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18:38  新世纪周刊

  在CBA中有很多投机分子,但姚明不是其中一个。现在整个CBA球队,挣钱的只有广东宏远。以足球为背景,挣钱模式有很多种,纯粹靠经营一个球队挣钱不现实。以前足球最火爆时,大连万达队很牛,但它经营模式属于官商合作,大连市政府需要创这么一块牌子:足球城,有全国最优秀的足球队。一个项目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每年愿意投入上亿的资金给这个球队运作。对一个房地产商,一亿元不是什么大事,可能收回来三四千万,亏了的六千万可以在房地产的优惠政策上获得回报。那就不是六千万,也许是六个亿。

  在美国做生意跟在中国做生意是完全两回事。到美国去可能就是开个餐厅,投资股票或期货,交给团队去操作这件事。赶上大环境好,完全可以钱生钱。中国有很多的非商业因素。姚明在中国没有实际的产业,他可能买房子、买股票,但都不叫产业,产业是要去运营的。将来这四年中,姚明不太可能有盈利机会,但从长远看,拿篮球做名片,今天我帮上海东方一把,10年以后他获得的政策性回报,将来他要做产业的时,远远超过现在的投入。上海毕竟是中国的一个都市,有非常复杂的因素,可以利用。

  NBA有一半以上的球队在亏钱。它的模式是大老板买个球队,存在手里,然后开始经营。比如说当初买的两亿美金,然后哪天不高兴就把它卖掉,卖4个亿,挣两个亿。但这两个亿对他的产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在美国有很多这样的,每年投个六七千万美金不算什么,至于说这个球队有没有替他这个产业带来帮助,另说。但如果说金融危机使他亏了很多钱,他可能会压缩球队的投资。这就是NBA现在的情况,一半以上的球队是不挣钱的,原来是三分之二不挣钱,然后亏钱。总冠军也亏钱,马刺05年拿冠军的时候,一年亏800万,但纽约或什么地方的球队进不了季后赛可能就不亏钱,这个是不一定的,不是以成绩论的。

  NBA的球队是从私人那儿买的,在商言商,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在CBA买,你就得跟国家商量说这个球队当初投入多少钱,现在值多少钱,如果太多我就不买。免多少单,你跟国家去谈。但我刚才也讲投资环境的问题,就是CBA现在信兰成上台以后要求每一个球队跟体育局有一种并行领导的关系,就是在体育局得注册,俱乐部也得注册,然后大事小事你还不能自做主张。如果体育局高兴,“你弄去吧!”——每年给弄点福利就行了,体育局可能就不干涉你们,老板就像过去那样想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体育局不高兴,你就没办法了。这些东西都是不确定的。

  信兰成也不见得是个反面典型,我是说中国体育没有完全走出国有体制和举国体制的制度,现在小项目不错,以篮球为代表的大项目现在就是往回收的这种,就跟原来想的08年以后往外放是相反的。也不是说举国体制不好,我只是说单纯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这种政策的多变性对做生意是不利的。

  姚明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姚明的收购对中国篮球职业化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他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很多人都在做类似的事情,甲A的名额有限,甲B随便开。很多人就是攒一个队,没人没关系,我有钱。投几千万进去,找个教练,没队员就去挖,然后就去打甲B。打了甲B希望能升到甲A,但三年不让打甲A,这样投资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折。凤铝事件(广东凤铝俱乐部第一个状告中国篮协的规则和程序,最后以遣散所有队员收场)就是因为政策的多变导致投资商的利益受损。不说谁是谁非,只是说,由于投资环境的政策多变,导致投资人的风险非常大。凤铝这个事情是凤铝自己的问题,但放大到一个高度,球队解散,投资的钱不就打了水漂?

  姚明只是在体制内规则内做事情,他没有任何革命性的行动,只因为他是姚明而显得特别。CBA现在有很多,梁志斌投资的东莞新世纪就是靠甲B打上来的。当初老板做房地产,花钱找一帮人打甲B,最后慢慢升上来,这样的老板不受人管。这样独立的老板很多,比如山西中宇。钢厂老板王兴江去跟河南队搞,把球队完全买过来,体育局就不管这个队。挪到山西,原来是河南的一支民营球队,变成了山西的一支民营球队,谁都不管。姚明的身份现在与梁志斌和王兴江没有任何区别。

  做球队不见得能挣钱,一定得有别的办法。欧洲比较复杂,美国相对单纯一些。一个有产业的老板去购买一支球队私营化的管理运作,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方式。CBA的“职业化”也是这个意思。以前国内的篮球队都是各个体委下属的,训练局养着球队,纯粹靠体育局从国家体委拿到资金,再下拨到下面各个项目,篮球队也有一个项目。

  球员理论上讲,是事业单位的职工,领工资的。现在CBA逐渐从当中脱离开来,18个球队有多种不同的模式。私营老板的球队有的也承担国家任务,比如广东宏远、北京首钢、江苏南钢、八一、广东宏远、浙江万马,都是有打全运会的任务。只要有这个任务国家就有经费,自己掏一点,国家给一点。这是旧的体制下的比赛形式,但现在有许多民营的资金在支撑他,有些就不管,就不用打全运会,比如东莞新世纪。多种形式并存在是CBA的一大特点,它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纯私营。

  上海东方队我说它是“ST股”,是因为在CBA18只股票当中它是一个亏得比较厉害的,完全没有市场价值,需要国家往里输钱。这种球队你要去买它只有两种考虑,一种是抄底,在最低价时买过来;还有一种是,我傻。姚明也不是这两种,他作为上海的明星,有这个实力,为了将来的产业考虑,得先给上海做点事情。

  如果说姚明来做老板,会对球队有改变的话,那就是原来的管理关系疏通了。原来是多头的,上海文广、国企和体育局,大家都在里面占了股份又不给钱,各方面跟老的国营企业一样。姚明来了以后可以用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在现有的政策里去挖掘红利。所谓看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其实就是微观宏观近期和长远,这么个分法。

  如果割裂它跟将来的关系,这就是一个纯粹的、非常失败的经营行为。它对中国篮球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触动,没有做任何新的东西。只不过是使一支死气沉沉、苟延残喘的球队有了一点内部的活力,其他没有什么。

  李元伟:职业化绝对没错

  联赛还得做得像产业,这样球员打球机会多,有人愿意看,企业感兴趣,篮球才能生存下去

  ■本刊记者/张雄

  李元伟是近五年CBA职业化改革的核心人物。在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位置上,他提出“北极星计划”,将甲A联赛变为职业联赛;促成王治郅顺利回归,引进外教,北京奥运会带领男、女篮取得骄人战绩。五年时光,可谓赚得满堂红。

  2005年《财富》论坛体育圆桌会议上,李元伟首次公开提出“篮球已成中国第一运动”的观点。之所以敢这么说,李元伟有自己的理由:“参与人数第一;运动场馆第一,乒乓球台还不能算场馆;媒体正面报道数量第一,各种媒体对本赛季CBA联赛的报道篇数为40多万份,平均每天2300篇报道;市场潜力第一,光大学生篮球联赛就包含了非常巨大的未来消费群;国际影响力第一,光说姚明带来的影响力,哪个能比呀?”

  这些第一,都与李元伟坚定推行篮球职业化改革分不开。对于五年执掌CBA,李元伟本人还是满意的:“我这几年只是为中国篮球发展做了点基础性的准备工作。CBA现在还不能算是职业联赛,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至少我们这几年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9年1月19日,李元伟正式将篮管中心主任的接力棒交给了信兰成。6月23日,中国篮协在京召开CBA联赛总结会,信兰成对李元伟治下的CBA联赛指出了八点不足,今后将通过各种改革措施,重新倡导举国体制。李元伟在接受本刊的专访中,表达了对中国蓝球职业化进程的忧虑。他说起自己对改革的心得是:“进两步退一步,你不退一步都不行。”

  很多人觉得姚明的收购不大靠谱,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