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造冠军 上海女足前主帅林志桦的校园生活

2014年01月27日17:37  新民晚报

  ■ 林志桦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队夺得五人制足球联赛冠军 本版图片 图TP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队一战成名

  有这样一个人,你还记得他吗?

  3年前,林志桦从上海女足主教练位置上卸任,离开了他奋斗近9年的女足赛场。除了偶尔以老克勒明星队主教练的身份露面,他离开公众视线已经很久,就仿佛消失了一般。

  “林教头”去哪儿了?如今走入大学校园的他,开启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从容,淡定,自得其乐。

  再度出山保持全胜

  从专业队到业余队,从女足到男足,从“剑拔弩张”的赛场到“与世无争”的象牙塔,53岁的林志桦,人生之路像是拐了一个大大的弯。

  阳光灿烂的下午,坐在记者面前的他,神情安然,语气平缓,说起话来云淡风轻。告别职业赛场,他在一片陌生的天地同样取得了成功——尽管已不是生活在聚光灯下。

  林志桦现在的身份,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足球队主教练。2010年底离开上海女足后,他一度赋闲在家长达两年之久。去年3月,他终于重新出山了。

  “工程技术大学一直想在足球这一块做出点成绩,他们也非常有诚意,我考虑了很久,决定过来。”林志桦说,“看来我还是离不开足球,可能这辈子都是。”

  对于大学生足球,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上海一共有5所足球特招生资格的大学,包括东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体院、华东理工大学,外加工程技术大学,每年都有比赛,冠军能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比赛。相比而言,东华、同济的实力更强一些,基本垄断了这个名额,而工程技术大学一般排在第四、五位。一般来说,足球专业生考大学的话,首选肯定是东华和同济。

  林志桦的到来,正在改变这个历史。去年12月20日,他所带领的工程技术大学队在上海市大学生专业组五人制足球比赛中“爆冷”夺冠。接手这支球队才8个月,还来不及好好改造,林志桦就缔造出了一支冠军队。

  也许在外人看来,一个大学生比赛的冠军算不上多大的事,但这却是上海大学生足球的一次重大改变——一支不是传统强队的队伍,成功挑战了原有的旧秩序。

  林志桦原本有机会制造更大的惊喜。在上海市大学生专业组11人制比赛中,工程技术大学首战就拿下同济大学,“之前从没有赢过他们,这是创造了学校的历史。”紧接着,他们又战胜了华东理工。可惜的是,由于要率老克勒明星队远赴成都参加第二届老甲A明星赛,林志桦只能暂时让助教代理指挥,结果就是这一场输给了东华大学。哪怕回到上海后再大胜上海体院,工程技术大学最后也只能屈居第三。

  不过,只要是林志桦亲自指挥的比赛,工程技术大学保持着全胜纪录。难怪,在校领导和队员看来,林指导简直“神”了。

  大学足球大有作为

  对林志桦来说,从决定接手工程技术大学足球队的那天起,他的生活就被彻底改变。尽管依然没有离开足球,“林教头”却需要去适应各种不同。

  工程技术大学一共只有18名球员,其中11人是足球特招生,7人是普通的大学生。队员们每天都要像正常的大学生一样上课,等到下午4时下课以后才能训练两个小时。当然,他们还得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考试、拿够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相比而言,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的特招生能力肯定比普通学生强一大截。但由于受大学特招名额的限制,球队最多也只有11名特招球员,正常训练都不够。林志桦上任后,举办系与系之间的足球赛,从普通生中挑出了7人。“海选的时候,学生蜂拥而至,很多人都来报名。但说实话,当中不少只是对足球有很高的热情,能力一般,有的一点都不会踢也来,搞得我哭笑不得。”

  过去那么多年,林志桦带的都是专业队伍,球员的基本功不用多操心,但在大学里完全不一样。队员的个人能力不在一个层面之上,而且差异相当大。有的要多练技术,有的却急需补充体能。权衡之下,林志桦决定实施“小组训练法”,把队员分成几拨分别训练,将要求细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林志桦刚到时,不习惯的还有很多。队员来训练时都是三三两两、一身便装,有的甚至还是穿着牛仔裤,完全不像一支球队。“林教头”从整顿队纪入手,狠抓作风。“现在再去看,我的这批学生拼起来是真拼,比专业队还能拼。”

  新领域有着很多不同,但有一点对林志桦是相同的:依然远离家人。林志桦的家在浦东世纪公园,学校在松江,相隔58公里。下午的训练结束天已黑,又正好碰上交通高峰,开车回家的话需要1个半小时。周一到周四,林志桦干脆住在松江,周末才回家。“学校在附近给我租了一套房子,条件也不错,我很满足了。”

  林志桦是一个事业心和责任心都很强的人,即便现在执教的是一支大学生队,他依然有着自己的想法。刚到球队时,他便跟队员们说:“我不希望带你们今年拿第三,明年又第四,这绝不是我的风格。要是这样的话,林志桦就不来了。无论什么事情,要做就争取做到最好!”

  林志桦的目标,是打造一支上海最好的大学生队伍,年年能打进全国大学生足球赛决赛。“本来我想需要3年,现在比预想的要快一点,一年就拿到了。”但他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现在也不能放松,全国的比赛也要打进前三名才行。在女足的时候,我们年年拿冠军,现在虽然带的只是一支刚起步的大学生球队,我也不想混混。”

  尽管近邻日韩的大学生足球开展得风风火火,甚至有不少从大学走出的职业球员,但这个领域在国内并不受重视。在林志桦看来,大学足球还是一块处女地,“说大学为职业队培养球员,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还不太现实。但至少,它可以给从小踢球的人多提供一条出路、一个平台。踢不上去还有机会上大学,去踢球的人总应该会更多一点吧?”

  本报记者 关尹

  记者手记

  双面林志桦

  大约6年前,在昆明的海埂基地,我曾与带队冬训的林志桦有过一次长谈,那时的国内女足霸主上海队也正处在新老交替、遭遇挑战之时。

  我清楚地记得,林志桦不大爱说话,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47岁的他甚至还被队员起了这样一个外号:古老头。在文章里我写到:“他喜欢不修边幅,很长时间才应付似地去剪一次头发;他也从不追求什么名牌,衣服从外到里都是普普通通,甚至看上去会有些‘俗气’。他不习惯高谈阔论,也不习惯好好享受。”

  但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场下的林志桦话不多,场上的林志桦却常常吼声震天。如果说平日里他是头温顺的绵羊,训练起来就完全变成了一头狮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林志桦仿佛没有怎么变,除了更多的皱纹刻上他的额头。他行事一如既往地低调,对工作一如既往地执着。即便是带老克勒明星队的一堂普通训练课,也毫不马虎。你就能明白,短短8个月,就能让一支非传统大学强队历史性地夺得冠军,这绝不是蒙的。

  与当年的女足金牌教头相比,现在的林志桦事情不算多,待遇也不算高,但他却说已经很知足。“轻松不少,压力没那么大,感觉身心愉快,而且还能享受几个月的寒暑假,多好。”他一脸笑容,“到新的地方搞出点名堂了,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但是,听得出来,在林志桦的内心深处依然埋着更大的梦想,平淡之下是雄心。他说,如果能选择,他更希望去带专业队,他依然可以做一番事业。“我现在53岁,也不算老得不行了,是吧?”

  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如果有一天,冠军教头林志桦重新回来,不要意外。 关尹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竞彩:西甲独角戏!皇家社会PK埃尔切][充20送10][送彩票冲千万]
  • 新闻习近平穿迷彩服冒雪看望内蒙边防战士
  • 体育NBA-詹姆斯18+7+6热火大胜马刺 视频
  • 娱乐圈内人士证实伊能静与秦昊姐弟恋(图)
  • 财经EMS国际包裹被掉包 打开后只剩包装纸
  • 科技司机乘客利用打车软件漏洞骗补贴
  • 博客方舟子:“中国雨人”是不是数学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恋爱近两成为满足生理需要
  • 育儿2岁女娃凌晨穿尿布含奶嘴独自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