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学生被恒大足校相中 为踢球与父亲打冷战

2013年06月23日10:16  华奥星空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体育专电(贺灿铃)因为想出去踢球,安徽省合肥市梦园小学五年级学生吴俊杰这几天和父亲吴志升进行一场“冷战”。

  11岁的吴俊杰是梦园小学足球队的佼佼者,在今年一次代表校队外出比赛时被广州恒大皇马足球学校看中,让他9月来广州上学。对于以梅西为偶像、一心想成为职业球员的吴俊杰来说,去恒大足校意味着他离自己的足球梦想更进一步。但父亲吴志升的担忧是,孩子在那边踢球如果没踢出名堂,文化课就会耽误,以后考大学和工作都成问题;而且,恒大足校一年35000元的学费对这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于是,上课不认真、回家不写作业成了吴俊杰和父亲“冷战”的手段。但是,在梦园小学下午4点后的训练中,挥汗如雨的吴俊杰脸上总挂着开心的笑容;吴志升也和其他家长一起坐在场边,摇着扇子,关注着孩子在训练场上的一举一动。

  每天下午两个小时的足球训练是梦园小学坚持多年的“第二课堂”。梦园小学的丁学宽老师说,学校的校园足球已经形成一套体系,年级有梯队,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男孩女孩踢球。虽然梦园的校园足球开展得不错,但学校现在还是面临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缺少高水平的教练。目前学校只有4名老师负责训练,他们有的是大学的体育老师,有的是做生意的退役运动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教孩子,报酬很低。如果教育部门没有相应政策和资金来引进高水平教练,恐怕很难再坚持。

  目前带领合肥市少年队训练的魏传银教练同样认为这是个关键问题。“其实国内现在有很多退役的中超、中甲运动员,他们完全有能力胜任校园足球的教练员工作,但是不解决他们的编制和待遇问题,每个月只拿1000多块的工资,有谁愿意来啊?”

  不拿任何报酬带队训练的魏教练的另一个身份是市少队队员魏啸天的家长。在训练场,对儿子和其他队员,他经常不留情面呵斥:“讲了多少遍,注意位置!”“传球要到位!”“不要只盯着球,看人!”

  “这帮侠们(合肥方言“小孩”的意思)真让人操心。”看到弟子迟迟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魏教练背过身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批队员大都是初中生,刚刚参加完中考。老实说踢球对学习肯定有些影响,但我跟他们讲,如果踢球耽误学习,你们就不要来了,所以他们的学习都还不错。因为要学习和踢球,就不可能花太多时间沉迷网络游戏和电视,而且通过足球可以培养自律、开朗、坚强的性格。”由于看到孩子通过踢球获得的可喜变化,大多数家长都愿意来看孩子训练和并自费陪孩子外出比赛。

  今年合肥市教育局首次实行全市足球定点学校招生方案,全市足球专项测试前96名的中考考生,只要中考成绩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就可以被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等名牌高中择优录取。同时,合肥市教育局和体育局也将在今年秋季启动高中校园足球联赛。“希望这能填补高中阶段的足球人才断档,让孩子们进入高中后可以延续足球梦,”魏教练说。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合肥是全国最早的44个足球布点城市之一。经过三年时间,在合肥这样一个没有中超、中甲球队,足球基础较薄弱的城市,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注册队员已经达到2000人,一些校园足球的优秀选手也被外省市足球学校录取或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

  不过,合肥市校足办指导员陶德宝认为:“现在这帮小孩的足球技能和身体素质,无论是跟我十几年前带的那帮队员,还是现在横向跟亚洲邻国日本韩国的同龄人比,都有一定差距。我们到日本韩国考察过,他们有一套完整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大纲,明确了每个训练阶段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而我们现在缺少这么一个指导方案。”

  无论走何种途径,成为职业球员是像吴俊杰这样的校园足球佼佼者们的梦想。不过当问到将来是否想进国家队时,吴俊杰坚决地摇了摇头;“国家队踢得太烂了,我以后想去外国踢球,最好能去巴萨。”(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