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葆洁:足球靠头脑不离教育 人大附中模式有示范意义

2013年01月30日02:32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在2013中学生足协杯的赛场边,记者遇到了多年从事校园体育教育工作的中国著名裁判——“金哨”孙葆洁[微博]。人们提到孙葆洁,第一印象一定是他“金哨”的身份,而事实上,孙葆洁已经在校园足球工作领域坚持了20多年。作为清华大学的体育老师、教授,在孙葆洁眼中,中国足球[微博]想要提高,抓青少年足球是重中之重。

  中国足球需要校园足球

  孙葆洁对开展校园足球非常支持,他在校园足球的开展方面有发言权,不仅因为其本人是足球圈内人士,更因为他体育老师、足球老师,亲自身处校园足球工作当中的身份。在孙葆洁眼中,搞好青少年足球,搞好校园足球,是让中国足球从一个“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发展的关键。

  “足球这项运动,老百姓非常喜爱,但是群众青少年的基础如果打不牢,那么顶尖球队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如果国家队没有好的成绩、职业联赛踢得不精彩,那么中国足球就与百姓的期待有差距,获得的支持就会减少。那么究竟怎么把中国足球的成绩提上去,实际上还是在于青少年的基础。只有咱们的青少年足球抓起来了,在我们的联赛中,才会出现更多我们中国自己的优秀球员。只有在联赛中有了更多咱们自己的优秀球员,我们的国家队才能提起来,国家队水平起来了,联赛水平起来了,老百姓就会从足球中得到享受,他们也就会更加支持我们中国足球。”

  孙葆洁表示,当自己看到这次有这么多孩子来到丽江踢比赛,自己心里热血沸腾。“我觉得作为一个足球人,一个体育老师,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青少年足球抓起来,”

  搞校园足球更重要的是育人

  校园足球可以向上输送足球人才,但如果简简单单认为狠抓校园足球仅仅是为了我们国家队未来的成绩、是为了中国足球,那恐怕就错了。孙葆洁认为,校园足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校园足球不单单是培养足球圈的后备人才,更主要的,他还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把校园足球当做培养专业足球人才的平台,目的过于单一。当我们的目的仅仅集中在培养专业人才这一唯一目标,那么也不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来。校园足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清华的领导讲过:体育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足球运动中间,就会有如何正确对待胜负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给孩子讲胜不骄败不馁,他不去实践,那么也不会有体会,只有通过参与经历了,他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人大附中模式具有示范意义

  在亚洲,向日本、韩国等足球强国,都有着自己完善的向上输送人才的体质,而我们究竟要走怎样的一条路?对于这个话题,孙葆洁提到了人大附中。

  “每个国家都会有每个国家的国情,这个肯定要根据我们国家的特色和国情来判断。比如人大附中,他们的球队里的孩子,都是品学兼优,他们这支队伍中,95%以上的孩子都上了大学,只有大概2%的孩子进了职业队。这个比例就是应有的正常的比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搞校园足球,应该像这样,更大一部分是走向社会,为国家输送各类的人才,而不纯粹为了职业足球。因此我认为,人大附中这种模式,就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例子。”

  踢球需要的是有头脑的球员

  孙葆洁提到,之所以说校园足球重要,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足球恰恰是一项需要头脑的运动,绝不仅仅是靠身体素质来踢球的。

  “足球场上,各种情况复杂多样、人员流动范围大,面对各种情况如何处理、如何跑位、如何与队友形成默契,这都是非常需要头脑的。球员在场上要始终“算计”着场上的情况,不单单是自己算计,两名队友之间,乃至全队的11个队员之间,都需要在几秒钟的时间里,通过头脑来互相形成默契,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难道不是智慧吗?而足球场上的这种境界,包括在球场上文明素质的体现,都是与教育不可分的。”

  (新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