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日媒体:多哈悲剧促使日本反思 两国成才体制不同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16:21 体坛周报
《读卖新闻》记者 竹内诚一郎 我在日本从事足球报道多年,来到中国也有几个年头了。每每见到中国足球的现状,我也经常在思考,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中国足球十年不胜日本,我想这应该是“举国体制”的弊病吧。因为足球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创造性和一种类似“狡黠”的智慧在其中占据更大的比重。 据我了解,中国球员一般从小上足球学校,然后进入体工队,再进入职业足球队,一直置身于注重体能训练的环境中。当年的前苏联队也是这种模式,因此每逢世界大赛,始终无法打败欧洲和南美的球队。原因是相同的——这就是缺乏创造性,缺乏经验,即上面所说的“狡黠”的部分。体能训练固然重要,但足球绝非需要在90分钟时间内都不断地跑和跳的项目。足球运动有它本身的独特性。 事实上,日本足球也曾经走过同样的弯路。但是94年日本成立J联赛以后,以三浦知良为首的日本球员走向欧美,带回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这是中国所缺乏的。中日足球之间还有一点不同,就是青少年球员的成才体制。在日本,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以随时开始踢球,比如一个从前不曾接触过足球的孩子,可以在高中时才开始踢球,从而有机会发挥出足球天分。而在中国,必须从小逐级沿着固定的轨道往上走,很多时候属于被动选择而不是主观意愿。体制缺乏灵活性,也导致了球员缺乏创造力和灵活性。 从目前来看,中日两国球员的身体素质不相上下,但是在技战术上,日本队占据了上风。日本足球有长期规划,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走技术路线的方向。这是一种持续而稳定的规划,因此足球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延续性。 日本和中国都拥有长达十几年的职业联赛。但是,相较于中超联盟,日本的J联盟是一个相对更为独立的机构。虽然上面有日本足协,但是J联盟的组织和发展可以由它本身自行决定,而不受到过多的干涉和约束。而中超联盟上面有体育总局作为主管部门,这一点与日本区别很大。 但是我相信,中国足球总有一天将超越日本。这一切都有待足球在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发展。如果中国在奥运会过后发现举国体制的矛盾和症结,一定会逐步去改善。到那时,中国的足球水准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在将来的某一天绝对会超过日本。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足球人才多,也是世界上足球迷最多的国家。我在北京经常和中国朋友们一起踢球,发现他们身体素质好,足球基础也很好。中国多年的足球建设已经为这一运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所缺乏的只是普及和机遇。 我所说的机遇,就是类似像日本在94年美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对伊拉克一仗的黑色三分钟,也就是日本足球史上著名的“多哈悲剧”。只差几分钟,日本队就可以创造历史,登上去美国的班机,但却因为天真地以为“只要比赛不结束就一定要拼命进攻”,导致了最后时刻送给对方一记任意球。只要抓住关键的机会就行,不必90分钟都要拼命进攻——这一悲剧,改变了日本足球人此前幼稚的足球观。日本足球人开始思考,足球到底是什么?可以说,正是因为经历了痛苦的重生,才有了今天的日本足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