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甲五风云”已成过眼云烟 广东职业足球衰退缘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09:46  广州日报大洋网
“甲五风云”已成过眼云烟广东职业足球衰退缘由



  14年来,广东的职业足球经历了一个从全盛到衰退的痛苦过程,可谓是整个中国足球职业化潮起潮落、风云变幻的最好见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就已经涌现出社会赞助足球队的模式。1992年,中国足协召开的红山口工作会议是中国足球的重大转折点,足球成为中国体育界走向职业化改革的实验田。1993年起,以各重点足球城市为基础的职业俱乐部已具雏形。1994年,首届中国职业联赛终告开张,广东宏远和广州太阳神成为了最早成立的职业俱乐部足球队。

  在当年狂热的大环境的助推下,广东的职业足球发展蓬勃。1995年,除

广东宏远和广州太阳神在甲A如日中天外,甲B也涌现了松日、深圳和佛山3支广东球队。1996年是广东职业足球全盛的阶段,随着松日和深圳的升级,甲A竟有多达4支广东球队,再加上甲B的佛山,当时国内媒体将此惊呼称为“甲五风云”。到1997年,虽然松日和深圳被打回原形,但随着深圳金鹏的出现,当年甲B同样拥有4支广东球队。

  盛极而衰的情况正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时,广东宏远、广州太阳神、广州松日3支广东足球本土化程度最高的球队相继从甲A降级,只剩下深圳一根“独苗”至今仍在顶级联赛生存。进入本世纪以来,广东的职业足球队在次级联赛的江湖中浮浮沉沉,经过了多次复杂的聚合离散,最终只剩广州医药目前仍在独扛大旗。

  从当年“甲五风云”的盛况空前,到而今深圳上清饮的苦苦支撑、广州医药的“9年抗战”,广东职业足球14年间缘何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归根到底,无非“市场”和“人才”两方面。

  市 场

    从“有利可图”到“无底深渊”

  现在一说投资中超俱乐部,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但在职业化之初,这个资本的门槛则低多了。1994年,大部分甲A球队的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内。1995年,广州太阳神作为亚军球队一年的经营成本还不足800万元,广东宏远当年的门票收入达到上千万元。这样的低成本与巨大的回报使得众多私营企业老板趋之若鹜。

  当年,广州松日公司的老板潘苏通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州二队寻求企业婆家的消息后马上找到广州体委的负责人商谈。当时体委给出的价钱是:球队转让费80万元,第一年投资3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5%,合同期为3年。想不到,潘苏通提议说:“合同期改为5年吧,这5年里我给球队投3000万元。”广东职业足球当年的繁盛局面正是与这个市场背景有关。

  但从1998年起,随着各种大型国企的介入,职业足球市场呈现严重的泡沫化,球员工资奖金激增,转会签字费横行。广州太阳神当年无论怎么加工资,彭伟国等当家球星还是执意转会,因为他们的工资还不够其他俱乐部给他们转会签字费的零头。再加上假球、黑哨等“潜规则”在那个阶段开始泛滥,俱乐部的投入对企业来说成了一个“无底洞”。其实,在职业足球泡沫化呈现之初,圈内人士在一次中国足协的总经理会议上曾共同发起“限薪”的提议,当时所有人都按照自己俱乐部的实际情况开列一个可接受的工资奖金幅度,然后计算平均数。结果是:主教练和球员的月工资上限分别为1.6万元和1.2万元,赢球奖金和平球奖金的上限分别为25万元和10万元。至今,这个“限薪公价”早已被打破。

  在职业足球市场泡沫化、大环境日益恶劣的客观条件下,众多民营企业老板纷纷对足球俱乐部撤资或转卖,而广东职业足球的高潮正是在这时退却的。广东宏远当年从甲A降级后,一直幻想“小本经营”的模式,但坚持了不过3年,最终也只能卖队。深圳队之所以独撑广东足球在顶级联赛生存了10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平安保险当初的大手笔投资。但当平安退出、
健力宝
出事后,最近两年回归“小农经济”的深足只能举步维艰。到了2004年,广东在次级联赛再度涌现了4支球队,职业足球似有抬头之势。但当时中国联赛正处于市场价值最低迷之时,这些球队都是昙花一现。

  人 才

    从“根基雄厚”到“捉襟见肘”

  广东职业足球当年之所以出现盛况,除了当时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有充裕的人才资本。当时,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足协都有着实力雄厚的一线足球人才和强大的后备人才梯队。

  1995年,彭伟国、胡志军等球星还在太阳神队如日中天,广州二队就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年轻球员,怎么才能不浪费人才呢?广州松日便应运而生。同时,在广东宏远和广州太阳神打不上主力的众多省脚、市脚也纷纷支援了佛山、深圳等地的球队。1998年,深圳金鹏卖给了云南红塔,佛山佛斯弟卖给了厦门,两年后这两支队都冲上了甲A,足见当时广东足球人才的实力。

  但从1998年开始,广东足球人才开始后继乏力,广州太阳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在彭、胡等球星相继转会离去后,太阳神队缺乏原来1973年~1974年年龄段的球员(都去了广州松日),结果1977年~1978年年龄段球员被拔苗助长,最终球队因实力不济而降级。

  当年,广州在职业足球的高潮期同时云集了宏远、太阳神和松日三支甲A球队,出现了中国职业足球史上最早的“德比”形式。但很多人也发出了疑问:广州的三支球队能否一起生存?果然,广州松日和广东宏远随后相继离开了广州,把主场放在了韶关、贵阳、南宁等地。很多人认为,这是当时市场饱和的结果,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才不足。所以,“走出去”并没有给松日和宏远最终换来一条职业联赛的“生路”。而广东职业足球龙头队伍的相继消失也严重打击了广东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与此相反,深圳平安从1999年开始加大引进球员的力度,买入李玮峰、李毅等一批年轻球员,最终使他们拥有了在顶级联赛生存下去的人才基础。而本土血统纯正的广州足球尽管经历了2001年吉利时代吸收松日的精英,以及2002年后上世纪80年代后一批球员的成长,但始终无法一圆重回顶级联赛的梦想。直到今年,广药队才从教练到球员都采取了大规模的“外引”举措,事实上也是广东足球人才凋零的无奈之举。

  本专题撰文及资料整理 本报记者 张 喆 张健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