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层推手助上海足球重组 东亚合并或复制申花模式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07日11:42  足球-劲体育

  记者康乔上海报道 当东亚和中邦面临资源整合的消息传来后,人们在意外之余,也感到有些疑惑不解,距离当年申花和联城合并重组过去才三年多,而今天,为什么又是两支上海球队,要选择走上合并重组这条道路呢?时隔3年上海足球的两次合并重组,其中有那些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一都是源自“宏观调控”

  三年多之前的那次申花和联城的惊天大合并,最初的起因也是源于一次谈话,在那次谈话中,在座的除了申花投资人朱骏之外,还有当时申花俱乐部的一家股东单位的负责人,最重要的是,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位熟悉上海足球的领导,在那次原本和足球无关的活动中,由于几位在场人士对于足球的共同兴趣,申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之间交谈的话题,当申花的股东单位负责人无意中说出,我们对投资申花足球已经兴趣不大时,在场的一位领导转过身立刻问朱骏,对接手申花是否有兴趣,在短暂犹豫了几秒钟之后,朱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距离这次谈话过去二十多天后,申花和联城正式开始合并。当时的情况是,虽说朱骏当时对接手申花充满兴趣,但毕竟他还手握联城;另一方面,虽然申花的几家股东单位已经对投资足球失去兴趣,但他们还是为接下来的新赛季准备好了预算,如果有关方面要求他们继续投资球队,他们也不会立刻退出。

  此时,正是来自高层的宏观调控,加快了申花和联城合并的步伐,当时高层的初衷也很简单,就是要通过合并,为几大国企股东“减负”,而对于朱骏而言,用比联城多一些的投入,得到申花的运营权,也是他完全可以接受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在酝酿中的东亚和中邦的合并,也和当年申花与联城的合并有一些相似之处,促使他们最终加速走向合并重组之路的,也是来自于有关方面的宏观调控。

  从本意上说,卫平年初就想过要和东亚合并,只是当时的计划并未得到徐根宝的同意。而从本意上说,徐根宝更加盼望的只是一个大赞助商的出现,他希望这个赞助商能够帮助东亚队彻底解决经费问题,一来可以帮助他减轻财政压力,二来,也可以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青少年培养方面,而不是要分很多心思在冲超方面。从合并的动力上来说,徐根宝当时的确对于与中邦合并缺乏足够的兴趣,中邦有的中甲身份,东亚也有,中邦拥有的出色球员也并不多,于是,合并在年初很快没了下文。

  大半年过去了,就在前不久,上海市体育局领导层发生了人事变动,15年前曾经担任体育局副局长,后来去了上海金山区担任区长的李毓毅重新回到体育局担任局长。李毓毅不仅思路活跃,同时他也对足球非常重视,在上任之后,他立刻带领工作组对上海三支球队进行了调研,而在前往中邦队基地调研时,李毓毅明确地提出整合资源的想法,明确地说,就是促成东亚和中邦合并重组,与其让两支球队各自作战,不如把所有优势集中在一起,捏成一个拳头,打造上海足球的一支新的强队出来。

  体育局领导的强力推手,也使得年初流产的东亚中邦合并工程,重新开始运转。毫无疑问,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年初,东亚中邦的合并重组工作,也将会是上海足球的工作重点,按照资源重组突出优势的精神,或许以后根宝基地主要的工作重点将放在青少年培养方面,而一线职业球队则完全按照职业俱乐部的要求去运作。

  事实上,对于国企乃至体育分管部门的介入,徐根宝从来都是持欢迎态度的,他此前曾经专门就此问题和上海主要领导有过书面交流,而人们同样看到,上海足球过去16年里的两次登顶,为球队提供资金支持的都是背景深厚的国企。相同之处二背后都有股本运作 背靠上海这座全中国的金融中心,或许上海足球俱乐部并不一定是中国足坛最有钱的球队,但上海滩却往往会拥有中国足坛股本运作最规范也是最活跃的俱乐部。回忆三年多前的那次合并,虽然当时的合并在外界看来只是两支球队球员的简单相加,但在那次合并的背后,新申花俱乐部股本解构的一系列变更,却让那次合并更像是商场上的一起并购案。

  虽然上次申花和联城的合并是足球圈两支球队的合并,但在合并的运作过程中,却严格按照了股份公司合并的一些流程。比如说,在朱骏进入之前,申花国企股东不多不少正好是5家,外界以为这是偶然,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拉满5家单位,是因为当时按照中国的国企上市相关规定,拥有5家股东企业,是上市的必须条件。而在申花联城两队合并的一年之前,申花已经有过将俱乐部上市的打算,并因此而为俱乐部凑够5家股东企业。只是今天回想起来,在那样的足球大环境下,俱乐部怎么可能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也就是那次合并期间,申花的几家国有企业股东单位还特意通过上海国资委,聘请了一家国资委下属的评估机构,对申花的股本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由于康桥基地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在那次评估过程中,康桥基地的不动产没有被计算在内。而当时来评估的工作人员,面对申花队这个从未接触过的 “标的”显然是有点头大,他们从未做过类似项目的评估,而最终,申花5000万的股本总价是这样得出的,首先是几个大牌球员的身价,李玮锋是算了1000万,杜威是1000万,还有孙吉孙祥等等,球员最后一共是算了4000万,加上球队大巴,包括其他的车辆,和一些设备,差不多就是5000万,这个价格,最终成为了那次合并中,申花股本的总价。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股本的估算价格,申花球队的无形资产、中超身份,特别是康桥基地,都未被算在内。而在完成了股本的估算之后,朱骏通过注资,成为了俱乐部的大股东之一。

  在当时那次合并中,申花的几家老股东和朱骏约定了两个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是2007年年底,按照约定,朱骏应该在2007年底之前向申花投入一定金额的费用,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008年年底,按照约定,到2008年年底,朱骏给申花的投入必须达到1.5亿人民币,这也是三年投入1.5亿说法的由来。

  看似简单的合并背后,却有着一套严格的增资、扩股和注资的程序,而这一次如果东亚和中邦合并,一定也会按照同样的规范的流程去操作。从卫平的角度出发,如果最终他将中邦队转让给别的老板,而他自己变成东亚的股东之一,这也将是卫平在过去16年里,第N次参与上海足球的资本运作的转手,要知道,当年的上海国际队的前身,就是卫平此前掌舵的上海浦东队,而后来让朱骏进入中超的联城队,之前的老板也是卫平,可以这么说,卫平在足球资本运作方面,也是一位绝对的高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商业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关于 东亚 中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