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可远不止跑步出汗那么简单,背后还存在诸多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考量。从个体角度说,装备就是跑步经济的一个侧影,如今人们越来越舍得在装备方面下血本,“一双鞋+一身运动衣裤”的极简跑者越来越少,随随便便一身装备几千元人民币的很常见,加上外地跑的食宿、交通支出,每次参赛都是一笔不菲的消费。
所谓无利不起早,马拉松赛本身就更是一身“金”。体育用品销售、上游制造、培训场馆、博彩、旅游等,商业元素渗透进赛事各方面;由于马拉松往往有央视全国直播机会,现场位置变得“寸土寸金”,马拉松赛本身的冠名费也日渐走高,为拿下北马这样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体育品牌要支付上千万元赞助费;至于赛事外延,更是兵家必争之地,PR推广、咨询和房地产公司在此激烈角逐;更值得关注的是,非洲名将长期垄断世界长跑舞台,他们可以提升马拉松赛事水平,但其实也给自己挖了“专属”金矿。
说到“吸金”,马拉松还对城市形象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媒体蜂拥宣传,名将出席造势,电视全程直播,对于城市是个再好不过的营销,如创办于2003年的厦门马拉松,就因美丽的滨海路线及周春秀、孙英杰等名将的先后助阵,赢得了举世关注,而厦门的风貌人情也跟着一起做了宣传。
当然,在跑步越来越受老百姓推崇的今天,马拉松赛绝非你想办就能办。一座能举办马拉松的城市,背后定然有独特魅力在支撑——热爱奔跑的市民,扎实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环境风貌,过硬的人文素质等。刚刚结束的广州马拉松“火得一塌糊涂”,甚至被孙英杰的教练陶绍明评价为“最有希望的马拉松”,这都离不开其在城建、交通、人文级包容性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