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常有人说:“每次跑步之后,脸上总会有点痒痒的感觉,第二天就冒了两颗痘痘!看来我的肤质不适合跑步啊?”
但也有人说:“跑步出汗排毒,带走了杂质和油脂,皮肤越发光滑紧致了!”
那,对于天生爱美的女性,难道跑步并不是好的健身选择?!难道每次跑步都要顾虑对皮肤的影响?当然不是!
再看女性跑步标杆—张钧甯
世界上最华丽的时装也比不上健康、光洁、细腻、嫩滑、晶莹、红润和富有弹性的皮肤。而跑步又是当今最潮、最容易开展也是最受民众瞩目的健身运动方式。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关心的皮肤和跑步之间的那些事儿。
首先,科普一下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人体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借助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表皮是与外界相接触的皮肤的浅层, 人的表皮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
表皮由内向外可分为5层,包括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1。 基底层
增殖能力活跃,向皮肤表面推移、分化成其余几层细胞。所以即便损伤到这一层而没有伤到真皮层,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在基底层细胞之间存在少量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颗粒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光照能促进黑色素生成,夏季,黑色素颗粒生成较多,导致肤色看起来更深。
PS//黑人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并不明显多于其他人种,但其产生黑色素颗粒的能力很强,且表皮各层细胞中都有分布,因此皮肤呈黑色。
2。 棘细胞层
最深层细胞也有分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棘细胞间充满的淋巴液是与皮肤过敏有关的重要。
3。 颗粒层
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其厚度随角质层的厚薄而变化,在角质层薄的部位没有颗粒层细胞。
4。 透明层
由2-3层扁平无核的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界线不清。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透过的屏障作用。
5。 角质层
皮肤的最表层,是一层无生物活性的保护层,由4-8层扁平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膜明显加厚。角质层耐摩,有保护作用,在肢体末端易受摩擦的部位尤为明显。
角质层具有半通透性,可阻止有害异物的侵入和水分的过分丢失,同时可使水分保持在10%-20%范围内,产生的保湿作用可防止皮肤皴裂。
我们通常看到的皮屑,实际上是成片脱落的角化细胞。
6。 皮脂膜
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乳状脂膜,这层膜称为皮脂膜,主要成分有乳酸、游离氨基酸、尿素、尿酸、盐、中性脂肪及脂肪酸等。
因此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其PH值为4.5-6.5,具有阻止皮肤水分过快蒸发、柔化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生长、繁殖的作用。
因此,皮脂膜也称为皮肤的天然保护膜。
1。 跑步究竟是“美容”还是“毁容”?
跑步时,机体代谢速率加快,身体大量产热,机体通过排汗的方式散热。汗液通常最终以气体的形式从角质层蒸发,安静状态下,蒸发量约900ml;在夏季气候炎热,激烈活动时可达10L。
汗液中除了水外,还含有尿酸、尿素、氨、氯化钠等成分,我们可以通过跑步带来的新陈代谢加速,让毛孔内的污垢及多余的油脂随着汗液“流”出来。
但过量出汗,汗液中所含的盐分和代谢物也会使皮脂膜酸度减退,导致皮肤表面pH值趋向于偏碱性;同时,再加上跑步时空气中“扑面而来”的灰尘和其他各种微粒可能会与油脂污垢以及汗液蒸发后析出结晶的盐粒一起覆盖和堵塞毛孔,导致皮肤抗病能力降低,使得细菌易于侵入,继而导致一系列皮肤问题。
当肌肤处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有利于真菌的生长,汗液如不及时清除会堵塞毛孔,继而形成面疱、痱子、化脓性皮肤病、股癣、足癣等。
因此,运动出汗后要注意及时清理。
所以,就跑步本身而言,并不损伤皮肤。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问题的是汗液分泌导致的皮肤表面酸碱环境改变和皮肤自身“呼吸”不畅。
2。 跑步后多洗脸?
人的皮肤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皮脂,皮脂是由皮脂腺控制,皮肤分泌的汗液和皮脂混合,形成皮脂膜。
皮脂膜对皮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频繁的洗脸、沐浴、水浸渍过久,如长时间的游泳,化妆较多以及卸妆不及时等都可能影响皮脂膜的形成,或是破坏其完整性。
当然,大风天,皮肤在长时间空气对流作用下,这层乳化薄膜也会为保护表皮“自我牺牲”而蒸发。
无论是水洗还是风干,皮脂膜一旦被破坏,皮脂腺会马上感知而产生“应激”,重新分泌油脂,继续产生乳化脂膜。
但是,如果这样的应激反应达到一定程度,皮脂腺会由于频繁强烈刺激而过分发育并增加体积,分泌异常,恶性循环的结果是皮肤看上去更加缺少光泽,皮肤干燥、瘙痒、脱屑以及毛孔增大。
而跑步时,既有较长时间的汗液浸渍,也有风吹,还有灰尘颗粒的附着,所以,跑步结束后及时洁面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给出的合理建议是:
跑步后及时用适合自己肤质、相对柔和的洁面用品清洁面部。
如果在风沙或者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跑步,结束后可以先用温水轻轻洗去面部的灰尘和杂质颗粒,再进行洁面处理,以避免搓揉时杂质颗粒磨损皮肤。
不过,即便是油性肤质,也不要频繁的洗脸,过度去除脸部油脂,同时也容易导致皮脂腺增生带来的肤质甚至皮肤外观改变。
3。 户外跑步要防晒么?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紫外线也不例外。
除了杀菌、消炎、脱敏、促愈合、抗佝偻病、增强机体免疫力这些益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和损伤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紫外线通常用UV表示。按紫外线对皮肤作用(其实就是紫外线的波段啦!)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区段:UVA、UVB和UVC。
UVA区段紫外线即晒黑段,穿透能力可达真皮层,具有穿透力强、作用缓慢持久的特点。它可以先穿透表皮到达皮肤的底层并潜伏起来,而且这种作用具有不可逆的累积性,这也就是我们脸上色斑出现的原因之一;
UVB区段紫外线即晒红段,穿透力可达人体表皮层,能引起红斑。不少跑友在夏季跑步会感到皮肤红肿、有疼痛感,甚至起水泡、脱皮等,就是这一波段将皮肤晒伤了,一般数天后逐渐消退;
UVC区段的紫外线又称杀菌段,穿透力只到皮肤的角质层,但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臭氧层吸收,到达地表仅有微量,因此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伤害。
适宜的日光照射对身体有益,而过度的日晒对则对人体有害,会导致皮肤变黑、色斑增多、肌肤提前衰老,角质层过厚等改变。
因此,建议户外跑步时采用具有较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SPF值合适),舒爽,清凉,不粘腻的防晒霜,气候适宜时穿着轻薄透气的紫外线衣,以防止或减弱紫外线对皮肤带来的伤害。而在跑步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掉防晒用品,让皮肤“充分自由呼吸”。
4。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面膜。。。。。。
面膜是涂敷或者覆盖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护理或清洁作用的产品。
由于面膜能快速改善皮肤状态,日渐受到大家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将面膜作为日常护理程序。
但面膜真的有那么神奇么?
皮肤表面脂质、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这4部分共同参与构成了完整的皮肤屏障。它们滋润皮肤、防止过多水分从皮肤中向外蒸发,也抑制皮肤表面有害微生物生长。
由于脂质的疏水性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水和水溶性分子,以及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几乎不能透过这层屏障。
而且从根本上说,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排泄而不是吸收!
那为什么做完面膜会有水润嫩滑的效果呢?
这是因为面膜中的确有少量水分通过渗透方式进入浅层皮肤细胞,但面膜敷完,渗透进去的水分很快就蒸发了,效果不持久(如果将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当皮肤细胞浸泡在清水中,细胞内液体渗透压高于清水,水会从低渗透压处流向高渗透压处(不清楚何为渗透压的同学请浏览历史文章《运动饮料横向评测》中关于渗透压的介绍)。
不过,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水分无法停留,加上皮肤自身吸收功能极其有限,这种经由角质层补水的效果会很短暂,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很快会通过蒸发的方式离开皮肤。
说白了,敷面膜实际上是在给角质层“补水”,不存在所谓的“深层补水”,而且敷面膜仅仅治标,并不治本。
因此,使用面膜作为保湿、补水的手段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使用面膜敷贴之后如果不使用后续的保湿乳/霜,反而会因为水分蒸发加速而使皮肤感觉更加干燥。
事实上,喝水、贴黄瓜、敷面膜都不能给皮肤保湿,保湿主要依靠的还是脂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面膜在短时间内的效果。
至于嫩滑啦、增白啦、抗皱啦,那就要看你选择的面膜究竟含有什么样的成分了…
1。 跑前首先要彻底卸妆和清洁。
这是所有运动前都要遵守的护肤准则,避免化妆品和污垢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加速而渗入肌肤造成伤害。
2。 跑前涂抹的护肤品尽量简化,涂敷厚度也以轻薄为宜。
轻透含硅油等大分子成分的锁水保湿霜是最佳选择,既可以起到隔离作用,保证皮肤细胞中的水分不被大量蒸发,又不影响皮肤细胞的呼吸。
3。 不论晴天阴天,室外跑步别忘记涂抹SPF20、PA++以上的防晒产品。
虽然SPF指数越大,防晒效果越好,但粘腻感也越强,对皮肤“呼吸”的阻碍也更明显。因此要根据紫外线强度来合理选择。
4。 运动后要立即彻底清洁皮肤,可以先用清水洗去表面杂质,再用适合肤质的温和型洁面用品彻底清洁皮肤。
对于保湿而言,皮肤护理的“3分钟原则”(洗完擦干皮肤3分钟内用保湿乳/霜)会比勤敷面膜对皮肤的滋润更有帮助。
5。 面膜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浅层表皮湿润作用,介于皮肤没有吸收功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细胞补水”。
● 科学合理的跑步和运动会增强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皮肤细胞的更新,不会损伤皮肤;
● 运动过程中的风吹日晒和出汗有可能导致皮肤受损,但无需过度惊慌甚至因噎废食;
● 注意跑步前科学合理的皮肤防护和跑后及时有效的清洁护理,就可以拥有健康的肌肤!
(慧跑 )